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500字

| 巩诗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有句古话说得好:”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句话生动的体现了元宵的特点,对,元宵节就是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结伴到街上观看人们举行的盛大的舞龙节目,欣赏那夜空中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正月十五这一天,中午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突然被打断了,一位老师叫我们下去帮忙,同学们听完后交头接耳的商量着,然后跟着老师的指导成群结队去帮忙了。

下午第一节课是大家开心又兴奋的时刻,因为老师用这节课举行了让人激动的活动猜灯谜。同学们三三两两的来到活动现场,不一会儿,场地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来到灯谜前,对着上面的谜语左思右想,想了半天也不会只好放弃,过了一会儿,我又找到了一个简单的题目,一位男孩走过来对我说:”对不起,我已近知道答案了。"然后,他拿着那张有谜语的纸走了。我马上去寻找别的谜语,可是,大多数谜语纸都被摘走了,只剩下一些难的谜语,我扫兴极了!准备回教室,看到那群给答对者礼物的人忙的不可开交,我又看见了何佳艺,她好像想去帮忙,我也跟着她去了。

我来到换奖处看到拿着谜语的同学一个个都有些不确定的表情,我有点担心,我转过头去,看到有些人是失望的离开了,而又有些同学是开心地离开,我在旁边看的羡慕死了,不是羡慕他们拿的奖品,而是他们聪明的脑袋。

活动临近末尾了,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讨论着那些题目,有的是失望有的是开心。今年元宵节过去了,我有期待明年的元宵,希望可以拿到小奖品。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听外婆说有舞狮子看,本来睡眼朦胧的我一下子精神百倍,缠着妈妈带我去看。妈妈只好答应带我们去狮山公园去看。

到了那儿,我便听到了一阵打鼓声,一直往前走,就有一堵“人墙”,我急忙跑过去,钻到第一排去看,那里有一群小伙子在敲锣打鼓,中间有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头非常大,眼睛又大又会眨,特别是它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它全身毛茸茸的,还闪着亮光。看起来既美丽又萌啊。

舞狮子开始了,那只银狮子跑到我面前,那双铜铃大眼和血盆大口对着我,我不但没被吓到,还冲着它做一个鬼脸。那只狮子看没吓着我,灰溜溜地走了,我觉得这只狮子既好气又好笑。继续往下看啊,那只金狮子纵身一跃,跳上了台,银狮子也像一只鸟一样跳上台。金狮子往前面一跳,叼住了一棵生菜,我觉得很奇怪,便问道:“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生菜’被人们谐音为‘生财’呀。”妈妈回答道。这时候,那只金狮子向台上的银狮子炫耀,那只银狮子在台上犹豫着,所有人都为它呐喊助威,我也扯着嗓子为它加油。银狮子听到我的声音,仿佛又添加了新的力量,它纵身一跃,“扑通”,那只银狮子一头栽了下去,我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突然,那只狮子安然无恙地站起来,哦,原来它在跟我们开个小玩笑而已。银狮子跑到金狮子那儿,两只狮子扭作一团,令人们捧腹大笑。

回家的路上,舞狮子的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次的舞狮子真好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正月十五吃了元宵闹过花灯,春节才算过完。今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不管你是偏爱热闹的赏花灯、猜灯谜,还是热衷新潮的冰灯,都可以在今年元宵节一饱眼福。哪些“灯会”是大家最喜欢的,各处“灯会”又有什么特色?

古文化街——最民俗味

昨日记者来到古文化街,这里白天有抖空竹等表演,夜晚则一个个大红灯笼将整条街“串联”起来,来这里度过一个民俗味浓郁的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元宵节前,古文化街再次迎来游客高峰,娘娘庙敲钟祈福,老艺人们当街表演杂技舞龙舞狮。

现在的古文化街,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不仅有传统的玻璃花灯、宫廷花灯,还有新式的电子花灯,图案丰富多彩。当夜晚降临时,大家聚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其乐融融。今年元宵佳节还将举行“皇会”,民间艺人将表演高跷、龙灯、旱船、舞狮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

老城博物馆——最文化味

老城博物馆元宵节将举办“龙耀故里”新春万民赛灯会。同时,老城博物馆内的老城小梨园将举办“万民同乐文艺演出喜乐会”,特邀多位民间艺人现场助阵演出。

老城博物馆是天津市区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每年元宵节都会在传统典雅的院落内举办彩灯会。今年元宵节突出的亮点是征集由市民自己设计、制作的彩灯在老城博物馆的三个院落里展览,大家一起动手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元宵花灯,汇聚成充满诗情画意的“灯笼秀”。比起古文化街上出售的民俗彩灯、新派卡通灯笼等,在民俗院落中,自己动手DIY元宵花灯别有一番情趣。天津特色的中式民俗花灯、代表王府特色的传统宫灯和结合高科技的新式花灯,其中王府宫灯最为华丽,你还能在王府内看到装扮成格格、王爷的演员为游客带来精彩的演出。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元宵节吃汤圆,这是我们的习俗,汤圆和团圆字音相同,吃汤圆就寓意着团团圆圆的。元宵节那天,不能出门,所以用家里面的一大包糯米粉做成了一个个的汤圆。

先将糯米粉到人大盆里,然后,倒了一碗开水,接着,就用手和起来,刚开始的糯米粉松松的,像一个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可一和上开水,它们就像一个抱紧了的大家庭。为了更加容易的搓圆子,首先把双手放在已经成面团的面粉上,然后,用力往下按,每按一次都要转一个不同的方向。终于,面和好了,面粉白白嫩嫩的,光滑极了!我忍不住按压了一下,顿时,面粉上出现了两个显眼的手指印,这面粉可真叫软呀!我闻了闻,一股浓浓的面粉香迷漫在厨房中。

开始做圆子了!看着油亮亮的肉馅和又软又白的面粉团,我跃跃欲试。亲亲将面粉团分成了许多份,我拿起一块糯米团,正准备放肉馅时,亲亲叫住了我,“你这样做不对,应该先将面粉的四周压扁,中间凸出去。”亲亲边说边做,“不是挺简单的嘛!”我赶紧动手做起来,不好!里面的馅儿全部出来了,糯米粉粘了我一手,想甩都甩不掉,黏糊糊的。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先将面粉团搓成圆形,然后,把它拍扁了,将边缘捏得更薄,放进一勺馅儿,左手在下面转,右手跟着左手转,亲亲时不时地帮一下,终于,我也成功地搓出了一个胖乎乎的团子,心里甭提多高兴。

正月十五是吃汤圆的日子,也是全家团团圆圆的日子。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要说元宵节到来时,我们平湖的风俗,可谓是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还记得那个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一个大圆桌的旁边,其乐融融地准备吃元宵。其实吃元宵这一习俗也是大有来历呢!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这便是现今元宵的雏形,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开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从碗中挑出了一个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开一个小口,“好烫啊!”我捂着嘴做出一个痛苦的表情。这时,只见元宵中,那些黝黑发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实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劲地吹了吹,然后把元宵放进嘴中,品味着它的味道。皮的嚼劲、芝麻的甜香,渐渐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后我轻轻一吞,这个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过了一会儿,碗中的元宵全都凉了,我像一匹恶狼一般,在眨眼间,把它们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时,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吃完元宵,我们又该着癞子了。传说,着癞子寓意能五谷丰登、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

“今晚着癞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叹道。只见人们把稻草捆在棍子上,点上了火,一边在田间奔跑,一边则摇着手中的火把唱着民间小调。霎时间,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来。“着癞子,着癞子,田道好来讨娘子,讨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养儿子…”这首民间小调在稻田里来回荡漾着,时不时的从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平湖的元宵节风俗,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5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