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

| HT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不仅可以品尝到种类繁多的美味,房里房外全是浓浓的年味儿。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家户户都得祭灶王爷,求他在天庭上美言几句,给家中带来好运。外婆在灶王像面前的供桌上摆上糖果、清水、秣草,然后召集全家人都来拜见灶王爷,见过礼后,大家又七手八脚地在灶门上抹酒糟,这叫“醉司令”,灶王爷吃醉了,也就不会乱说话了。

过完小年,我们又紧锣密鼓地进行大扫除,为的是辞旧迎新,来年幸福。“除尘”之后,大家得去买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年货买回家,又得苦思冥想除夕夜的菜谱,一年一个样,不许重复,才显示出万象更新。

除夕在鞭炮声的迎接中到来。按照传统,出差在外的舅舅也得回家吃团圆饭。除夕晚宴上,酒肉香气袭人,大转盘上摆着主菜——腊猪蹄,还有一些配菜,如扣肉、酸渣肉、红烧肉、老鸡汤以及一些小点心,焦黄的鸡柳、金黄的鱼排、褐色的五香扒鸡等,年味儿十足,大人小孩猜拳行令,互相夹菜,诉说一年来的喜怒哀乐。桌上,红的肉,绿的菜,白的汤,喷香扑鼻,香味四溢,每个人手中的碗里都盛着五花八门的菜,堆都堆不下了;每个人的嘴里都塞满了各种美味,筷子还不时夹几块肥腻腻的大扣肉。家人们都红光满面,嘴角流油,手中杯里倒着红红绿绿的饮料、酒。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其乐融融。

农历正月初一,回到群山环抱的老家,又一场舌尖盛宴接踵而至。告别世俗,老家的“接风宴”主料多为牛羊肉。大家将骠肥体壮的牛羊宰杀,又捉上几只山鸡、野猪等野味加以“辅佐”,一场别出心裁的盛宴悄悄来到。等菜上桌的时间较长,我们不得不嗑嗑瓜子,吃点小吃来安慰饥饿的肚皮,小孩子们趁机玩上了自制的“地雷”、危险刺激的鞭炮、火柴枪、冲天炮等,待开饭声响起,大家又一窝蜂地拥入客厅,庄严坐好,等老辈们祭拜完祖先后,才敢甩开膀子狼吞虎咽。一味牛蹄炖菜,一味酸菜羊肉;一味青椒鸡丁,一味老鹅汤;一味“神豆腐”,一味红烧野猪肉……虽然花样不如城市多,但这些朴实的菜肴却格外爽口,酸菜羊肉开味,让人食欲大增;滋滋冒油的青椒鸡丁,辣味又别有洞天;用小火椒、朝天椒炖成的牛蹄的辣又有不同,人人都是“辣妹”,眼珠发红,鼻涕流也,但吃得有滋有味。吃完“火爆菜”,来口清香甘甜的“神豆腐”,心中那焦躁、火气顿时能压一压。屋内青烟袅袅,三姑妈又端来自制的肉包、馒头,即使再饱再撑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想抓一个送入口中。残宴撤下,又摆上甘鲜果品,大人打扑克、打麻将,小孩在屋外放鞭炮,也时不时进屋“蹭”食物。

由于爸妈工作原因,十五的灯只能在屋中欣赏。在阳台上,只需一张藤椅,一盘点心,一面听评书,一面赏月。睡意袭上心头,只好放下这一切,回屋休息。我家的春节也要结束了。阳台上,瓜果之香,是这最后的年味儿——清香、淡雅……

春节,在浓郁喷香的饭菜中赶来,又在日夜不绝的爆竹声中离去,但我们的日子,哪一天不是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的呢?

《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说起过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有怪兽名曰“年”,形若狮子而独角。定时出现伤害人畜,人们苦无制服之法。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啪”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燃爆竹以驱“年”。“年”果不再来。人们庆幸过了“年关”,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从此有了“过年”。

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扫尘、守岁、、贴春联、春节年画、爆竹、春晚联欢晚会会、包饺子等等,下面我就一一介绍给你听。

“扫尘”其实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妈妈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床单、被套、窗帘、沙发垫。用烧酒擦玻璃,擦得一尘不染。连家里的每一个死角都不放过,打扫的干干净净。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因此贴对联也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奶奶打好浆糊,我找出从商场里买的对联,妈妈负责往对联上刷浆糊,我和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往墙上贴,一会的功夫就贴好了,家里立刻有了一番新年的气象。告诉你个贴对联的小技巧:

1.散联,有横额看横额,没有横额看语境。

2.通联:先看横额,再看逻辑,然后语境,顺序,最后平仄。

3.格联:通常看平仄。一般上仄下平,在特殊意境下,可以倒过来。

在贴春联的同时,爷爷也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爷爷说:“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多年来一直中国第一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我们一家早早的坐在电视机面前,等待着春晚的开始,在茶几上上一些水果、瓜子、核桃、凉菜、饮料,酒。边欣赏着优美的音乐,看着舞蹈演员婀娜的身姿,小品的风趣幽默,边吃着华美的食物。

包饺子也是春节的重要习俗。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这不,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了,只见妈妈从容地走进厨房,打开橱柜,拿出一只碗,挖出了两碗面粉,接下来,妈妈把面粉倒进了一个大盘里,一手拿着水,一手拿着筷子,边倒水边用筷子搅拌,本来是一堆面粉,可在妈妈的搅拌下,慢慢的,变成了一团面。接着,妈妈放下手中的水和筷子,用手揉着,刚才那皱巴巴的面团渐渐变成了一个光滑圆润的面团。然后,开始拌馅儿,妈妈先用刀把事先准备好的肉末拍碎,萝卜拍碎,搅拌,不一会儿,馅就弄好了。现在开始包饺子了,爸爸,爷爷,奶奶都来帮忙,唯独我在一旁观看,因为我不会包。一般,人们都会捏那种扁扁的像耳朵一样的饺子,可我的家人不同,他们都捏了花饺子,扁圆的肚子里面包着钢镚儿,如果有谁吃到了,就代表来年会发财,带着均匀褶皱的边,整齐的排列在那里真像一朵朵盛开的花。煮饺子了,锅里的饺子像一个士兵,乘船来到了海里。饺子煮好了,咬一口下去,香甜可口,真叫人心旷神怡!

放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吃饱了,喝足了。大人们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而我则带领着妹妹们走出门外放鞭炮,我就先掏出一种名叫“电光花”的烟花,然后用打火机点着导火点,突然一些金色的火花喷射出来,如果你狠狠地往高空一掷,烟花棒在空中转动,金色的“花朵”把周围照得通红,犹如一只空中漂浮的但却“生命”短暂的灯笼,有恰似仙女散花一般。接着,妹妹拿出一捆“礼花”,同样先用火烧引火线,随后,“嗖”地一声响,一个光点凌空而上,接着“轰”的一声,那个光点顿时变成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光点,时而犹如一朵巨大的花,在空中绽放、飞舞;时而又似一条装满珍珠玛瑙的翡翠项链;时而又像一只盘着身体的蟒蛇,张开血盆大口,凶猛无比。妹妹看得入迷,直到最后一丝火花消失时,她才回过神来。

新年的初一,我和爸爸妈妈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亲戚们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小孩子,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小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最后,我送大家一首春节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春节》作文 篇3

我的故乡湖南耒阳拥有着美丽壮观的风景,故乡的春节也如它的风景一样,那么精彩。

春节前,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无时不刻不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每家每户提前购买各种各样的年货,并将自己的家打扫得一尘不染,将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自家的家门,在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在窗户上贴上五彩缤纷的窗花,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息,准备迎接崭新美好新的一年好运来临!

大年三十这一天一到来,家家灯火通明,大人们都会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纷纷摆上菜桌,亲人们欢聚一堂,一会儿大声说笑着,一会儿互相敬酒表示自己对他人的衷心祝福。吃过晚饭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大人们则在家中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不时开怀大笑,欢呼声络绎不绝。“当!当!当!”时针指向十二点,新的一年到来了!夜空中的烟花争先恐后地盛开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绝伦的节目继续播着,人们毫无睡意,心中盛满了幸福与快乐。欢笑声、祝福声在这个大地上久久回荡,经久不息。

大年初一早上吃过早饭后,就要到亲朋好友家互相拜年,并且长辈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衷心祝福着每个人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故乡春节的风俗习惯虽千篇一律,但是每一个春节都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幸福与安康。我爱故乡的春节!我爱我那风景迷人的故乡!

20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