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精选十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清明时节是我们追思故人的节气,同时历代以来很多诗人用古诗词来表达思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1
清明那天,绵绵细雨沙沙作响,犹如牛毛的细雨在微风的吹拂下,洒在青青的小草上,洒在碧绿的叶子上,娇艳的花瓣上,给小草,树叶,花儿穿上了美丽的水晶衣。
郊外,花儿盛开,姹紫嫣红,芳草青青,树叶青翠。而背井离乡的诗人却不能与好朋友一起春游和亲人 一起扫墓。感到非常凄凉忧伤。
怎样才能解除 心中的忧愁呢?他一拍脑门,啊!有办法了,找个酒店喝点酒,不就行了吗?可是酒店
在哪儿呢?
这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寻声音看去,只见一条老牛缓缓走来,牛背上还坐着一个身穿蓑衣 ,
头戴斗笠的牧童。于是诗人上前询问:“请问小兄弟,这附近哪儿有酒店”,牧童回答道:“在前面开满杏花的
地方,有一家杏花村酒楼,那儿有上等的女儿红,妆元红,陈年的花雕,茅台酒等等。老板娘更是心灵手巧,烧出
的菜别具一,有格:有劲爆烤鸭,有韭菜炒蛋,有糖醋排骨,有元宝蟹,还有烤牛肉,人道 “此味只因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啊!”诗人听后甚是欣喜,谢了牧童直奔杏花村酒楼而去。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2
“雨纷纷,雨纷纷,落红枯叶任飘零,繁华吹断灯火眠。叹难忘,思亲人,又是一眠寒霜夜,人凄凄,人凄凄……”
一阵阵凄凉的歌声让我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我抬头看看了灰蒙蒙的的天空,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听着凄凉的歌声,我的心情在这种氛围下不知不觉的沉闷了起来。
这是哪里,我怎么会来到这个让人心情郁闷的地方,我又怎会睡在柳树下。这一切让我无从可知,我只有随便擦了擦身上的泥土,站起身了眺望远方,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我感觉腹中传来一阵饥饿,我便拖着疲倦的身体向着的村子走去。
走在乌云笼罩的田野上,潮湿的地面泥泞不堪,我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身上溅到泥水,突然不知何时有一位骑着牛的牧童来到了我身边,我们相互打量了对方一会,我便开口问到:“你好,请问这是哪里?”牧童指着不远处的村庄说到:“杏花村。”我点了点头,心想好熟悉的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谢过牧童我继续向村庄走去。
进了村子,发现这是一个很干净整洁的山村,村里的人各自忙着,有的杀鸡,有的宰猪,感觉像是有什么喜事,但你仔细看村民脸上的神色又不是,他们的脸上带着沉痛和怀恋之情。我便带着疑问来到了一个卖香纸的摊位前询问:“你好,请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吗?”卖香纸的老奶奶,耐心的告诉我:“孩子,你不知道吗?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呀!”我焕然大悟。原来一切场景都在杜牧的诗句中,清明,雨纷纷,行人,牧童……不对,我突然想起还差就酒家。我急忙在村中到处寻找酒家,终于在村庄的另一头找了《有间酒家》,站在《有间酒家》门口,我高声念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念完后我放声大笑。
就在我狂笑不止的时候,耳旁传来了:“宝贝,快醒醒,我们到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我去祭拜老祖路途中的车上做的梦。梦虽然是假的,不真实的,但我对亲人的怀恋是发自内心的。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3
这一天正值清明,诗人杜牧心情郁闷,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行走,可巧又碰上了下雨。虽然是青草依依、鸟鸣花香的大好时节,可是赶上了这淅淅沥沥的春雨,不免让人内心多了几分凄凉。
今天这个节日,本该是与家人团聚上坟扫墓,或与好友相约游玩观赏春景。可如今却是诗人独自客游他乡,偏偏又赶上这春雨连绵不绝,身上的衣衫早已湿透,一阵微风拂过,竟会感到冰冷刺骨,让诗人本就烦闷的心情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联想到出门在外的行旅多日,惆怅失意、暗愁深恨一时间通通涌上心头,已经有了不少烦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的又岂止是这清明时节的春雨,还有诗人的魂魄也随之凄迷纷乱了,说是“魂断于此”也不为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个时候,倘若能有一个小酒馆,不仅可以让诗人暂避风雨,还可一醉解千愁,岂不快哉。可是,这山间小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去哪里寻得这样一个避风港呢?正在诗人愁苦之时,一个牧童骑在黄牛之上,吹着竹笛,头戴斗笠,缓缓走来。诗人赶忙上前,向牧童打听附近可有酒家?
牧童似乎有些害羞,未敢言语,却用手指向不远处的一片杏树林。诗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遥望,在那开着大片大片雪白的杏花丛中,隐约看到一座茅草屋,屋前挂着酒幌,走近方可看清酒幌上赫然写着“杏花村”三个字。诗人并未坐到酒馆屋内,而是在门前搭建的凉棚下落座,在如此美丽的杏花林中,微风轻轻吹过,杏花随风飞舞,满园清香沁人心脾,美酒加美景,好不快意......
尽管身上的衣衫还是湿冷,屋外的春雨依旧连绵不断,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仿佛一切的愁苦与落寞都随风而逝,不再萦绕心头。一树杏花,一杯淡酒,散尽心头忧愁!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5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雨纷纷扬扬的,轻如牛毛,细如丝线,如尘似雾,从天空飘落下来。那雨轻轻地落在树枝上,树枝上的嫩芽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睁开美丽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儿顽强地掀开了压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钻了出来。它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开始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草这儿一堆,那儿一簇,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衣裳。草丛中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的油菜花、红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几只燕子从空中叽叽喳喳地飞过,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啊!”
可这样的雨中美景,却吸引不了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的目光。他们来去匆匆,个个心事重重。行人中,有的扛着扫把,带着祭品,去扫祖墓,想起去世的亲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前途未卜,心情压抑;有的正走在投靠亲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烦意乱。他们头上顶着阴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润中显得更加沉重了。
行人中,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杜牧。他身材偏瘦,皮肤白净,戴着斗笠,背着行囊,步履艰难。杜牧脸色憔悴,眉头紧锁着,形成了“川”字,一边走,一边还摇头叹息着什么。他已经赶了好几天的路了,加上这“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到处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绪低落。此时此刻,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咙像要冒烟。他多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吃口热饭,填饱肚子,再喝上几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该有多爽啊。然而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儿找酒家啊。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笛声。那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杜牧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他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只见迎面走来一只黄牛,黄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大约十一二岁,黑里透红的小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出了几分机灵、几分可爱、几分淘气。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酒家,对了,我何不向他打听一下?他想到这里,走向前去,很有礼貌地问:“小兄弟,请问这儿有酒家吗?”牧童看见了他,点了点头,笑了一笑,向他扮了一个鬼脸,拿着笛子往身后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杜牧明白了,他连忙谢过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脚步,往前走去。果然,不久,一个村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那儿道路两旁开满了杏花,几个酒幌子在随风飘舞着,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兴奋极了,灵感也随之而来,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6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个清明节。说到清明,也确实有不少诗,而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初读此句,便已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仿佛身临其境:清明时节,小雨连绵不断,路上远行的人神情凄凉,心情忧郁。诗人本就孤身一人,心中已然悲苦,触及此景,很是惆怅。
于是,诗人便想借酒消愁,正打算找人问路,寻找酒家,正愁路上无人询问,恰巧不远处走来了一位牧童。正是牧童的出现,冲淡了诗人的哀愁,且为全诗注入了一丝生气。当诗人询问之时,牧童却并未口答,而是轻轻伸出指头指了指酒家的位置。这一描写真是点睛之笔,将牧童面对陌生人时拘谨的神态惟妙惟肖的勾勒出来,并赋予整个画面的美感。
这首诗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千古名句,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诗人故意在最后问路成功后留下一片空白,任人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读了这首诗,我情不自禁地由衷佩服诗人绝妙的笔触,尽管他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却能够将清明时节的人、景、情融为一体。可见这位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底怎能不高强呢?
虽然只有二_个字,可却令人回味无穷,这大概也只有诗、词能有如此的韵味吧?我们虽然作为现代的小学生,但也要多多感受古人诗词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我爱清明的诗,更爱_传统的诗词文化!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7
清明的诗一般以倾诉愁肠为主,亦有跳出框框、 独辟蹊径的。像诗圣杜工部《清明诗》描写唐代大历五年长沙清明节游春热闹场景:“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道朱蹄骄啮膝。” 一扫清明节传统哀伤情绪,让人耳目一新。
白居易写的《清明夜》,小诗没有丝毫悲痛的影子,健康明朗,充满春天的温暖和明媚:“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 看花。”如诗如画,满纸喜气。
还有别具一格的宋代王禹偁《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写的是贫寒书生清明节无花无酒凄清寂寥景象。写尽古代清寒士子寒食节后求来新火,继续刻苦读书的无穷况味。
踏青活动,也是古今诗人的一个重要题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当时清明踏青的盛景。
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欧阳修的《踏青》则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爱不释手。
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开展的户外活动有放风 筝、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放风筝是清明前 后人们最喜爱的'习俗。唐代高骈的《风筝》 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风筝竞放的情景。
荡秋千是清明节古老的游乐民俗之一。秋千, 古字里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秋千的描述。唐代韦庄《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清明春风拂柳之际,女子三五成群荡秋千于郊野树下,确实充满诗情画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
某些清明诗写出当时独特的节日习俗,像唐诗人韦庄清明诗:“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 秋千。”一首小诗生动反映唐朝陕西地区,女子过清明节流行荡秋千习俗。还有明朝王磐在《清明日出游》一词中,描绘了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古代清明时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
清明节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情感与色彩交织的纠结。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8
闲来无事,捧起一本民国时期某书局出版的竖排书——《千家诗释注》,读到卷下时,一首宋人高菊磵的七律诗映入眼帘,诗名曰《清明》,在古朴的书页映衬下,那娟秀的行楷字令人赏心悦目,那繁体的诗句仿佛也有了灵性,读来也令我荡气回肠了。
这首七律是作者高菊磵,在距今1000年左右,以清明为题写就的。清明节气在我国是个重要节气,这时的气候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来说,已进入到春和景明之时:万物生发,草长莺飞,人们穿着的衣物也逐渐单薄起来。清明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名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设定的。清明节的前三天,人们在吃饭中不动火,就吃些寒凉的食物,顾名思义“寒食”是也。清明节又是民间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的前三天或后四天,都可以到先人的坟上摆些祭品,烧些纸钱,以示祭拜。
民间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只有在这几天里,阴间才向我们阳间敞开了大门;假若你想给先人送些东西,或者交流一下,这几天里这可能是可以的。也许是高先生在清明这一天也带了些祭品和纸钱,到他家的先人坟上凭吊了一下,晚上归来,回到了家中,妻子置办了几个下酒小菜,他端上了二两小酒,开始了反思。这时,堂中烛明,儿女欢笑,其乐融融。
二两小酒下肚,想起了先人的抚育之恩,不免悲从中来,感怀下涕,哭出了声来。在悲泣中,诗意也在他的心头开始萌发,草长莺飞了!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墓园之情景。首联吟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颔联吟道: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把酒感怀,怅惘凄然。现已入夜,村中灯火阑珊,先人们却夜宿荒冢,只有狐狸为伴。颈联吟道: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不因世事的`儿女们是不知道大人们的心思的,他们只管享乐,他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地理解大人的心事呢?
酒过三巡,夜过五更,碟中残豆几粒,壶中几许省酒,高先生宽带薄衣,其间昏昏,伏案睡去,醒来后,不觉身感寒凉。他把仅有的省酒倒入杯中,吟出了尾联: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菊磵先生醉了,在1000年后我看到了他的醉,他暂且把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竟然吟出了“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诗句,他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他在坟上摆的那些祭品,他给先人们烧的那些纸钱,不都成了骗人的玩具了吗?
掩卷沉思,前段时间我也看到一个醉的,那毕氏竟然在某国大使馆设立的酒宴上买醉,不知道是真醉还是假醉,在清明期间,公然辱没我们共和国的先人和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当今的保护者——人民解放军,公然对地主阶级喊冤叫屈,我想,他不是真醉,他是假醉。
5月9日,我们高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欧洲部分国家在5月8日也举行了相应的仪式。举办这些仪式的目的,是纪念我们的胜利,纪念那些为夺取胜利死去的将士。死者长已矣,再隆重的仪式他们都不会知道了,那些祭祀的美酒,正如高菊磵先生所说,一滴也不会到九泉了。
我想,纪念的真正的目的:一是对今人的安慰;二是对未来的恐惧。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9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踏青,也称春游。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唐代诗圣杜甫写过这样一首《清明》诗:“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记载了唐代长沙人倾城而出,游春访胜的情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首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更是以欢快流畅的诗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古人春游西湖的愉悦欢乐情景,笔调清新自然,韵味无穷。看来,古人选择清明时节去郊游踏青,这种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推崇与借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绿色低碳的减压方式。
此外,除了祭奠扫墓、踏青春游,各地过清明还有各种各样的户外文体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扑蝴蝶、跳绳、拔河等。清明植树,春耕春种,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更不失为一个绝好时机,对于广大农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农谚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忙种粟”,“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鸟鸭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备耕种,谷雨把豆点。”正所谓,“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时节,是多雨的。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哀哀怨怨,似乎是向人们诉说者生死离别的苦痛和哀伤,让人怀想起自己已故的亲人潸潸泪滴。清明的雨,离愁悲咽,如烟似雾,带着对亲人的想念,剪不断理还乱,让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的游子,更激起对一家人团圆的惦念,一端游子,一端故乡。清明的雨原来与思念和乡愁联系的如此紧密,总是让人感到伤心无奈、惆怅满怀。不管逝者走了多久,不管生者身处何方,清明节无不提醒人们慎终怀远、祭奠先祖,感念先人,同时也给久别的亲人一声问候。
清明时节,是多彩的。此时,大地回春,风和日暖、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芳草连天,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春天真的来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看得到草木的新绿,闻得到花儿的芳香,听得到生命的欢唱,仿佛一切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新的希望!
清明时节,是多情的。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一刻,对亲人以及故友的绻绻思念涌上心头,人的心境总是难以平静。我们思念亲人,悼念好友;我们亲近自然,放飞心情;我们感受春天,感悟生命。无论是逝去还是活着的亲人,无论是逝者还是当下的人生,可能导出我们悲喜交加的泪水,也许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为了亲人,为了春天,我们要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用心生活,善待家人,让生命不留遗憾。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10
清明节,想起我去世了的姥爷姥姥,写了首词,作为纪念。人生易老天难老,前人老去,更有来着。人生天地之间,匆匆百年,总是要留下一点什么,不敢说名传后世,但也要对这个世间有所帮助,留下一点印记,没有白白来到这人间。清明扫墓,就是这意思吧。
《蝶恋花 清明有感》
矮屋窄门姥爷家,
年才二三,追鸡老人夸。
忽忽十年泰山崩,
游记当年雨中花。
百年人生如打卡。
几经风雨,彩虹天上挂。
清明时节踏春来,
横山寺外拜珞珈。
我老家是河北高邑——所谓是光武龙兴之地。我家住在榆林村,这个村名我以前知道是因为村南有一棵大榆树,一直以为是榆林村这个名字的由来,去年回老家,到村史馆看了看——榆林村现在是河北省重点文化发展特色乡村之一——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考证出来,这榆林二字是从御林演变而来,当年汉光武帝刘秀驻兵于此,他的御林军驻扎在这里,久而久之,据说,这里就成了榆林村。
榆林村在二十年前并不富裕,与之相比,我姥姥姥爷家所在的东良庄情况要好一些,我有四个舅舅,大舅和小舅在老家——大舅在前几年去世了,去年回老家特意去看了小舅,可喜的是身体还健康;二舅和三舅当兵在外就留在了外面,二舅在兰州——十年前就去世了,三舅在包头,前些年也已经退休了。东良庄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我们那里有一堆【良庄】,榆林村隔壁是西良庄,然后过去是王良庄,再过去就是东良庄,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带着我走路去东良庄看姥姥姥爷——要走一个小时,后来学会了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姥爷住了个小院子,屋子很矮,房门也很窄,姥爷经常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姥姥腰不好,经常要做在小凳子上。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是这样。
我母亲告诉我说,我出生的第一年是和母亲住在姥姥姥爷家的,住了接近一年,经常是弯着腰的姥姥把我夹在咯吱窝里,带着我到院子外面大树下坐着,看着我玩。后来,两三岁后,我们家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当时母亲养了很多鸡,就给姥姥姥爷带过去了一只,下蛋给姥姥姥爷补身体。我母亲说,有一次带我过去看姥姥姥爷,姥爷就问我说:你看姥爷这里这么多只鸡,你还记得那只是你们家送来的吗?当时姥姥姥爷家院子里除了母亲送过来的那只下蛋的母鸡外,还有舅舅家养的几只鸡,我就追着我母亲送过来的那只鸡跑——我小时候记忆力很好的,不敢说过目不忘,但记东西很快。我姥爷就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不一般,要好好培养,将来能成才。又过了几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姥爷就去世了,接着,又过了不到五六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姥姥也跟着去世了。
呜呼!愿姥姥姥爷在天之灵安息!
这首词的上半阙说的就是我小时候和姥姥姥爷有关的记忆,一件就是我母亲告诉的追鸡事件,一件就是我姥姥姥爷去世我跟着我父母去送最后一程,我记得都是在下雨天——这就是犹记当年雨中花这句诗的由来。
在下半阙,我写了一些感慨,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就像打卡一样,到点了就要下班。记得过去的人,记得现在的人,记得身边的人——祈福,身体健康,活得安康,活得清明。
《我与清明诗》学生作文精选十篇相关文章:
★ 平安清明文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