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资网 > 节日作文 > 传统节日作文 > 元宵节作文 > 《我的元宵节》作文五篇

《我的元宵节》作文五篇

| 巩诗2

《我的元宵节》作文五篇

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作文1

过了“五日岁”(正月初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迎着春风,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元宵闹春已被人们称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元夜”、“上元节”。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得不休。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帝(汉文帝)。举事勘乱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汉文帝登基后,为庆祝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年逢此夜,必微服出宫,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为普天同庆的元宵节。

汉武帝时,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历朝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到明清时期又加入了百戏等内容。

在历史的長河中,元宵节的节俗活动随着历史变迁,地域不同而延长、扩展,不断注入时代和地域元素,形成具有浓厚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元宵节俗文化。

“最爱春当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莆田的元宵节,与全国各地不太相同,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它不集中在正月十五同一天,而是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文峰宫“尾暝灯”。各村、里社、宫庙都在不同的日子闹元宵,其间二十多天,天天有人闹元宵,村村轮流闹元宵,使整个正月天天热热闹闹,处处喜气连连。元宵闹春花样繁多,精彩绝伦,热闹非凡。从城区街巷到农家小院,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高烧红烛映長天,低点花炮震大地。“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呜炮放铳,锣鼓喧天。大游灯,跳棕骄,划旱船,踩高跷,弄龙,弄狮,行傩巡游,跨马妆架„„。文峰宫烛山,枫亭游灯,七歩扔铁球,霞皋板椅龙灯,壶公山名山宫“摆普萨”等更是吸引了四邻八乡、城涵各地的人们前往观看。近年枫亭游灯,沟边九鲤舞,后洋十番等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时闹元宵寓有驱邪祈福的含意,所以行傩巡游便成为莆田城乡闹元宵的一项主要民俗活动。行傩巡游就是把宫庙的神像抬出来绕村巡游,驱邪祈福,保境安康。有的是一个村、一个社庙单独轮流行傩,有的是几个村联合行傩。如壶公山名山宫黄帅爷行傩巡游,规模之大,涵盖范围之广,堪称典型。黄帅爷是南宋大将军黄孔应的俗称,江西吉水县人氏,南宋都统大元帅。都城被元兵攻破后,他带着三十六营兵马随皇帝赵昺南下,由于殿后抗敌,与护送皇帝的陆秀夫等人失去联系。当他听到陆秀夫与皇帝赵昺在崖山殉难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在壶公山投井坐化。妈祖念他忠贞爱国,经点化引度,封他为名山宫总管,镇殿大将军。而他麾下的三十六营士兵,看着主帅忠贞殉国,也就在壶公山周围隐姓埋名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莆田界外有名的三十六乡。所以名山宫行傩巡游要绕境三十六乡。后来由于路线太長,就改成靠近名山宫的上十八乡轮流行傩。地域跨新度、笏石、灵川三个乡镇。当神像进入毎个村的祠堂或宫社驻驿时,都要举行一个黄帅爷升堂仪式,还有武将兵马操练仪式。俗称“摆菩萨。”每年行傩巡游抬着三尊文身, 三尊武将, 加上仪仗队、妆驾、彩旗队、伡鼓队、跨马、扫街、熏炉队、八班、转灯、凉伞、伴驾…….。巡游队伍能延续几里長。盛况空前,非常壮观。

元宵行傩巡游又衍生出另一莆田民俗-----元宵“做头”,

又称“福首”, 俗称“捧手炉”。 每年轮值福首一般是按辈份生肖排班轮值产生,也有按辈份生肖在社庙抽签、“卜杯” 产生。轮值福首要在自家厅堂设筵接驾,俗称“接菩萨”。 还要大摆宴席宴请乡老、亲戚、朋友。亲戚朋友要挑盘担、花篮、“金花、”红布贺喜。一家殊荣,全房喜庆。

“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整个正月,农村人蜂拥进城狂灯市,猜灯谜,看热闹;而城里人又直奔乡下看游灯,走亲戚,贺福首,吃福饭。进进出出,出出进进,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到处是灯的海洋,喜炮声声,锣鼓喧天,莆田大地处处洋溢着升平欢乐的节日气氛。

“灯火家家有, 笙歌处处楼。”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古往今来,元宵闹春不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留下诸多历史名人的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让大臣们也出灯谜,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便挥笔在宫灯上写下一副灯联,上联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是:“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看了苦思冥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曰:“猜谜”。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年元宵节,省里学台来莆观灯,他想试探下莆田文献名邦的虚实,便在宫灯上写上一句上联:“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结果把许多文人都难住了,正好这时小五哥狂灯巿走到这里,一看围着一圈人,一群文人急得抓耳挠腮,学台大人坐在一边一脸傲气。小五哥看后,略一思索,就到旁边车鼓队借来一面铜锣,“狂!狂!狂!”敲起来,弄得学台大人一脸不高兴,马上让侍从去制止,小五哥把铜锣放下,大声脱口说出:“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学台大人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对他刮目相看。而后学台大人拿来一支腊烛点上,又挥笔写了一句上联放在腊烛边上。曰:“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小五哥看后,提来一只灯笼,把蜡烛往灯笼里一插,提着灯笼转身就走,并大声朗诵出下联;“纸糊灯笼,笼边有眼,眼里无珠。”一下把学台震住了,让学台不得不为莆田文献名邦人才辈出所折服。

元宵闹春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更是深厚民俗文化的展示,它承载着诸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代代相承,渊源流長。

元宵节作文2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英文译为Lantern Festival,即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按照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灾。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火把节”,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根据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所说,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也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作文3

“逛灯会啦!”

元宵节晚会上,我和家人一起去青颖公园看一年一度的灯展。

还未进公园大门,目光就被门前号称“天下第一灯”的巨型灯——“龙凤门”吸引住了。那是一个亭子形的大灯,八根柱子上分别盘绕着四条青龙、四条金龙,灯的最上端是“二龙戏珠”的图案。灯的右上方,有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大公鸡,它有着火红的鸡冠,圆而有神的眼睛。它正“扑闪”着“翅膀”“打鸣”呢!大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感觉”

进大门向右看,是“十八罗汉”。庄重典雅的如来佛祖端坐罗汉中间,真是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向左看,是“龙灯送福”一个昂首摆尾的巨龙!龙背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福”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红鲤鱼、大寿桃和金元宝,象征着福、禄、寿、喜“四喜临门”。再向前走,还有“大鹏展翅”、“桃园结义”、“常回家看看”、“螳螂扑蝉”、“森林酒吧”……火树银花,鞭炮声响,观灯的人笑着,指着,如痴如醉,仿佛走进了仙境一般。要问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花灯,还是“糊涂官”和“花果山”。

瞧!那边还有唱戏的。远远看去,只见舞台上跪着两个人,一个正哭天喊地叫屈,另一个则镇定自如地跪在那里,好像这场官司他赢定啦;旁边的衙役虽知道那个哭天喊地的人是冤枉的,但又敢怒不敢言;坐在椅子上的县太爷正悠闲地看着那个叫冤者;站着的师爷正眯着眼看着他们;想必他们收了不少好处,才如此对待这个喊冤者。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组名叫“糊涂官”的花灯。制作者的精湛技艺一定会让你油然而生敬意吧!

“花果山”这组花灯讲的自然是“美猴王”的故事。看!他正威风凛凛的站在“山”中间最高的地方,环视着他的“猴子猴孙”们;旁边还有两只负责守卫的小猴子正警惕地向原处眺望;“山”的两边,还有两棵桃树,上面结满了让人垂涎三尺的大桃子,两只小猴子正在树上摘桃。“花果山”上还有不少调皮的猴子,它们在追逐、嬉戏、打闹,玩得可欢啦!看样子今天八成是个好日子,要不怎么“花果山”上下一片欢腾呢?

玩了好长时间,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在路上,我回味着刚才的美景,不禁赞叹制作者的高度智慧,他们用平凡的双手,为阜城人民在节日里带来了美的享受。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元宵节作文4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亚细亚超市的门口有两条龙,龙头上戴一颗珠子,两边顶着白色的龙角,黑亮的大眼睛,锋利的牙齿,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今年是鼠年,龙身上站着几只神气十足的老鼠,大大的耳朵,在向我们招手呢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齐,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搞笑!元宵节,它虽然没有春节热闹的气氛,没有春节红火的喜庆,也比不上春节的历史悠久,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含义。

因为元宵节紧挨着春节,所以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却很开心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小时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节像春节一样热闹,一样有趣。

记得有一句古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每次还没到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做准备,排秧歌、买烟花、买灯笼,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便会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就只为了那一天而做准备。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还算清静,可以到中午,刚吃过晚饭后,如果你想午休,那恐怕没戏了。刚一过十二点,街上就准时开始了敲锣打鼓,随即而来的就是俗称的扭秧歌。各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透出了节日的气氛,都跳出了自己的个性,各式各样的,有扮小丑的,有举花伞的,有转手绢的,使你大饱眼福。看完了,会觉得肚子有一点饿了,这是餐桌头号食品汤圆,一个个浓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阵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是个开幕式,最为热闹的还要数晚上了。

晚上,整条街都比以往亮,灯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满目的灯笼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材质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拿一根细竹竿,将点燃的灯笼挑起来,俗称挑灯笼,也有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看花灯。

看,那边是什么,热火朝天的,走,去凑凑热闹。哦,原来是猜灯谜呀!火红的纸片透过灯光,将整个广场都被红色包围,被喜庆包围着,人们站在一张张纸条前,有的低头用手机查,有的挠挠头,有的安静的思考,想到后,便争先恐后地去兑奖,广场充满了无穷的欢乐声。

最后,再欣赏一下圆盘般的月亮,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全月,皎洁的月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种仙境般的美。

元宵节作文5

这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一个与众不同,热闹非凡的节日。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美丽、热闹、与众非凡的家乡!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亚细亚超市的门口有两条龙,龙头上戴一颗珠子,两边顶着白色的龙角,黑亮的大眼睛,锋利的牙齿,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今年是鼠年,龙身上站着几只神气十足的老鼠,大大的耳朵,在向我们招手呢。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齐,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搞笑!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