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既然这样,那么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制作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人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就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痴迷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看小鸟孵蛋;有时候,他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带回家养在鱼缸里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回来做标本。
休息的时候,达尔文喜欢在树林里散步。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结果,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快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他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往外爬。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察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儿爱不释手,专心地观察手中的甲虫。谁知,他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达尔文的舌头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达尔文”。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达尔文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2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3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赞扬。
离扁鹊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长桑君的老大夫,医术高明,四乡驰名。他发现扁鹊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他。
一天,长桑君把扁鹊叫到面前,开门见山地说:“你如果愿意跟我学医,就到南山采药去吧,一年之后再来见我。”
扁鹊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工具和药样出发了。他翻过一座座险峻峥嵘的山峰,穿过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他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药材,而且基本掌握了这些药材生长、采挖的规律。
长桑君见扁鹊满载而归,微微一笑:“你还要去民间给人们切脉,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鹊二话没说,又背起药箱奔走四方。他为各种各样的人切脉,从脉象的变化中,细细揣摸的病症。当他完成任务返回老师住处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长桑君正躺在床上低声呻 吟。原来,在扁鹊外出期间,长桑君不幸中风偏瘫,右半身不能动弹。
扁鹊好心疼啊!他不顾旅途劳累,放下行李就给长桑君烧水煮饭,熬汤煎药。晚上,他又端来一大盆热水,蹲在床前给长桑君洗脚,洗着洗着,长桑君左脚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浇湿了扁鹊的衣服、鞋子。扁鹊一点也不在意,转身铲来一些灶灰,撒到了湿漉漉的地上,接着,又忙着安顿长桑君入睡。正在这时,长桑君突然觉得喉中瘙痒,“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鹊的脸上。扁鹊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长桑君把扁鹊唤至床前,温情脉脉地说:“你已经经受住了三次考验:上山采药,对你识药用药大有好处;按脉切诊,对你断病治病甚有帮助;今天,我又亲眼看到你对病贴入微,胜似亲人。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具备的三点,你都有了。现在,我可以放心了。”说到这里,老人用颤抖的左手从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医书,小心翼翼地交给了扁鹊。
从此,扁鹊边攻读,边实践,医术提高得更快了。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4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5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 "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6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5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7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8
1900年,维金孔亚省温斯特有一个12岁的孩子,狂热地崇拜海军大将柏瑞。他在日记上写道:“我决定要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
他偷偷立下了这个宏愿。但他明白,要到北极必须作好各种冒险的准备,还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所以,他开始像斯巴达人一样训练自己,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他需要磨炼在寒带生活的毅力,他需要与风雪竞争。
然而就是这个12岁的孩子,经过许多年的准备和奋斗之后,终于完成了他当年日记上所写的宏愿,真的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接着他又第一个飞抵南极!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全球,他就是海军上将李却埃林•拜德。
拜德将军说:“南极地带的巨大冰块已在逐渐缩小,我相信有一天事实会被证明,这数百万亩被藏在冰块底下的土地是极其宝贵的。”若干年以后,人们果然在北极圈600里内发现了丰富的煤矿,证实了拜德将军的预测。地质学界认为,南极附近一定也有丰富的煤矿,而且很可能还有油田。
拜德将军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孩提时代就具有坚强不屈、排除一切障碍的精神和魄力。他热爱旅行,而且总想到一些奇异的地方去,所以他在14岁以前,几乎已经走遍了整个世界。漫游归来后,他继续学校生活。他酷爱拳击、角力,以及足球之类的剧烈运动。在28岁时,他在运动中不小心折断了脚踝,成了跛子。他因此被迫脱离海军,这让他非常懊恼。
但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却没有失去。他总是想:我虽然跛了一条腿,也离开了海军,但我的手和脑子是健全的,我有强壮的体魄,还可以到航空界去发展,将来也会有所成就的。驾驶飞机的人从来不是站着的。是的,所有的飞行员都是坐在驾驶座上的,跛腿不会影响驾驶飞机。有志者事竟成,他果然进入了航空界,并有了后来惊人的事迹。
为了看看自己空中冒险的能耐,他决定来一次北极飞行,但他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起初他驾驶一种大型飞机进行试验,不幸中途坠毁。接着他申请驾机横渡大西洋,但因为他的腿伤而被政府拒绝。后来又有一次,他请求驾驶阿莫森曾计划用来飞渡北冰洋的那架飞机,又因为他结婚,事情不了了之。紧接着,有关__再次命令他从海军退休,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腿伤。
拜德认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即使是个跛子,也比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强得多。所以,他决定自己筹集款项,着手冒险的计划,才终于完成了震撼世界的行动。
他横穿了大西洋,在北极上空掷下了一面美国国旗,再飞至南极的上空,又抛下一面国旗。当他回到美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在机场迎接他,他的行动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和支持。
政府__为了奖励他的勇敢行为,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两次因跛足而被海军拒绝任用的他,却成了海军上将。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9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1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0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1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2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3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4
传说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支毛笔。
名人背后励志闪光事迹精选篇15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