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
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既然这样,那么你知道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立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那里再做一些简述。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立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终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2)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3)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因丁汝昌“获咎甚重”而未对他议恤。直至光绪皇帝死后的1910年(宣统二年)4月2 5日,清政府方以丁汝昌当年在战争中“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开复其原有官职军衔。丁汝昌的遗体被运到安徽老家,安葬在无为县严桥乡梅山村的小水鹳山的土岗之上。 一代无大作为的海军统帅,就这样长眠在安徽无为的山冈上。历史,就是如此这样的令人不可思议。
丁汝昌不管怎么说也算个英雄,因为最后被困刘公岛时,眼见败局已定,便自杀殉国了。《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九,记载到:“日舰宵入口门,击沉来远、威远,众益恐。道员牛昶炳等相乡泣,集西员计议。马格禄欲以众挟汝昌,德人瑞乃尔潜告曰:?众心已变,不如沉船夷炮台,徒手降,计较得。?汝昌从之,令诸将同时沉船,不应,遂以船降,而自饮药死,於是威海师熸焉。”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4)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一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头插了鸡毛,明白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细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5)
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正赶着地主的牛群,迎着朝阳,唱着山歌,在山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老黄牛的吼声,在山沟沟里头回荡。
就在张大义蹦蹦跳跳十分开心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本鬼子兵揣着刺刀,探头探脑,贼眉鼠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瓦子盆村方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日政府。由于敌人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察觉,而陷入日军包围之中。眼看就要发生流血事件,在这千钧一发十分危机时刻。放牛娃张大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于是他奋不顾身,向县委驻地跑去。张大义的举动,被狡猾的日军指挥官松田发现了,他指挥鬼子兵向张大义开枪射击,松田还“嗷嗷”怪叫。子弹在大义耳边、身子周围“吱吱”直叫,可张大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牛练出来的两条“飞毛”腿,再加上他对地里熟,早把日本鬼子兵甩得老远,刹那间鬼子连大义影子也不见了,急得鬼子兵也“嗷嗷”叫起来。一边放松,一边四处寻找放牛娃。敌人的子弹虽然没打着大义,可鬼子们的枪声却给山上八路军和地方干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斗,干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牛娃张大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牙,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日本鬼子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捞到,气得鬼子们乱放了一气枪,烧了老百姓几间房子,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鬼子走后,干部和群众找到大义,给他治了伤。从此,放牛娃张大义智斗鬼子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大南山里山外广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6)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终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向用原先的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之后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达数千人。之后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7)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__地主老财,__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__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8)
当我读到邱少云这位革命少年时,眼前便出现他活活被烈火焚烧的情景。他明知只要拍打几下,火苗就会被扑灭,可他没有,因为他深知,只要动一下,他们所有人都会暴露,这次行动也意味着失败。
那时,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得知日军要从这里经过,他们必须派出一部分人前去埋伏,邱少云想都没想就跟随他们去了。
邱少云他们都埋伏在日军即将通过的路边上的一片草地中,当一切准备就绪,正好从远处传来了一片“咚咚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邱少云一些人也越来越警惕起来。当敌人快要进入埋伏圈的时候,狡猾的他们好像事先就知道邱少云会来埋伏一样,用喷火器喷出火来,用来清扫道路两边的杂草。就在这个时候,邱少云突然被大火烧到了,一开始,只有裤腿着了,他知道,自己千万不能动,一动就全完了,所以邱少云只能忍受着熊熊烈火的残害······直到他被烧死的那一刻,他还是一动不动!埋伏成功了,胜利的果实是辉煌的,在这欢庆的时刻,每一位中国人都没忘记他们的英雄——邱少云!
战争时期有多少人像邱少云一眼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自己的祖国,比如:王二小、刘胡兰……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9)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
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0)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忙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境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终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1)
范子侠(1908-1942.2.12) 江苏丰县人。1942年2月12日牺牲,时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
高等小学毕业后入中学半工半读。后入东北军当兵,被选进天津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历任国民党军参谋、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9年11月接受共产党领导,将所部改编为八路军平汉抗日游击纵队,任司令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率部转至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附近。5月上旬指挥部队参加白晋铁路破击战。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0旅旅长、平汉纵队司令员兼太行军区第6分区司令员,并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率部参加了冀西反“十一路围攻”、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1942年2月12日在沙河县柴关一带反“扫荡”作战时牺牲,时年34岁。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2)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
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3)
196月7日,他出生在西安六村堡南皂河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了生计忙碌不息而英年早逝,于是母亲带着他在西安城里靠要饭维持生活。1934年的一天,流落街头的他遇到一位好心军官,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是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志恭,今年已经99岁高龄。
“1934年西安大旱成灾,我和母亲、弟弟只能露宿街头靠乞讨维持生活,是一位好心军官看我长得机灵,要带我回部队。那时候,为了能生存、能有口饭吃,我别无选择。”于是,17岁的王志恭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38军。
1940年4月,日本鬼子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是我军和敌军的又一次“生死搏斗”,张志恭老人带我们回忆了那场战役的艰难和惨烈。
“鬼子从北边的张店向我所在的部队进攻,我们有一个炮兵营横在半山腰,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加上我们阵地地势较高,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防线,敌人很难攻上来。”老人说,在短短3天之内敌人发起了十几次进攻,战士们昼夜坚守几乎都没合眼。“和我同村的唐生武,背着两袋子馍上山来给战士们送粮食,我和唐生武说,你赶紧走,鬼子一会就攻上来了,你又不会打仗,不要呆在这里,下山做好部队的后勤工作。”话间,敌人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团长李振西见战势越发严峻,命令抽出100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冲下山去消灭敌人部队主力。
“营长看我平时在指挥行动方面表现出色,让我担任敢死小分队队长,我挑选了15名精壮机枪手一起在前面开路。”老人自豪地说。虽然已经进入4月,但“倒春寒”天气特别的冷,可战士们心都热得要命,张志恭赤膊上阵,和其他“陕西楞娃”呐喊着“杀敌报国,在此一举!”。他们趟过洗耳河,顾不上冰冷刺骨的河水,冲入敌阵,拉开手榴弹向敌人投去,靠着仅有的五挺轻机枪将日军全线溃退。“敌人击退了,可毕竟他们武器好,我们百名敢死队员也牺牲了大半。”老人遗憾地说。
70年代王志恭笔写的回忆录保存至今。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4)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终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向用原先的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之后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达数千人。之后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先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精选篇15)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械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械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枝,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