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

| 梦荧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是非常好的高考语文作文素材,那么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素材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1)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江西上饶籍中科院院士俞鸿儒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俞鸿儒的颁奖辞。

现年96岁的俞鸿儒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

颁奖台上,俞鸿儒手拄拐杖,从少先队员手中接过奖杯和鲜花,微笑着向观众致敬。伴随着荧幕上闪现的过往风云,此刻,他“深藏功与名”的一生,才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2)

俞鸿儒1928年6月生于上饶广丰。28岁那年,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现年96岁的俞鸿儒院士是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很多人做铺路石”。俞鸿儒将恩师郭永怀的话牢记于心。60余年来,他对待工作和事业始终不改初心、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新途径。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鸿儒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对恩师郭永怀的庄重承诺,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3)

乍一听名字,人们会感觉陌生,但如果说到中国的高超音速风洞,今年96岁的俞老是“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这一理论首先运用于JF12高超音速复现风洞,这是一套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俞老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

1928年俞鸿儒出生于江西省广丰县,28岁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导师郭永怀,从事激波风洞建造工作。1958年中科院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当时30岁的俞鸿儒任组长。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重复国外风洞发展路线,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钱学森、郭永怀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其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仅花费8万元加工费。

JF-8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参加过2019年国庆阅兵的东风-5弹道导弹也曾在这里进行过测试。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4)

4月8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俞鸿儒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江西广丰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5)

风洞被称作“飞行器的摇篮”能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195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俞鸿儒回忆说“钱学森、郭永怀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

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

1998年,国际上首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JF-10建成。

……

此时,他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心中,还有个更大的计划要去完成。

当时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试验时间只有几毫秒。俞鸿儒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达到100毫秒的试验时间。就是这0.1秒的数据,俞鸿儒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6)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当时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带领组员着手研究。面对基础技术短缺、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俞鸿儒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已经弃用的驱动方式——氢氧燃烧驱动,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

在前辈钱学森、郭永怀的鼓励和支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错中,俞鸿儒和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7)

俞鸿儒院士是位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他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始终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在解决航空航天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他为长征2号戊(CZ-2E)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对待工作和事业始终不改初心、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新途径

他随和、亲切,气度从容、非常淡定,对学生和下属极少有愠色,总是循循善诱,培养了多位硕士和博士,成为学术精英和国家栋梁,多年来热心培养人才,并大力支持这些单位的力学学科建设,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力学教育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8)

什么是风洞?风洞被称作“飞行器的摇篮”,它在地面上人为制造“天空”,能够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飞行器的设计缺陷。

一件飞行器的成功研制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风洞试验。我们耳熟能详的“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在虎啸长空、翱翔太空之前都要经过风洞的“淬炼”。

“这个做完对国家有用”“国家没有这个是不行的”……俞鸿儒研究风洞技术的初心,简单而纯粹。而领俞鸿儒走上激波管研究这条路的,正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的郭永怀。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9)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

202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材料摘抄(精选篇10)

几十年如一日,笃定一个研究方向,坚持做深做透。这让俞鸿儒突破了激波风洞试验时间短的世界级难题。

这种坚持的背后,离不开钱学森、郭永怀在科研上的放手,以及中科院尊重科研人员自主性的科研环境。

对俞鸿儒影响最深的还是那次爆炸事故,把厂房墙壁炸出一个大洞,但郭永怀没有责备,只有鼓励。

此后这么多年,当俞鸿儒面对科研后辈时,他希望将这种放手模式传承下去。他启发学生发表不同的科研见解,放开胆子去探索;一旦发现年轻人有好设想和好创意,他总是最大程度地给予支持。他经常鼓励大家,“做事有担当,只要你觉得对了就尽管往下做。”

18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