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
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孩子听不见,但视觉特别敏锐,他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刘玲琍时刻注重言传身教。记得那是一次迎接市卫生检查的大扫除,班上负责打扫女厕所,刘玲琍亲自带着三个女学生冲洗厕所。那时候学校的条件还很差,厕所是老式的,没有自动冲水装置。看到蹲坑两旁结的硬痂冲洗不掉,刘玲琍倒来了草酸,草酸发出刺鼻的氯气味,学生们都用手捂住鼻子,刘玲琍二话没说,一边倒草酸一边用刷子刷,难闻的气味熏得刘玲琍直想吐。但是刘玲琍坚持刷着厕所,学生们看到这里,纷纷放下了手走过来,抢过她手中的桶子和刷子,用手语连声说:“老师,老师,让我们来!”就这样,粪池被刘玲琍和学生洗得洁白如新,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从那以后每次大扫除,学生们都是抢着干活。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琍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就会立马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她;学生桌边掉下的东西,刘玲琍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外出春游时,刘玲琍常常站着把座位让给学生坐;学生犯了错误,刘玲琍也从不发火,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就这样,刘玲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励、要求着自己。刘玲琍所带班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成绩优秀,班上很少出现违纪事件,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而刘玲琍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2】
原来在刘玲琍小的时候,隔壁有一位特别善良的阿姨,常常做一些好吃的给刘玲琍和周围小朋友吃,还常帮小女孩们编好看的辫子。可是这个阿姨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交流起来特别困难。有很多次,阿姨用手跟小朋友表达什么,但小朋友都不能理解,她就急得不得了,使劲地抓自己的头发,显得特别痛苦。当时小刘玲琍就特别难过,她想如果有这样一所学校,让阿姨这样的聋哑人读书,识字该多好啊!当时只有6岁的刘玲琍就萌发了这样一个心思:长大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
这个小小的梦想开始在刘玲琍心中生根发芽。初中毕业时,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这所专门培养特教老师的学校,当时,这所学校被誉为特殊教育的“黄埔军校”,那年刘玲琍只有14岁。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3】
上高中时,刘伶俐就已经下决心要当检察官,因为在她眼里,这份职业既需要非常高的知识水平,又需要非常精准的判断,很帅!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所有的第一志愿都是报的法学。随着顺利考入法学院,毕业后也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这时的她才发现,原来“帅”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艰辛和汗水。
工作第一年,刘伶俐就接到了一起公 安部督办的毒品案件。案件的关注度很高,涉案毒品数量大,嫌疑人达二十余人之多。她坦言,初出茅庐就接到这样的重大案件,心理压力非常大,很担心自己办不好,当时面对厚厚的案卷,真的都把自己急哭了。
领导看出她的焦虑,便安慰、鼓励她,要她大胆去干。她也知道,要想胜任检察官这份工作,自己就必须尽快成长起来,于是顶住压力,沉下心来仔细阅卷,一点一点把案子吃透。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案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办案效果。发现一审判决有所不当时,她果断提出抗诉并且抗诉成功,也因为办案过程中的出色表现被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
刘伶俐很快发现,课堂上学的只是法律知识,而实务工作中,则需要大量法律之外的知识储备。比如,办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时,需要熟悉银行方面的知识;如果涉及到的是虚开增值税发票,需要对税务方面的东西有一定的掌握;而对一些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则很可能需要用到一定的法医学知识。
刘伶俐一面在办案中磨练自己,跟着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分析证据、审查证据、撰写法律文书等,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补充各类知识,经验和能力快速提升,很快便能独当一面。2015年参加湖南省检察院公诉人大赛,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4】
刘玲琍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
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留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潜心探索改进语言训练模式。30余年如一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孩子训练正常说话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拥有美好前途和幸福家庭。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5】
刘伶俐至今记得,上班第一天领导就跟她讲,干这一行可能需要面对这些非常血腥和暴力的场景,问她怕不怕。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当时的她还是有点忐忑,但真正看到那些血醒的尸检照片时,她的第一感觉却不是害怕,而是对死者的同情,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以法律手段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和信念。
从检以来,她没有办过一起人情案、关系案,始终淡泊名利,严守底线,一切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因素,她都尽力去避免。有一次,一位嫌疑人的家属辗转各种途径给她送来一件礼品,她只好自费又给他们寄了回去。
刘伶俐坦言,办案真的很辛苦,有时候连续加班熬夜查看几十本甚至几百本案卷,这种煎熬是难以言喻的。但是当克服重重压力和困难,把案子办成功的时候,还是会觉得非常自豪,身上的疲惫也随之荡然无存。尤其是看到被害人家属能够从判决结果当中得到抚慰,被告人也因为铁证如山而不得不认罪伏法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过程的艰辛,就会觉得不算什么。
多年来,刘伶俐一心扑在案子上,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2017年,刘伶俐新婚不久,即参与到一起重大刑事专案的办理工作当中,“五加二”、“白加黑”,吃住在办案点长达半年之久。还有一次,年还没过完,她就又要带队去外地出差,没能陪家人吃上一顿元宵。如果没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恐怕很难坚持下来。
在办案过程中,除了追求司法公正之外,刘伶俐也十分注重司法温度。她曾遇到多起夫妻之间的惨剧,留下了未成年的孩子无人抚养。她总是在做好情绪安抚的同时,尽可能地为他们寻求司法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6】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缺陷,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说话比正常人学习外语还要困难。
但是,刘玲琍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008年,学校创办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没有教材和教具,她就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获取知识。
“最难的时候,是孩子们还没有发出声音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发声是个什么动作。”刘玲琍介绍。
为了让孩子发出第一声,刘玲琍不仅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还经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让孩子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拉着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让孩子们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除了上集体课,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15至20分钟的面对面单训时间。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终于和健全人一样开口说话了,有10名孩子还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
小湘湘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虽然8岁才被家长送来接受康复训练,但刘玲琍并没有放弃。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小湘湘发出的基本都是含混不清的“聋哑音”。刘玲琍不仅帮她进行伸舌操、发爆破音等多项训练,还每天给她布置生活上的训练课程。慢慢地,小湘湘的发音清楚了很多。
如今小湘湘已经17岁,不仅成功走出了无声世界,还进入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办的训练学校,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7】
25年的班主任,她始终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冲锋在特教第一线。
回想过去,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
1998年,刘玲琍未满50岁的母亲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当时,刘玲琍正担任实验班38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教学任务非常重。等到她上完课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和母亲说一句话。
1999年,她结婚,按规定晚婚可以休一个星期。可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毅然选择星期六结婚,星期一照常来上课。
32岁那年,刘玲琍终于有了自己的“宝贝”。可是,儿子八个月大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因为坚信儿子能回归正常,刘玲琍不愿再生,丈夫决然离开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刘玲琍彻夜难眠。组织上关心她,校长亲自找她谈话,要她请假带孩子去长沙进行语训康复。刘玲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一定会教好我的儿子,同时学生也需要我,学生和儿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擦干眼泪,她依旧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天的课,带好班级学生,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对儿子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无论是儿子还是学生,每一点点进步,都让她兴奋不已。
经过3年的努力,班上12名学生,有3名学生考上大学。而她的儿子,也在自己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会了说话,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25年来,刘玲琍获得的荣誉无数,2015年还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但最让她兴奋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学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学生走出校门成为生活的强者,便是我最大的成就。”刘玲琍说。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8】
刘玲琍不仅教授特殊儿童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自信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提醒我们,无论身处哪个领域,都应该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刘玲琍在特殊教育领域持续深耕,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前行。
刘玲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的事迹让人深受感触。以下是我的感想:
刘玲琍在特教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0年,始终坚守为特殊儿童奉献的初心。这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最初的热情和动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之,观看榜样8刘玲琍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坚韧不拔,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9】
刘伶俐,女,1984年出生,教育工作者,原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师。2016年8月14日因癌症并发心脏病逝世。刘伶利在患癌症就医期间,被院方以“旷工”的理由予以“开除”,刘伶利去世后,学校向她的家人致歉并达成和解。
刘伶利事件引爆了公愤,但应该追问事件背后对于大病员工的保障机制。既然现有法律规定不由企业一家独担责任,就应有更完善的保障之网,包括:由政府提供更可靠的兜底医疗保障、优化重大疾病医保;鼓励企业、职工个人购买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甚至及时修法,适度延长治疗年限。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0】
潜心探索,奏响教研“乐章”。由于听力缺陷,聋哑学生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学习语言十分困难。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她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每天下班,她都声音嘶哑,说话困难。但是,每当孩子们用含混的声音喊出“刘老师好”时,每当那些快要失去信心的家长听到孩子喊出“妈妈”,抱着她流下滚滚热泪时,刘玲琍的决心和信心都更加坚定了。在多年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中,她把用到自己儿子身上的训练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都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她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
坚守清贫,用行动践行初心。她常说:“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的名师,许多康复机构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都被她拒绝了。多年来,她独自抚育儿子,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依然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虽然每周要上20多节课,忙得像陀螺一样,但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到社区里为那些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上课,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1】
选择了特殊教育的老师,刘玲琍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刘玲琍自己也曾困惑过、迷茫过,但她始终没有动摇过。她说,构建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关注特殊群体,教育好一个残疾孩子,就会造福一个家庭,就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不就体现了她的价值吗?而且作为正规特师毕业的老师,如果她都不愿意留下来,还有谁能教好这些孩子呢。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从刘玲琍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把自己的一生与她的特殊学生们融在了一起。30年来,刘玲琍牢记母校南京特师的校训“博爱、自强、求是、创新”,不负祖国的培育,为家乡衡阳市特殊教育的发展不停开拓、辛勤耕耘。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2】
30年的特校工作,刘玲琍年年当班主任。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更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的身边。刘玲琍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践行着党员的义务。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父母离异,调皮捣蛋,性格自卑而倔强,不愿与人沟通。一个雨夜,生活老师打来电话,说他肚子疼,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琍挂断电话豪不犹豫地就往学校跑,由于下雨路面湿滑,她被狠狠地摔了一跤,胳膊划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血流不止……可那时,刘玲琍已顾不上疼痛,她心里只有学生,她争分夺秒的赶路,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去医院。经诊断,他得了“急性肠炎”。接下来的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给小云亮送汤送饭,晚上,刘玲琍备完课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并带上他最喜欢吃的鸡蛋肉丝面。看着小云亮开心的吃着面,并不时地咧嘴对着自己笑,
刘玲琍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她最大的满意。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琍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喜欢你)。当时刘玲琍喜极而泣,一她把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泪水夺眶而出……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得到学生的喜欢更值得高兴。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3】
残障孩子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折翼天使”“糖宝宝”。“好听的称呼没用,要实实在在地关爱他们,在融合教育、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刘玲琍说,她准备的议案都是关于“天使宝宝”们的。
刘玲琍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而且整整当了32年的班主任。
“单纯,可爱。”说起自己的学生,刘玲琍笑容明媚,眼神纯真。32年来,刘玲琍送出去的学生还不到100名,考上大学的也才20多名,但教这些学生,可比教成千上万名学生还要难。因为他们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想放弃。为了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刘玲琍几乎整天待在学校;为了所带班级中途不换老师,怀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敢要。但没想到的是,结婚6年后才生下的儿子,居然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刘玲琍一边“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让听障孩子们通过触摸自己喉部肌肉的颤动、口鼻气息的流动,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发音;一边时常为一些智障孩子擦口水洗屎尿、做饭送医;一边照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听力康复。
“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的宝贝。”几次采访,刘玲琍都是亲昵地搂着学生。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4】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怀着一颗慈母之心,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田,用身教塑造学生品德,以超负荷的工作,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她是学生们的“刘妈妈”,是家长们的好朋友。曾获评“衡阳市骨干教师”、“感动衡阳十佳教育人物”、2015年获“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等。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
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于是,正值初中毕业的她,一门心思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
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小云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二届学生之一,调皮且犟。一个夜晚,小云亮肚疼不已。接到电话的刘玲琍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跑,由于下雨路滑,她接连摔了好几跤。一赶到宿舍,刘玲琍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背起小云亮就赶往最近的医院。医生诊断,小云亮得了“急性肠炎”。
接下来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又陪护在病床前。出院后,为了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每天晚上,刘玲琍都来校给他补课,还给他带来营养餐。在她的影响下,小云亮开始变得爱学习又守纪律,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刘伶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5】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湖南新邵人,200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普通教师。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志,有的只是扎根特教讲台30年,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怨无悔的奉献。
她在平凡的岗位,用自己的执着与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6月,刘玲琍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