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 文凤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立秋节气寓意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立秋的传统习俗包括祭祀土地神、啃秋瓜、贴秋膘、晒秋、摸秋等。

1、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4、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5、摸秋

“摸秋”是苏北盐城地区的习俗,立秋之夜人们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俗话有曰:“八月摸秋不算偷”,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因为这是一个表示秋季丰收,人们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相互分享的习俗。另外,也有些地区的摸秋是在中秋之夜进行。

2023年是公秋还是母秋

至于公秋和母秋的概念,这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时间概念,根据传统理论,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都被分为公份和母份,用来指示当年的气候和天气情况。公份表示阳气较盛,而母份则表示阴气较盛。

不过,随着现代化的进步,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了,更多的人是根据具体的气温和天气来确认季节的。可以说,现代社会并不会将季节划分为公或母份,而是以具体的气候情况为准。

除了传统的节气文化,立秋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中国,人们喜欢在这个节日里祭拜祖先、祈求丰收,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习俗的开始。比如说,为了迎接初秋,在立秋这一天,不少地方都会举办庙会和游园活动。为了纪念先人,一些家庭也会准备一些祭品,以供奉在祖先或者家中的神龛里,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会把立秋这一天作为某些特殊活动的开始,比如说在一些地区,人们会从立秋起开始捏制小饺子,然后在重阳节的时候一起吃掉,以示团圆和祈福的美好寓意。

立秋的含义

立,指的是开始,而秋天代表着庄稼的成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干支历最后一个月的结束,也是农历应用的开始。一般在农历每年的六月底或七月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测出了这个季节的成因。到了宋代,种在盆中的梧桐被移入初秋的天宫殿中。到了规定的时间,太史观大声说:“秋天来了。”打完之后,吴彤丢下一两片叶子,表示报秋的意图。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特点: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凉,以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在这一节气中,雨水、风暴和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而凉风、白露和寒蝉则是常见的物候现象。

风俗

1、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4、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应该吃什么

1、润燥首选莲藕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2、补肺首选杏仁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养阴首选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4、多酸首选葡萄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