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咬秋”咬的是什么
“立秋咬秋”咬的是什么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前两候描述的都是天气现象,“一候凉风至”,是指立秋时节阳气开始收敛,空气中开始出现一丝凉风。尽管立秋代表着秋天来临,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这个时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依旧强盛,高温天气仍会持续,我们不得不继续待在“三伏”之内,感受“秋老虎”肆虐。
尽管白天秋阳酷暑,傍晚的习习凉风,仍会提醒着人们盛夏即逝,秋风渐凉。在这个时节,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也非常活跃,一夜雨后初晨的茫茫白雾,就是“二候白露生”的来历。
本周上海以多云为主,午后多局地阵雨或雷雨天气,气温起伏不大,最低在27~28℃,最高在33~34℃。这天天直逼高温线的气温+午后雷阵雨的组合,跟“下开水”区别也不大了,大家出门要记得带上晴雨伞,既能遮阳,也可以预防突如其来的雷阵雨。
02 |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禾谷熟也”,因此秋天是禾谷收获的季节。立秋之际蓄热、饱水是禾谷籽粒成熟的重要前提,因此这一时节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正所谓“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而感受到秋风秋雨的肃杀,一种昆虫的鸣叫声也开始多起来,这就是“三候寒蝉鸣”。
在七八月份,正是蝉最活跃的时候。经过暑热,蝉的若虫开始破土而出,爬上树干吸取树汁,经历一次次蜕皮,羽化成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若虫都有步入“成年”的幸运,因为处在若虫时期的蝉,富含高蛋白,容易捕捉,因此常成为人们傍晚的野趣,餐桌的美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了猴、消息牛。
“金蝉脱壳”
没有被捉住的若虫,就可以继续自己幸福的“蝉生”,长成之后,寻找伴侣,繁殖后代。蝉通过鸣叫来吸引伴侣,因此“蝉鸣”并不是在“悲泣”,而是繁殖策略。
雄蝉的腹基部有两个叫做“音盖”的小圆片,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就是蝉的发声器官——“瓣膜”。蝉通过瓣膜振动而发声,而音盖的作用相当于扩音器,我们就听到了响亮的叫声。
值得注意的是,雌蝉的腹部没有音盖和瓣膜,因此只有雄虫可以鸣叫。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缤纷生命森林音乐家展区,有蝉鸣原理的展示,欢迎前往参观。
雄蝉的发声器官
在上海,这个时节较为常见的蝉有3种,分别为蟪蛄Platypleura keampferi、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和蒙古寒蝉Meimuna mongolica。这3种蝉,在外形和鸣声上都很容易区分。其中,蟪蛄是5月下旬就可以看到,它的体色从绿色到褐色,前翅具有黑棕色斑纹,鸣声为连续的“哧”长音。
蟪蛄
蒙古寒蝉出现的时节相对较晚,8月中下旬为高峰期。它的体色呈绿色,具有褐色花纹,翅透明,雄性腹瓣发达,雌性腹末产卵鞘长。我们对蒙古寒蝉的叫声最为熟悉,“知了,知了”就是它了!
蒙古寒蝉(雌性个体)
这3种蝉里成虫个头最大的是黑蚱蝉。黑蚱蝉的发生期从 6月持续到8月,7月份为高峰期。黑蚱蝉体色是油亮的黑色,在刚羽化时体表具金黄色短毛,远远看上去像一只“金蝉”,这就是“金蝉脱壳”的来源。黑蚱蝉的鸣声极其洪亮,可持续发出“喳——”的叫声。
黑蚱蝉
除了这3种蝉,更早些时候,在上海可以看到草蝉。虫如其名,草蝉通体呈现芳草般的绿色,两复眼之间具棕色斑纹,喜欢栖息在灌丛中,鸣声为连续的“嗞”音。
草蝉
蝉的若虫期可以长达数年,而成虫期非常短暂,一般完成交配不久,成虫就寿终正寝了。而雌虫产下的卵,将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者土壤中越冬,经过十个月的孵化成为若虫,开启新一轮的蝉生。想了解更多蝉的知识,欢迎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故事展区参观学习。
上海常见的蝉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故事展区)
感受到秋意渐浓,候鸟也开始踏上迁徙的旅程。在立秋时节,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鸻鹬类候鸟已陆续到达上海。
它们主要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飞翔,会在上海的沿海滩涂停歇取食,补充能量。在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惊扰正在沿海滩涂等地区停歇休憩的候鸟,以保证其充足的进食与休养。
红颈滨鹬
03 | 立秋咬秋
在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在南方地区,“咬秋啃瓜”约定俗成,正是“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在上海,瓜王自然是“南汇8424”,而麒麟瓜、金山小皇冠也是不错的选择。西瓜的果实类型为“瓠果”,是一种肉质假果。被食用的瓜瓤,其实主要是其肉质膨大的胎座,也就是供种子着生的部位。
在补了“秋膘”之后再来块爽口甘甜的西瓜,清热润燥,“秋燥”就这么被啃掉了。除了西瓜,在这个时节还可以多吃些滋阴润肺的时令佳品,如秋月梨、桃、银耳、百合、椰子水等。
我和猹都爱的西瓜
04| 乞巧节 女儿染指红
今年立秋第三候的最后一天,是七夕节。七夕又叫女儿节、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傍晚借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拜七姐、求巧艺、祈姻缘,主打一个爱情主题。爱美的女孩们更是将凤仙花捣碎敷在指甲上,将指甲染成红色,为自己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立秋的习俗
立秋的茄子最好吃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据说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家常蒸茄子
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咬西瓜等于“咬秋”
与立春的“咬春”相类似,京津等地区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有诗赞:“下咽顿除焰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做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防痢疾:唐宋人秋食赤小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大火把上述材料烧开10分钟后,加盖焖1个小时;再次把汤烧开,然后加入冰糖,转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再焖30~60分钟即可食用。
“贴秋膘”吃点肉
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为“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酱油、胡椒粉、姜水(浸泡姜末的水)、料酒、油适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酱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匀,放入碗中;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装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笼,上屉用大火蒸60分钟至熟透,取出后翻扣在盘中,撒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减秋膘”吃黄瓜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黄瓜、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防腹泻青菜豆腐不能少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油菜烧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块,红椒1个,葱、姜、蒜、油少许。
做法:豆腐捣碎,油菜洗净切成末,葱、姜、蒜切成末,红椒切成小丁备用;锅烧热放少许油,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钟左右,加油菜末及红椒丁继续翻炒均匀,加适量盐即可出锅。
立秋有哪些饮食习俗
1、吃秋桃
据说有些地方有立秋这一天吃桃子的习俗。在立秋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吃一个桃子,然后将桃核保存下来,等到了除夕,把桃核拿出来丢进火炉中,这样意味着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2、吃西瓜
江苏等地都有立秋这一天吃西瓜的习俗。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这是因为人们觉得西瓜比较寒凉,而过了立秋之后,天气变得凉爽,再吃这样寒凉的东西会损伤我们的肠胃。
3、吃龙眼
立秋时节正是台湾龙眼上市的季节,而龙眼素有“福圆”之称。人们在立秋吃龙眼象征着有福。
4、吃“渣”
山东莱西等地有立秋吃“渣”的习俗,并且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
5、吃饺子
沈阳等地有吃饺子的习俗,大家一起抢饺子吃,意味着秋天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6、吃鸡蛋
我国某些地方还有立秋这一天吃鸡蛋的习俗。鸡蛋性平,具有补气虚、安神养心的作用。另外,鸡蛋不伤脾胃,老人、病人、幼儿、孕妇等人群都可以食用。
7、吃清凉糕
在金华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秋季是肠胃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大多民间习俗都有祛除灾害、祈求健康的愿望。虽然这些民间习俗的来源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代表的是一种希望健康无病的美好愿望,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牢记它。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一,立秋节气的穿衣服也是很有讲究的,春捂秋冻要适宜。秋天添衣是必要的但是以自己略感凉而不是寒冷为宜。不要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二,饮食要学会调理脾胃,可以为秋冬寒冷季节打下良好的基础。少吃凉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更应注意。
三,晚上可以9到10点睡觉,早上5到6点起床比较合适。早卧可以养阳,早起可以使肺气舒展,让身体精神焕发。
立秋节气注意事项
1、贴秋膘进补
立秋节气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由于经历了“苦夏”的食欲不济,人们往往都容易变得消瘦。所以立秋这天,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习俗。而且一进立秋,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但是我们在进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摄入过量,更不能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
2、择吉日祭祖
在古时候,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秋收季节的到来。所以民间都会挑选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和祖先的庇佑,并举行尝新仪式,以庆祝五谷丰登。古人认为,上苍庇佑,才能风调雨顺;春耕秋收,不能忘记祖先。所以每到重要节日,都要祭祀、感恩,还有着孝敬祖先的寓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