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最新
“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推动,旨在以高质量科技馆体系建设为牵引,协同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社会力量,以科学家故事为鲜活教材,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生动践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优良学风,推动构建开放共享、协同育人新格局。2023年将重点在北京、浙江开展试点工作。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
需要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让处于“黄金年龄”的优秀青年人才潜心学术,充分发挥旺盛的创造力。提携后进是将科教报国的使命薪火相传的责任,也是学术界应该一直恪守和提倡的胸襟与情怀。我曾经看过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期间的家书。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信中多次提及熊庆来、何鲁、胡刚复等老师给他寄钱资助他留学。正是这些老师的资助,才使得他得以完成学业,成就一代科学巨匠。研究表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取得重大成果呈现年龄集中特点,往往在黄金年龄时期创新思维活跃,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例如,诺贝尔获奖者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为40多岁。因此,应使正处于黄金年龄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科技资源分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同时,处于黄金年龄的科技人才往往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应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使他们没有生活负担和后顾之忧。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再到“科学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坚定践行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科学家精神存在的意义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科学家精神的思想境界
一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二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三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四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五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六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想境界,“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文化气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执着精神。
科学家首先是人,和普通人一样,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在精神上也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层面。然而,由于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自身的固有特性,科学家在某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特点,有其独有的精神特质。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科学家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铸成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
为什么要重视
科学家精神我国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获得新成果,震撼世界,让国人为之自豪。而这些科技成就与创新的取得无一不是在伟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作用,以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内核为指导,筑牢青年信念之魂,提高青年道德品质,培养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科学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才支持,为祖国的繁荣兴盛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