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之中伏是什么日子

| 晓慈

中伏,“三伏”之第二伏,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始,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这段时间。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三伏”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因为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期间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初伏中伏末伏的区别

1、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只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这段时间。初伏时间是10天,进入初伏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

2、中伏:中伏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这段时间。中伏的时间又长又短,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则是20天,主要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3、末伏: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个时段,跟初伏一样是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早晚较凉快,但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三伏天的天气特点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中伏的由来是什么

中伏,指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此时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中伏天要吃什么

在民间,此时节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来,市民要注意清淡饮食,做好防暑和防雨的双重准备。

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北方人主要是吃面条。爱吃炸酱面的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吃的不仅是面,还有那份美好的心理感受。而南方人则做的时候要加糖,但是也要加点儿盐。用的肉是肥瘦肉丁儿,配葱末儿、姜末儿,炸的时候不加水,讲究小碗干炸。

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