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间几月几日

| 丹梅

大暑通常表示天气酷热,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来到了。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节气,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水很快就会到来,想躲避都来不及。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由来

大暑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大暑这个节气中,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在大暑这个节气中,人们应该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健康,以应对高温天气的挑战。

大暑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大暑这个节气正是夏季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收获的季节。因此,古人在这个节气中会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如收割、晒谷、晒棉等,以保证农作物的收成。

同时,大暑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节。中医认为,大暑时节人体的阳气已经达到了极限,此时应该多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凉茶等,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打太极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暑还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在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加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容易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在大暑这个节气中,人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暑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了夏季最炎热的时期,也是农业生产、中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时节。在大暑这个节气中,人们应该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健康、适当锻炼,并且关注环境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暑节气注意事项

1、多饮水

大暑节气天气很热,身体很容易出汗,从而导致体内缺水。若是不及时补充的话,身体功能运转都容易出现问题,皮肤也会变得很差。

所以说,要记得多饮水,帮助身体补水。不想喝白开水的话,可以喝些绿茶,解暑降温的同时,还能够为身体补水。

2、适当锻炼

很多人都要每天运动锻炼的习惯,现在正处于高温天气中,建议尽量不要外出,户外锻炼的时间要改一改。比如说早上和傍晚阳光不强烈的时候,散散步,慢跑之类的就好了。

而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要记得适当补充水分,不然的话,身体出汗量太大了,容易缺水。

大暑气候特点

高温酷热,雷雨繁多,是大暑节气两大明显特点。大暑期间,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中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

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大暑期间虽然高温是常事,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当然,有些地方也会遭遇“伏旱”。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7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