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名人故事7篇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我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我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那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样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我做的实验都告诉了教师,并向教师请教。教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最终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2)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仅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经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我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构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日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理解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3)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十分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可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最之后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可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向名列前茅,这不仅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4)
“因为有了电影,人类生命又可以延长。”某部影片有这样的台词。作为当前社会的一种高级视听享受,电影是我们休闲放松的很好选择。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时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注一)
此后一段时期里,人们看到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演员的对白一般通过动作以及插入字幕来展现。后人给这类影片取了个堂皇的学名,叫“默片”;还有个俗名,叫无声电影。演无声电影出名的演员,以卓别林为代表。很多人记忆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上衣与肥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只手杖,滑稽地出现在黑白银幕上,从不说一句话。
事实上,不是他不说话,而是以限于当时的电影技术,他的话没法与影像同步播出。
为了能让电影说话,无数电影工作者、科学家前赴后继参与进来,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被别人抢了先。
一个科学天才也来了。
他就是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摄像技术: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
爱迪生很清楚,无声电影出现不少时日,摄像技术也已经成熟。要完成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关键是解决声音的录制和还原。当时,部分无声电影的配音是乐队现场伴奏的,因此不存在录音和还音问题。但乐队不可能随电影四处跑。如何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首要课题,爱迪生也不例外。
这次,爱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杰作——留声机。1877年,他在新泽西州成功研制第一台可以录取和复制声音的留声机(注二)。爱迪生给助手威廉·肯尼迪·劳里·迪克森(注三)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能看到图像的留声机”。
迪克逊原是美国戈尔克街某工厂的实验部主任,以擅长制造巨型发电机闻名。他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而且做事认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加盟爱迪生公司后,迪克逊在马莱摄影枪原理的基础上,研制成了一种初具现代摄影机雏形的电影视镜,即活动摄像机。这个机器有效解决了活动摄影的问题。
迪克逊在爱迪生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改进留声机。一年后,他们把留声机的滚筒和一个较大的鼓结合起来,并在鼓上覆盖针眼大小的微缩照片。这就是著名的留声视镜。
留声视镜拍摄原理如下:拍摄时使用两种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处理,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留声视镜有效解决了照片就与留声机的记录同步的问题,为有声电影的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1888年10月 6 日,迪克逊及团队在实验室第一次展示“留声视镜”,以及会说话的对白片。爱迪生一边为视镜的声画同步而惊叹,一边暗暗着急。搞机械出身的他深知,“留声视镜”只是一种机械装置,根本解决不了声音连贯的记录方式与视觉画面的线性记录方式间的矛盾;因此“留声视镜”拍出来的电影声画都会错位。十天后的10月17日,为保护未来的这项专利发明,爱迪生向国家专利局呈上一份申请报告,称自己正在研制一种“像留声机之于耳朵一样,对眼睛发生作用的机器”,这个机器叫作“活动电影放映机”。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5)
1862年8月,一天早晨,爱迪生正在某个小车站上卖报。猛一抬头,只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铁轨旁玩石子,一列货车正朝他飞驰而来。爱迪生“哎呀”一声,扔下报纸,奋不顾身地冲下站台,一把抢出小孩。这时候,火车擦着他的耳朵呼啸而过。好险哪!爱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铁轨旁,他的脸和手被划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麦肯基,是这个站的站长,他是一位优秀的报务员。麦肯基亲眼看到这惊险的场面,感动得话都说不连贯了:“谢……谢谢,谢谢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爱迪生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从地上捡起报纸,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车就走了。
第二天,当爱迪生乘坐的火车进站的时候,麦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没有什么可以酬谢你的。听说你对电报很有兴趣,要是你愿意,我可以教你收发报技术,使你成为一名报务员。”这番话正说在小爱迪生的心坎上。他高兴地接受了麦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学习收发电报的技术。
爱迪生学习很专心,进步很快。才三个月的工夫,他收发电报的技术已经很熟练,麦肯基推荐他担任了火车站的报务员工作,这次非常意外的学习机会,为爱迪生以后进行的伟大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6)
一根一端尖锐的金属丝拧个圆圈,再加一个扣子将尖头固定,安全别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发明之一了。然而它的用途却多种多样,从婴儿尿布到美丽的时尚装饰,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安全别针的发明人是美国机械师沃尔特·亨特(Walter Hunter)。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高产的发明家,他的发明中除了安全别针之外,还有锁式缝纫机、亚麻纺线、制钉机、磨刀床、小型破冰船、街道清扫机等。不过,虽然有这样的天才和创意,沃尔特的生活却过得紧巴巴的。他热衷发明,但并不是为了当时大家都追逐的专利和利润,而是完全出于爱好。他在发明出锁式缝纫机之后,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放弃了专利的申请,因为他担心有了这种机器,无数缝纫女工会失业。
由于发明需要经费的支持,靠着机械师工资生活的沃尔特一度过得非常窘迫。他的专利文书中的绘图都是请他的一位画家朋友绘制的,久而久之,他欠下了这位朋友15美元。为了偿还这笔债务,他有一天拿着一根8英寸长的黄铜丝坐下,希望能靠它弄点发明出来赚钱。
其实,别针对人类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早在公元前14世纪,古希腊人就制作出了最初的别针,在拉链、纽扣还没诞生的时候,别针是人类唯一用来固定衣服的工具。而华丽的别针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过,由于尖锐的针头的确太过危险,后来它们就逐渐被抛弃了。
沃尔特在拿着那根铁丝把玩时,心里一直思索着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令别针变得更加安全。他设想了一个可以保护针头的扣子,不过这样针头还是容易从扣子里溜出来。之后他便试着将黄铜丝在中央拗了一个小弹簧样的圆圈,松开手的时候,针头会往上弹开顶住扣子,这样固定住的针头就不会从扣子里溜出来了。
1849年4月10日,沃尔特正式为安全别针申请到了专利,后来,他将这个专利以4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20岁的年轻人威廉·格雷斯(William Grace)。这个价格看起来很不赖,如果按照购买力换算的话,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万美元。沃尔特在拿到这400美元之后,很愉快地还了15美元给自己的画家朋友,之后就将安全别针这东西抛到脑后了。而那位购买了安全别针专利的年轻人威廉·格雷斯于1854年,也就是他22岁那年创办了格雷斯化学公司。沃尔特万万没想到的是,格雷斯化学公司靠着安全别针这个发明在后续的几年内挣了几百万美元,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美国商业巨头之一。
安全别针刚刚诞生的时候,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固定婴儿的衣服和尿布。小婴儿长得太快,衣服很快就会变得不合身。为了节约费用,很多家长会给小婴儿购买宽松的衣服,就算是隔三岔五地重新订扣子,也太过麻烦,而安全别针就不一样了,它能够任意地将衣服过大的部分固定住。除了衣服外,尿布也是一样;当时没有一次性的尿布,婴儿的体型变化很快,很难一直准备剪裁合身的尿布,而如果尿布太过宽松,就很难包裹住婴儿的排泄物。价格低廉的安全别针很快成为了年轻爸爸妈妈们的好帮手。后来,格雷斯化学公司为了增强安全别针的安全性,还将扣子的内径改造成U型,令针头更难因为婴儿随意的动作而脱出。另外,为了美观,扣子还用各种颜色的塑料制造。
除了婴儿外,成人也常常可以用到安全别针。在过去织物不如现在丰富的时候,人们常用安全别针将衣服的破孔和磨损处暂时遮掩起来,以避免尴尬。
上世纪70年代末,朋克摇滚大流行时,安全别针随着这次潮流重新又回到了时尚舞台上。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朋克歌手喜欢穿宽松的裤子,为了不让裤子在表演的时候掉下来,很多人都使用了安全别针。之后,它们就以胸针、耳环、项链、徽章等形式在时尚界出没。这大概可以说明,越是简洁的,就越是经久不衰。
发明家的名人故事(篇7)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个小城。父母都以经营农场为生。作为长子,福特被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继承祖业,更多地关注农场事务。但是福特对土地根本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机械。童年时看到的蒸气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马拉的车,福特更加相信了机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于是17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但在这家拥有20_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6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并且还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不屈居于人下被别人利用而过一生,自己开一家制造机械的工厂。
梦想是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断奋起,又不断失败的,钟表厂梦的破灭,研究内燃引擎的碰壁,这个年轻的机械师觉得心灰意冷起来。或许回到家是好的选择?于是在离家两年之后,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里呆了10年,这10年他结了婚,继承了父亲留的土地,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发明。他不是种田的那种人,他喜欢紧张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渐渐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设计一种可以烧汽油的发动机,并且让这个发动机驱动四轮车。这样,人们出门不再需要马了,他们将驾驶这种无马马车去上班、旅游。 一旦产生了这个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脑海里扎下了根。福特做梦都想实现这个梦想。一定要走出农场,去底特律!他下定决心要去闯世界。尽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恋这个温馨的家,然而,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拿起了行李,没有半句怨言,随着丈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梦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当时正处于一个新兴汽车即将取代马车的过渡时代,1893年,美国的杜里埃兄弟设计出美国的第一辆用汽油发动的汽车,此后,还有许多年轻人在跃跃欲试。想法是许多人都会有的,但是要变成现实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担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师的同时,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车之上,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功夫不负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了,尽管这辆车速度极慢,形状奇怪无比,但却是福特和朋友的杰作!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辆汽车!福特开着这辆车在城里转来转去,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别人都叫他疯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福特遇见了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激动的福特向爱迪生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这个发明大王的称赞和鼓励,于是,36岁的福特准备孤注一掷了,他辞去了职务,潜心于汽车的研制工作。到1899年,他已经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辆汽车。 1901年,福特驾着自制的赛车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车大赛,战胜了所有对手,赢得了冠军。从此,福特闻名全国,美国的《天马杂志》称他为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汽车大赛,结果又远远地超出了第二名。这两次胜利不仅使得他名声大噪,还结识了许多巨商大贾,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02年11月,福特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公司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椭圆形,中间是模仿福特签名的大写字母F和ford,从此,这个标志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象征,直到今天。 在当时来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许多部门、规章制度刚刚建立,工厂也很破旧。但是它的思想却是成熟的,因为福特对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设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设计了高、中、低三种级别的汽车以期占领市场。其中高档车主要为富人服务。生产高档车带来的利润很大,但顾客数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车成了底特律人的抢手货,福特公司赚取了可观的利润,仅股息就分发了10万美元。一下子股东就相当于收回了所有投资。面对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表面的辉煌。因为人们现在只是对汽车这个新东西感到好奇,一旦他们习惯了使用汽车,便会变得更挑剔。汽车的质量和价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显,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占据全部汽车市场,必须突出重点。生产什么车为主呢?面对各位股东,福特说:美国地域辽阔。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数是工人、农民。他们才是汽车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张多生产低档车,特别是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把便宜实用的汽车卖给这些人。这才是我们公司长期的战略!
说着容易,做起来可难!低档车尽管技术上难度不高。但却不得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着实使福特费了一番脑筋,为了让家家户户都用上这种车,他的车必须简单,轻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还必须能在崎岖不平的乡间路上奔驰。这些都对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种车必须便宜,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够买得起。为此,福特不得不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虚经济因素,这么多的要求简直让人无所适从,许多种设计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尽。要怎么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须使汽车构造简单化,只有简单,汽车才可能轻便,才会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问题,换个标准零件就够了。而且,简单的设计更易于大批量生产,当生产量增大时,生产成本就会降低,汽车价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设计图纸全部扔在一旁,重新开始设计。 标准化,简单化。设计中福特不时提醒自己。
经过几次修改,福特新的设计定型了。它被命名为福特牌T型号汽车,后来成为汽车历史上最著名的车型,几乎成为汽车的代名词。事实证明,T型车受到了巨大的欢迎,整个国家都被淹没在T型车的狂潮之中,从1908年诞生到1927年的更新换代,福特生产的T型车数量是整个世界汽车总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个车型能望其项背。当时的美国,一个人说自己有一辆汽车,则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车。福特以其傲视群雄的气概一跃成为汽车大王。同时,福特汽车公司也当然地坐到了美国汽车业第一大公司的宝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与福特不停息的发明相比,他的商业思想也在不断的革新。面对雪片般的订单,福特在欢喜的同时也在发愁,因为工厂里原始的组装技术根本无法应付这种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但是一个偶然之间看到的现象给了他灵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过一个屠宰场,看到牛送进来以后先用电电击,然后放血,将牛吊起来,然后用锯开膛剖腹,最后分割,这个过程是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将这种具有连贯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业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在福特的工厂里诞生了,大规模流水装配线带来工是生产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连创世界汽车工业时代的生产纪录:1920年2月7日,一分钟生产一辆汽车,1925年10月30日,10秒钟生产一辆汽车,这样的速度让同行为之震惊,让世界为之震惊。而这种以流水装配线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福特制,为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树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大量生产的产业革命。 不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车如果我的员工都买不起,我生产车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必须要让我的员工首先买得起我所造的车,只有这样循环才能启动公司的发展。而在当时,美国工人的工资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个月一天不休息,一个月也只有几十元钱。于是亨利·福特让公司的公关经理把所有媒体的记者都请来,他说,从今天开始福特车所有的生产线上的员工每一个人的工资涨到5美元钱,这句话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
在当时,一辆福特汽车大概要卖200多美元,如果一个员工一天挣1美元多钱,那么他一辈子也买不了一辆车,反过来讲,如果一天挣5美元钱,立刻就可以变成福特汽车的买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产的产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会大众能够把它当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讲的一种奢侈品。他刺激汽车行业发展的方法不是车本身降价,而是把员工的工资涨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聪明的,他不是把汽车制造当作简单的做生意,而是要将整个汽车行业带动起来,创造这个市场。 5美元工作日这个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风骤雨般的热烈反响。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他们从此以后可以过上真正体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无数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车厂工作,以至于福特不得不把雇员已满的牌子挂到工厂大门口。而新闻界对此给予了罕见的赞扬,记者们一个个激动万分。新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记者们在各大报头版新闻中纷纷给予赞扬。当然,最后获利的还是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