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
大家对故事都不陌生吧,故事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既然这样,那么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供大家参考!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2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与光明一同失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30岁。30岁的女人当然不能再上盲人学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当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泪。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父亲说:“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有工资,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她终于重返讲台。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终于,有同学发现她拄着盲杖在校园里行走,同学们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这才知道她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学们感动得哭了,而她却笑了。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3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此刻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向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4
霍金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5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6
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的一代宗师,这位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一生创作了《77号》《北京话》《醉酒》《新式马甲》等大量优秀的相声艺术作品。他的相声融强烈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于一炉,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在笑声中给人以教益,俗中见雅,平而能奇。他逝世20年了,但喜欢相声的人一提起他,依然赞不绝口。
杰出的人才往往是风雨泥泞逼出来的,侯宝林也不例外。他本是天津人,因为家中无力养活,1922年被舅舅带到北京,送给一户侯姓人家做养子,那年他只有5岁。他的养父是贝勒府的厨师,贝勒府名头很响,但其时已是民国时代,享用官府财政拨款的王公们远远不再像皇权时代那样富裕,对身边服务人员更加刻薄,养父收入很低,侯宝林只读了三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11岁时,侯宝林出外学艺谋生,最初是学京戏,拜阎泽甫为师,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还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起码的京剧表演程式。后来改学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在北京天桥、鼓楼等地当街头艺人。开始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忍饥挨冻,有一次甚至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去。后来有了些名气,北京、天津等地的戏院开始请他,侯宝林才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极其卑贱的生活吧,侯宝林一生都能做到“卑己”。“卑己”跟自卑不是同一概念。自卑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卑己”是不管自己处于何种位置,都将自己放得很低,以赤诚、善良的心对人。抗战时,相声演员戴少甫在天津燕乐升平剧场演出,说了一段《打白狼》的相声。这个段子讲的是“我”——某司令率领人马攻打叫白狼的土匪,介绍自己手下有几个军长、几个师长、多少旅团长等,由演员中的“逗哏”说出这些人的.名字,实际上说的都是演相声、变戏法、卖艺人的名字,“捧哏”的听完后问了一句:“你怎么尽带这些人?”“逗哏”的回答:“对,我就专带这些王八兔崽子。”当时天津的流氓头子兼汉奸袁文会认为戴少甫影射他与他手下的一帮“兄弟”,带人砸场子,并将戴少甫赶出天津,戴少甫贫病交加,不久离开了人世。戴少甫逝世后,一家人衣食无着。那段时间,侯宝林每次演完节目,都会在舞台上长跪大哭,讲述戴的往事。观众得知内情,纷纷慷慨解囊。通过这种方式,侯宝林为戴少甫的后代募集了大笔钱。
新政权建立后,相声艺术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众人对侯宝林的称呼也由“说相声的”变成了“著名相声艺术家”。地位变了,侯宝林依然还是坚守着“卑己”之心,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毫不保留地向他人付出自己的热情与善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师胜杰讲过一件往事。侯宝林晚年住在四合院,一天,师胜杰有事去找他。一进门,侯耀华告诉他:“老爷子上厕所去了,你等会吧。”那时家里没有洗手间,大家都是去胡同里的公厕。等啊,等啊,师胜杰等了20多分钟,侯宝林连个影子也没有。师胜杰担心师父出了什么事儿,就去公厕找。到了公厕,一个场景让师胜杰终生难忘:侯宝林单腿跪在地上,给一位老大爷系鞋带。那老大爷一只手拄着拐棍,一只手颤颤巍巍。师胜杰立马赶过去想代替师父做,侯宝林说:“好了,这点小事,用不着咱爷儿俩。”回家的路上,师胜杰问侯宝林:“师父,您认识那老人家?”侯宝林说:“不认识。我看他鞋带开了,他不方便系,我就去给他系了。”
面对侯宝林为他人付出的那份真诚、善良,说天地为之动容、石头为之开花或许有些夸张,但我相信再坚硬的心也会变得像棉花一样柔软。的确,侯宝林是“卑微”的,他做好事时的身体姿势都那么平民,然而,正是这种“卑微”让我们感觉到了他内在的高贵——为了他人不惜牺牲面子和身份的高贵。
一个人要走向这样的“卑微”并不容易。如果说侯宝林早年对戴少甫后人的倾情关照与自己贫寒的家庭出身有关,内里不无同病相怜的因素。在其晚年,当他大红大紫的时候,还能以这样的平常心对待别人,则不再是同病相怜,而只能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悲悯。同病相怜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依然愿意付出自己的悲悯。
因为这份“卑己”,因为这份内在的温热,侯宝林才赢得观众长久的尊敬!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7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仅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潜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务必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8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9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0
1900年,维金孔亚省温斯特有一个12岁的孩子,狂热地崇拜海军大将柏瑞。他在日记上写道:“我决定要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
他偷偷立下了这个宏愿。但他明白,要到北极必须作好各种冒险的准备,还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所以,他开始像斯巴达人一样训练自己,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他需要磨炼在寒带生活的毅力,他需要与风雪竞争。
然而就是这个12岁的孩子,经过许多年的准备和奋斗之后,终于完成了他当年日记上所写的宏愿,真的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接着他又第一个飞抵南极!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全球,他就是海军上将李却埃林•拜德。
拜德将军说:“南极地带的巨大冰块已在逐渐缩小,我相信有一天事实会被证明,这数百万亩被藏在冰块底下的土地是极其宝贵的。”若干年以后,人们果然在北极圈600里内发现了丰富的煤矿,证实了拜德将军的预测。地质学界认为,南极附近一定也有丰富的煤矿,而且很可能还有油田。
拜德将军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孩提时代就具有坚强不屈、排除一切障碍的精神和魄力。他热爱旅行,而且总想到一些奇异的地方去,所以他在14岁以前,几乎已经走遍了整个世界。漫游归来后,他继续学校生活。他酷爱拳击、角力,以及足球之类的剧烈运动。在28岁时,他在运动中不小心折断了脚踝,成了跛子。他因此被迫脱离海军,这让他非常懊恼。
但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却没有失去。他总是想:我虽然跛了一条腿,也离开了海军,但我的手和脑子是健全的,我有强壮的体魄,还可以到航空界去发展,将来也会有所成就的。驾驶飞机的人从来不是站着的。是的,所有的飞行员都是坐在驾驶座上的,跛腿不会影响驾驶飞机。有志者事竟成,他果然进入了航空界,并有了后来惊人的事迹。
为了看看自己空中冒险的能耐,他决定来一次北极飞行,但他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起初他驾驶一种大型飞机进行试验,不幸中途坠毁。接着他申请驾机横渡大西洋,但因为他的腿伤而被政府拒绝。后来又有一次,他请求驾驶阿莫森曾计划用来飞渡北冰洋的那架飞机,又因为他结婚,事情不了了之。紧接着,有关__再次命令他从海军退休,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腿伤。
拜德认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即使是个跛子,也比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强得多。所以,他决定自己筹集款项,着手冒险的计划,才终于完成了震撼世界的行动。
他横穿了大西洋,在北极上空掷下了一面美国国旗,再飞至南极的上空,又抛下一面国旗。当他回到美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在机场迎接他,他的行动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和支持。
政府__为了奖励他的勇敢行为,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两次因跛足而被海军拒绝任用的他,却成了海军上将。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1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
杨丽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过的,从小她父母离异,作为家中长女的杨丽萍,开始承担很多家务活儿,还帮大人做繁重的农活儿,放牛、上山打柴、采茶、插秧、捡麦穗、舂年糕、织布,几乎所有的农活儿,童年的杨丽萍都做过。听杨丽萍微笑地谈起童年,主持人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美丽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时还做过这么多农活儿。主持人问杨丽萍,那么小,就做这些农活儿,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是生活需要啊,认识到这一点,就一点也不觉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你就会很快乐的。
上世纪70年代,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而一个舞蹈演员,需要身体的软度,压腿、练把杆,这都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几滴油星。主持人问杨丽萍,生活条件那么差,练功又那么累,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说,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欢做的,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怎么能叫苦呢?
为了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在成都,她们终于第一次将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到达成都后,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一个星期了,而节目的整合和走台还没有完成,时间太紧了。为了不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失望,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演员们抓紧时间进行走台练习,整整一个星期,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练,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听到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问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不觉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问苦不苦,杨丽萍都说不苦,并且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实质都是一样,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上山砍柴不苦,是因为可以把饭做熟;练功不苦,那是为事业打基础;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这些认识足见杨丽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一个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杨丽萍的苦是实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体会的;她的不苦是观念中的、经过升华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变了的。她将苦差事转变成不苦的经历,是源于她认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须辛苦,辛苦过后,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实则融入了大胸怀大智慧,令人钦佩。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
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明白,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最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3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
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4
1963年,崔永元出生于天津,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夸(兄弟仨)老大精神,老二利索,老三……偏偏到了老三,满世界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说:‘这老三,老三好啊,最小吧,哼哼,哈哈……”’崔永元曾这样讲述自己的童年记忆。
父亲在部队当政委,是对崔永元影响最大的人。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文艺演出,崔永元很喜欢一个叫《地道战》的群舞,却没能被选上。父亲知道后,哈哈一笑:“选不上也没什么,只要你努力,今后有的是机会。”或许是受到了爸爸的鼓励,那之后,崔永元照样热心关注演出活动。最终,另一个歌舞节目《行军路上》选中他出演主角。
后来,学校又将他们的演出推向农村和部队,其中就有他父亲所在的工程兵团。演出结束时,父亲作为部队领导,上台与小演员一一握手。“那是我们父子间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父亲的手很有力,让我觉得,那是一次男人对男人的握手。”
父亲随工程部队长年在外,四个孩子的教养重任都落在母亲身上。对于他们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母亲伤透脑筋,常以“打”为上策,希望能“通过伤皮肉触及灵魂”。
崔永元说,小时候挨母亲的打就像家常便饭。
一次上学途中,崔永元和几个同学捡到一条白纱巾。那时候,纱巾算得上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将它在手里传了一圈,传回到崔永元手中。到了学校,他将纱巾交给老师,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扬。没想到,“贪功”为他埋下了“祸根”。
傍晚,崔永元刚走进家门,就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端坐着。接下来的对话,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三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母亲大吼一声,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朝他打过来。一会儿,笤帚被打散了,母亲一边歇手,一边开始了第二轮追问。
“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
“我没撒谎,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见了。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
第二轮痛打又开始了。
那天晚上,崔永元的后背火辣辣的,躺都躺不下,只能趴着。第二天,他发起高烧。
现在想起来,崔永元说不会再记得皮肉之苦,记得的永远是母亲的好:“母亲学问不高,也未必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我一直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由母爱而生发的简单、粗暴。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有哪些精选篇15
1900年,24岁的美国青年杰克•伦敦创作的第一本小说集《狼子》出版发行后,不仅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一举挤进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时,也让他得到了一笔优厚的收入。这笔稿费让原本生活还处于贫困线上的杰克•伦敦稍稍摆脱了困境。
由于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贫,杰克•伦敦自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虽然现在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稿费,但他写作起来仍像以前那样节约:每次,在稿纸上写作时,在写完稿纸的正面后,再反过来写稿纸的反面,从不浪费一丁点地方。
一天,一位朋友来杰克•伦敦家里做客。当时杰克•伦敦正在进行小说创作。他抱歉地让朋友稍等片刻,等他写够1000字后,就立刻停笔过来陪他。
十几分钟后,杰克•伦敦写完字快步走了过来。朋友好奇地问他:“你天天都在写作吗,每天大概要创作多长时间?”
杰克•伦敦微笑着回答道:“我每天规定自己只写上1000字左右。同时,每星期只写作6天。剩下的那一天,我会将自己前6天的稿子再全部进行修改,并反复推敲,决不容许文章里有半句废话。”
朋友好心地对杰克•伦敦建议道:“你现在的生活并不算多么富裕,为什么不多挥上几笔,每天写上四五千字甚至一万字,那样的话,不就能多换一点稿费吗?更何况,以你现在的名望和威望,还担心编辑会不刊登你的稿子吗?”
杰克•伦敦听后,严肃地回答道:“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填饱肚子,一定写不出好的作品来。须知,好的作品不是从墨水中流出来的,而是用心写出来的。写作好比砌墙,每一块砖都必须经过郑重选择,这样才能盖起富丽堂皇、风雨不动的宫殿来!”
确实有许多捷径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时的鲜花和掌声。但要谨记一点,想要获得众人的认可,还需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