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 HT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清明时节雨水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郊游……上山的时候,周围都是油菜花!细细的雨丝柔软地落在花瓣上,融化成晶莹剔透的水滴。我看到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立足之地。

只要享受森林和山脉的香味,我的脚已经麻木了。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我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深绿色的青团因为糯米粉而晶莹剔透,就像一块鼓鼓的玉。我咬了一口。青团又粘又甜,就像过年吃的饺子,但又有一股清香。我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

妈妈笑着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看到清军在耕地上追赶太平军官。农民急中生智,把太平军官打扮成自己的样子,让他逃脱了灾难。后来,为了防止清军发现他送他去吃饭,他用艾草和糯米粉做了一个青团。后来,太平军官成功地回到了大本营。原来他是忠王的得力将军。

太平军每年都吃青团来纪念“救命青团”。

我咽下甜美的青团,突然觉得它不仅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它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感谢这些风俗文化,还要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把它们传播出去,在海外出名。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终于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每年的这一天晚上,街上都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更让人兴奋的是人工湖还挂有美丽的花灯!

吃完晚饭之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人工湖,一路上,大街上都灯火通明,人人脸上都挂着快乐、幸福的笑容,刚来到人工湖边我就看到无数棵绿树间挂着一团团朦胧的灯光,毋庸置疑,那就是花灯了!在远处看,一团团的花灯犹如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云朵!走到近处,这花灯又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天使萦绕在我们身边!花灯的样式很多:有可爱的金兔、有呆头呆脑的老虎、还有美丽的金鱼!

有的花灯上还绣着许多的图画,有《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场景;有《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场景;还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的场景……看得我眼花缭乱只感觉这一切都像是在梦境中。大家都深情地注视着眼前美丽的花灯,甚至有的人看入了迷,被后面走来的行人撞倒的都有!

要问为什么元宵节这天挂花灯,还得从一个传说故事说起:很久以前,天帝的一只神鸟被一个猎人误伤了,天帝大怒,便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得知后于心不忍,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这时,一位老人想出了法子: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挂花灯、放鞭炮,伪造放火的假象。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看到人间一片红火,便以为人间真着火了!至此,人们便在这天晚上放鞭炮、挂花灯!

家乡的元宵节犹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夜卷图!那绚丽多彩的花灯、精彩的传说、快乐的人们,把这幅画卷描绘得更加多姿、美丽!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想要介绍的是我家乡的风俗。

阳光从稀疏的树叶照进房间,在房间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阳光,这就是除夕的开始。

大人们最忙碌的时间,也正是早上。大人们有的贴对联,有的包饺子,有的为年夜饭做准备,每家都会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们几小孩都会像跟屁虫似的跟着大人,这家收个红包,那家拿点吃的,格外兴奋。

到了下午,我们黏着大人拿钱买鞭炮,钱到手后,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去买鞭炮了,鞭炮的种类数不胜数,在货架上奇峰罗列,姿态万千,令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什么刮炮啊,摔炮啊,冲天炮啊等等。等“大队部”到家时,已经接近年夜饭的时间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好热闹,大人们敬酒敬饮料,小孩子则狼吞虎咽的吃着饭,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年夜饭过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们也该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将房里搓麻将,有的在厅里看春晚,而我们最兴奋的,无疑是收红包了,太爷爷,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红包让人领到手软。领完红包后,我们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将到来的最后几分钟,大人们拿出烟花。在最后十秒倒计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10,9,8,7……”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们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动了起来,最后倒计时,所有人已经做好了放烟花的准备。“3,2,1,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一年的到来令所有人兴奋不已。烟花在空中华丽的盛开,像绚丽的花儿一般在空中绽放。烟花完美谢幕,这也算是为去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门前堆放着昨夜的烟花爆竹,人们看见的,只有一堆废纸,却不知道昨天这里发生了多么令人兴奋的故事啊,也许除夕的美好时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忆却是永不磨灭的!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略有不同。我是榆林人,有趣的榆林春节容我与你道来。

榆林人的春节,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才算基本结束。榆林人讲究过富年,对于年货的准备极为重视,腊月里踏进集市会看到一派热闹非凡的红火景象。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榆林人要送灶王爷上天。农村有一些地方会吃上一顿猪肉烩粉捞饭,还有一些地方吃上一顿杂面,燃放烟花爆竹,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忙前忙后做年茶饭。年前几乎家家做油馍馍。油馍馍是用水兑上软米浸泡一夜后捞出来,再在碾子上碾成面,再兑水揉成团,发酵一夜,然后做成环状,在油锅上炸熟即可食用了。

油馍馍讲究小巧玲珑,颜色金黄,味道鲜美,醇香可口。

榆林人腊月也要蒸白馍馍。白馍馍上还要点上可食用的红红绿绿,图个好吉利。

我们榆林人过春节准备的特色美食还有“拼三鲜”,这可是一道大菜,它烹制繁杂,用料众多,有红烧猪肉,炸丸子,炸佛手,炸酥肉,煮羊肉、鸡肉,涮片粉,蒸酥肉,水丸子,做出来后那真是稠稀相间,色香味俱全,诱人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

榆林过年美食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也不少。在我们名满天下的老街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万佛楼、钟楼、鼓楼的楼台上有陕北民歌、戏曲、说书表演,街道上张灯结彩,各路秧歌表演热闹非凡,到处欢声笑语。

榆林的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榆林过大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是山东济宁,我们到了过年,几天更是热闹了。

在那一天的晚上,我们都会去逛年会,说是年会,无非就是来准备年货和供小孩玩的。年会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应有尽有,有套圈,烤肉,玩具,鞭炮等等,我到了那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尝一遍,并且,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灯,形态各异,但都是发的红光。我们那儿的年会,可不止如此,年会上还有一个马戏团表演,只需要买一张票就能进去,那里面的动物那叫一个神,仿佛和人一样,人说什么,它就干什么,让人匪夷所思,比驯服的狗狗还听话哈。每个年会我都会去,目的不是看表演,而是品尝一下美食,好吃极了。逛完了年会,人们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大街上只剩下那几盏灯在暗中发着光。

到了家,我们那儿还会走亲访友,那时候,我一天收到了好多礼物,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但也要跟着大人东跑跑,西跑跑,一天下来也很累,但心里也很高兴。

吃完年夜饭,第二天早上时,也是我最期待的,在我们的村口,正中央摆了个大舞台,会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听的云里雾里,只坐个小板凳上呆呆的看,听乏味了,就找几个小朋友去玩,可开心了。这虽然不是风俗,但每年都这样,自然我也就称风俗了。

在二月二,我们都会去剃头,说是辞旧迎新,并且还会把黄豆用调料腌好,放油锅里炸,我们俗称“蝎子爪”,防止家里有蝎子,一个又硬又小的豆子,但味道还可以,一咬嘎嘣脆,吃着可带劲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元宵节是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欧阳修的《元夕》中这样写元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可见元宵节的热闹非凡。

在这天晚上,街上、树枝上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和色彩丰富、样式繁多的花灯全部都亮了起来,琳琅满目,看得人应接不暇,车道上被堵得水泄不通,喇叭声一阵高过一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听起来倒像上百人的合唱团似的。而这些人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去看文化中心的烟花秀。

我们一家现在还在煮元宵呢,“咕噜噜”水开了,妈妈把一个个雪白饱满的汤圆放入锅中,一边搅拌一边等待,十几分钟后捞出汤圆来,看着碗中白白胖胖的元宵,不禁食欲大增,咬上一口,白外衣的粘腻软糯,瞬间在口腔中蔓延开来,随之感到的是黑芝麻的香甜,咽下去后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使人吃了就停不下来了。

吃完元宵,我们便起身前往烟花秀,一路摩肩接踵,终于到了文化中心对面。我们来得迟,费劲地挤了挤,找了一处还算不错的地方,等了将近十分钟左右,突然砰的一声宣告了烟花秀的开始。

第一个烟花特大,“嘣”的一下,那烟花便在空中爆炸,绚丽的色彩使人震撼无比,目不斜视。紧接着,便是一个接一个的爆炸声,丰富的色彩接踵而至,把半边天都照亮了。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在空中旋转的那抹绚丽,它一出场,好似所有烟花都是它的陪衬,只为了显出它的美丽。然后,紫色和黄色的色彩在空中交织,然后一齐绽放,使人过目不忘。

烟花秀表演了30多分钟后就结束了,但回去的路上还是人山人海,还是熙熙攘攘,还是人声鼎沸的样子。

今年的元宵节是无比热闹喜庆,到哪里都是欢声笑语的,希望以后的元宵也会一直这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准备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欢,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新春的脚步渐近,大人们都开始忙碌起来:奶奶掸尘,爸爸宰鸡,爷爷做豆腐,妈妈备茶点,而我则提前玩起了小鞭炮,家里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终于到了大年三十,我期待已久的谢年祭祖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又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带有家乡特色的年味儿了。

只见家里正门大开,客厅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整齐地摆着各种祭祖用品:装着茶叶和酒的小碗,盖着方形红纸的豆腐、大米、红粿和馒头,各种各样的水果,一对崭新的大红烛,寓意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红红火火。最引人注目的是八仙桌中央的一只红色的大肉桶,肉桶中间装着一个煮熟的猪头,猪头正对着大门,上面插着两根筷子,两旁各放着一只公鸡和一块条肉,象征紫气东来。公鸡的嘴里含着一根带须的大葱,代表春天的到来。奶奶和妈妈检查完桌上的贡品,确认无误后,提醒全家人去洗手。洗干净了手,我们围站在八仙桌旁,安静地等候仪式开始。

祭祖仪式非常讲究。爷爷点燃了桌上的大红烛,烛光跳动着,把房间照得更亮了,气氛瞬间庄严起来。爷爷用红烛点燃一扎香,走到大门外,朝祖坟的方向拜三拜,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并“邀请”祖先回家吃个“团圆饭”。爷爷返回屋内,将燃烧着的香插在盛有大米的碗里,爷爷那小心翼翼的动作和虔诚的样子,更是让我心生敬畏。每隔五分钟,爷爷就往桌上的六个酒碗里斟一次酒。爷爷告诫我们,千万不能碰到桌子和椅子,否则就会打扰祖宗吃饭,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待香烧了半柱之后,奶奶和妈妈端上六碗饭,依次放在六个酒碗旁边。爷爷和爸爸则焚烧锭帛,祈祷全家平安、和和美美。纸锭燃烧正旺时,爷爷示意我们到锭帛堆旁祈福,我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福:愿家人所想皆所愿,所愿皆所得。待锭帛燃烧完毕,爷爷从桌上取了一碗酒,洒在灰烬上,随后拔去猪头上的筷子,代表谢年祭祖仪式结束。最后,爷爷持香到大门外,再拜三拜,恭送祖宗。

待爷爷回到屋内,全家老小围着八仙桌掰起了猪头,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

屋内弥漫着香烛的特殊香味,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坚信来年会受到祖先的庇护和保佑。谢年祭祖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传承祖先的文化与智慧,铭记祖先的恩德与教诲。我要从小学会感恩,孝敬长辈,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我家也不例外。

那一天,我总盼着晚上快点来临,因为晚上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终于到了晚上,妈妈就叫我去吃饭。我冲到桌子前,啊!这么多菜,有我最喜爱的红烧鱼,有长长的干豆,有红红的龙虾,还有绿油油的青菜,真是琳琅满目,丰盛极了!没等妈妈说:“开动!”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向我最爱吃的红烧鱼夹去,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人们见我吃得儿狼吞虎嗯,他们也不甘示弱地消灭起美食,整个饭桌上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吃完晚饭后,我们来到门外看烟花爆竹,哇!天空中的烟花像花朵一样美。“砰砰砰”我家也开始放起了烟花爆竹,我的脸上顿时绽开了快乐的笑脸。紧接着我也拿起两支‘火箭炮’,爸爸用打火机把它点燃,我拿着它,挥着跳起舞来,灭了又换一支,灭了又换一支,终于买来的全部让我给放完了,可我的兴致还很高,就叫爸爸又给我买了好多,整个晚上我都开心地叫着,笑着,跳着。

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爱这节日快乐的气氛,真想每天都过春节。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叶裹着,里面是糯米饭,但是在米饭里你可以加一些东西,肉肉呀、枣子啊、甜枣啊……都可以加进去。还有一种三角形的,跟我们这里包法都不一样,很长。那个三角形头很长很长,粽叶是绿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备粽叶和馅儿,好包粽子。我本来是想学包粽子的,结果不仅没包成粽子,还弄得一团乱。

奶奶用熟练的手法包了一个粽子,我没看清,就叫奶奶再来放慢动作包。先将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将馅儿放进去,再拿一个粽叶盖住,最后用绳子绑好。哇,这样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拿来一片粽叶卷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我加陷进去的时候,发现下面好大一个洞在漏馅儿。我马上把粽叶打开把馅儿弄出去,再重新包一个,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点洞都没有。

放馅进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气地看了看我:“你是来帮忙的,还是在捣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让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这样,奶奶才答应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将粽子从锅中端了出来,她随手拿了一个粽子剥开,放入嘴中,嘴巴一动一动的,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见奶奶吃得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既精致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当我手一碰到粽子时,便被这高热的温度给烫到了,我立马将手缩了回去。奶奶怎么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这么烫的温度,不愧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我想了一会儿:“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是为了将粽子扔进屈原尸体所在的河里,防止鱼虾、螃蟹等吃屈原的尸体。”

“哇,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议地说道。

“聪明人自然知道,而且这都是常识。”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时还带着一丝纪念!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xx,是一座富有“烟火气息”的城市。与别地不同,这里的早餐被称为“过早”,它种类丰富,而且每一种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做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可谓是xx的一大风俗。

走在街上,许多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早餐在吃。有的蹲在地上,大口嚼着他们的“过早”,虽然看上去有些粗俗,但这恰恰是xx的“烟火气”所在;有的走在大街上,在赶路的同时,手中还不忘拿着一份早点一一这也练就了xx人“边走边吃但滴汤不漏”的本事。虽然公交车明令禁止在车上吃东西,但在“早高峰”的车上,仍能经常看到人在车上“过早”,手捧一份热干面或豆皮,吃得忘我。

来到餐馆,里面虽然大,但也坐满了人,密密麻麻,还有不少人站在座位旁。一张张方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泛光的热干面,隔着多远,都能闻到芝麻酱的香味;金黄薄脆的豆皮,使它的样子十分体面;清甜淡雅的米酒,飘逸着清甜的米香……还有许多我叫不出来的小吃,它们一碗碗码在桌上,使我垂涎欲滴。这不是早餐,而是一场盛宴。

凭借经验,点了份豆皮与一杯豆浆,便静坐等候。豆皮外面的皮被炸得金黄酥脆,细薄的皮上映着油光。诱人。轻咬一口,皮碎了,露出里面的馅来。香菇、肉丁、糯米……丰富的馅料勾起了我的胃口,尤其是那糯米,颗颗都浸了油。入口,是记忆中的味道,油而不腻,鲜香爽滑。豆浆一如既往的清甜,正好能去除豆皮的油腻。临了,我擦擦嘴上的油。肚皮也填饱了,还解了馋。在武汉,这类价格亲民而营养美味的“大餐”,可是随处可见。

回到小区,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便迎上来,问我奶奶:“过早了有吗?”亲切,淳朴。我和奶奶都不由得晒然一笑。“过了,您呐!”随即又简单而亲切的聊了几句,便告辞了。一天的好心情,从这一刻,萌芽而生。

我不知道那么多种精致的“过早”是谁发明的,但我透过这些早点,看到的是咱武汉人对生活的不将就。哪怕只是简单的一顿早餐,也要吃好、吃营养,吃出一番滋味。大抵xx的人,都很热爱生活,才会这样换着花样“过”早。

这,大抵便是我家乡的风俗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还要数做麻糍,很多地方的人们已把传统美食制作都用机器来取代了,但我们家乡是传统的手工工艺,春节前做麻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制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红糖等,首先把新鲜的糯米(当年产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湿的糯米放到木蒸笼上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大石兜里,由两个力气比较大的人用大米槌反复捶打成柔韧的糯米糍。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精彩的就是捶打糯米糍,这个过程只有有经验的人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会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时间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费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韧性,做出来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后放在干净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团,用手把它压薄,里面加入芝麻红糖粉,这样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在做麻糍时,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很有开心过年的气氛,想要制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据说端午节包粽子原来是喂给水下的鱼儿吃的。古时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们担心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发明了粽子,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在我们这,端午节前后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粽叶,不要枯黄的,也不要破损的。如若摘了这质量不好的粽叶,不仅味儿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们把粽叶包成一漏斗状,倒进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松,然后用手捂紧。最后用绳子捆紧。如果不想吃如此单调的粽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红豆之类的东西。奶奶总是把粽子放成一挂挂,放进锅里蒸。蒸好后,大家总会把自家的粽子分享给亲近的邻居、朋友。他人也会将自己家的粽子拿出几挂,以同样的方式回赠。小孩子则目不转睛地盯看盘子中的粽子,此时的粽叶已经蒸得发黄了。把粽叶撕掉,粽子的糯香就渐渐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觉白糖的甜与糯米的软尽在口腔中徘徊了。

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为国为民的人竟会跳江而死。于是,江上的老百姓乘着木舟在江上连夜寻找已经了无音讯的屈原。才有了如今的赛龙舟。

在我们这,还有赛龙舟等活动。曾经龙舟上是没有龙头和龙身上精致的花纹的。但经过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龙舟看起来宏伟壮观、美仑美奂。江上一条条的龙舟上坐着几十号小伙子,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队伍。小伙子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像是要大战一场一般,整个队伍流露出气势磅礴之感,仿佛只要他们大吼一声,天都能震碎。场外人声鼎沸,观众们呐喊助学金威……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20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