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中考招生计划和名额分配计划表
2024广东广州市中考招生计划和名额分配计划表公布,广州中考大家有哪些想知道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广东广州市中考招生计划和名额分配计划表(家长必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4广东广州市中考招生计划和名额分配计划表(家长必看)
广州中考自主招生计划考生注意
5月9日,广州市招考办发布《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汇总表》。今年,广州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报名将于5月12日9:00至5月15日18:00进行。根据《汇总表》,今年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为38所学校的50个校区,自主招生总人数2068人。
今年比去年增加8所学校参与自主招生录取,分别为: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学校、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和广州市增城应元学校。
每所自招学校规定了录取最低控制线,例如,华附、省实、广雅、执信、二中、黄广中学等均要求考生须达到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还有的学校对不同校区设置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广州市真光中学汾水校区要求第三梯度线,校本部则要求第一梯度线。
广州中考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
根据《通知》,在第一批次中,普通高中的特长生招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外语和艺术类招生计划每类可填报1个学校志愿,公办普通高中港澳子弟班招生计划可填报2个学校志愿;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可填报4个学校志愿,每校可填报4个专业,每校要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第二批次可填报3个学校志愿。第三批次可填报6个学校志愿。第四批次中,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可填报6个学校志愿;中职学校可填报6个学校志愿,每校可填报6个专业,每校要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据悉,今年广州中考继续采用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即多梯度投档录取)。
即先对第一批次的特长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外语和艺术类计划、港澳子弟班计划、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
再对第二批次计划、第三批次计划、第四批次的普通高中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和综合高中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
然后对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补录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最后对中职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录取。
考生一旦被前面的志愿学校(不论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中职学校)录取,则不再参加后续志愿投档。
值得注意的是,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计划包括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下同)招生计划和随迁子女招生计划。
在相关批次及类别计划投档时,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当随迁子女投档数已达到面向随迁子女招生最大计划数时,就不再投随迁子女。
广州中考自主招生报名要注意什么?
提前准备好报名材料。一是考生在中考服务平台自主招生模块,下载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报名表,完成基本信息、个人简介、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情况、推荐材料等佐证材料填报。二是报名开始前自行登录广东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下载好个人的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三是考生要将全部报名材料整合为一份PDF文件。
按时参加报名。考生须在5月12日9时整至5月15日18时整,凭考生号和密码登录中考服务平台进行报名,并在5月15日18时整前对自主招生报名信息进行确认,逾时未确认的报名信息无效。
考生要综合考虑选择报名学校,认真阅读招生学校发布的自主招生简章,全面了解学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特色项目、培养模式、录取要求等信息,结合个人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学业水平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广州中考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填报志愿?
初中毕业生阅历尚浅,在升学问题上尚未形成成熟的看法,填报志愿时需要家长指导。建议家长在指导子女填报志愿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家长可通过中考《报考指南》、广州招考网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招生政策。必要时到学校实地参观考察,进行现场咨询。
(二)选择和自己子女学业水平相当的学校。选择录取分数要求和自己子女学业水平相当的学校是报考成败的关键。家长不要仅仅以一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应结合平时基础,全面客观评估自己子女的学业水平,避免估计过高或过低。各初中学校最了解本校学生情况,是中考填报志愿咨询的主阵地、主渠道,建议家长适当听取学校和班主任的参考意见。特别提醒,从2020年起,广州市民办初中学校采用电脑派位招生,考生和家长对本校往年成绩参考要结合实际有所调整。
(三)充分考虑子女的爱好特长。对专业的兴趣和事业的热爱是今后学习工作的强大动力,家长要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四)不搞包办代替。家长指导子女填报志愿,不能划定条条框框,规定他们能报什么,不能报什么,而应该充分听取子女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有的家长不与子女商量,代填志愿,造成子女被学校录取而不愿报到,或报到后不努力学习的被动局面,不利于子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