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3届九师联盟10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1.C(A项,“是为了告诉人们法国以后不会再发生宗教战争”错,根据原文“这项遗忘政策的引人是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宗教战争重新出现”“但这个通过遗忘促进和解的政策只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成功”可知,颁布《南特敕令》是为了让人们忘记这段毁灭性的宗教战争,而不是告诉人们法国以后不会发生宗教战争。B项,“偏差选择是每个人必须习得的技能”错,原文是“如果忽略是操纵历史真相最简单的形式,那么偏差选择可能就是最常见的形式了。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这项技能”,偏差选择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不需要后天习得。D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对这段历史非常了解,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是因,“人们会很自然地有选择地叙述某段历史”是果。)
2.A(“是为了证明偏差选择是操纵历史真相最常见的形式”错,文章提到十二岁的孩子可能会强调他放学后完成的作业而不是他玩的游戏,是为了证明人们天生具有进行偏差选择的能力。)
3.B(A项,“彻底动摇了朝廷在辽东的控制力”不是司马懿有意要操纵的历史,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C项,扬州乡绅反对津浦铁路途径扬州,不是他们为了操纵历史而做出的选择,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D项只是强调德国和英法两国对于“敦刻尔克”的不同理解,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
4.①许多人都把英国看作是曾经大力帮助法国的国家,而戴高乐偏偏记住英国打败法国的历史。②用典型事例证明人们习惯于用竞争性真相看待事情,这些竞争性真相又影响了人们当下的选择和行为。(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认清片面性真相是必然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可以被无限改写,而偏差选择是操纵历史真相最常见的形式,所以要有意识地注意选择性历史叙述的误导性。②要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不同观点,尽可能多角度还原历史真相。③通过误导者的叙述,追溯和洞察他的原始动机,以建设者的心态描述竞争性真相,从而激励,鼓舞自己和他人。(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A(B项,“却因此被人告发”错误。原文是“原来有人告发了他,说他干扰牧人的正常生产,破坏蒸蒸日上的草原经济”,“父亲”被人告发的具体原因,文章并未明确。C项,“说明政府不欢迎他在草原上走家串户,进行牛羊买卖”错,两个警察的言论不能代表政府的意思。D项,“"父亲’让草原和外面的世界同步的想法”错,文中没有提到“父亲”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的说服失败了”也错。是不是“失败”还不一定,因为“父亲”还在努力中.)
7.B(“父亲气急败坏”错误,这里看不出“父亲”的气急败坏,“父亲”说这样的话也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吓唬牧民,让他们卖出他们的牛羊.)
8.①保护草原生态,防止草原退化。②用长远的目光发展草原经济,切实改善牧民生活。(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1)景物描写方面;尾段的景物描写照应开头,突出春天来临时草原的生机和活力。(2)情节安排方面;①尾段将以往和今年牧民不同的放牧方式进行对比,揭示了前文“父亲”坚持让牧民卖羊的原因,突出草原生态受到破坏的现实。②“父亲”骑上日尕,去州上找王石书记,既突出“父亲”的倔强和无奈,又给读者留下悬念。(景物描写方面2分,情节安排方面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F(“身也者,父母遗体也”是判断句,需要在“身也者”“父母遗体也”之间和句末停顿,即BD处需要断句;“敢”用在疑问句句首,是“岂敢”的意思,应在其前停顿,即F处需要断句。参考句读;身也者,父母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11.C(C项,两个“危”词义不同,分别是“危险”和“高”的意思。)
12.D[因果关系不当。“舜在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时,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是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孔子所讲“危哉,天下岌岌”指的是舜的表现(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违背了君臣礼仪。]
13.(1)孝道,树立起来可以充塞天地,扩大开来可以溢满天下,传播到后世也将永远存在。(“置”“横”“施”各1分,句意1分)
(2)做父亲的希望有贤明的儿子的原因,是家人贫穷时他能使家人富足,父亲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所以”“富”“乐”各1分,句意1分)
14.①曾子认为,除敬重父母外,孝还包含举止恭敞、侍君忠诚、为官谨慎、作战勇敢和交友诚信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②韩非子认为,不违背父母意愿,能够给父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孝顺。(每点1分,答满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曾子说:“孝有三等:最重要的是敬重父母,其次是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能够赡养父母。”曾子的学生公明仅向曾子问道:“老师您可以说是做到了“孝’字吧?”曾子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君子的所谓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办的事办了,同时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过是能赡养父母罢了,怎能说是做到了‘孝’字呢?”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平日的仪客举止不恭敬,是不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是不孝顺;居官不谨慎,是不孝顺;交友不诚实,是不孝顺;临战不勇敢,是不孝顺。这五个方面做不到,灾祸就会危及父母,人们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将牛羊肉煮熟,辨别滋味后进献给父母,那不是‘孝’,是‘养’。君子所说的孝子,是全国人都称赞他,好像在说:"有这样的儿子多幸运啊!’像这样才算是孝。人民最根本的教养是孝道,行孝道就是奉养父母。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对父母恭敬;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使父母安宁;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善始善终。父母死了以后,自己仍然行为谨慎,不带给父母坏的名声,就可以说能善始善终了。所谓仁,就是以孝为仁;所谓礼,就是奉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为宜;所谓信,就是以孝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为强。奉行孝道自然会产生欢乐,违背孝道必然会遭受刑罚。曾子说:"孝道,树立起来可以充塞天地,扩大开来可以溢满天下,传播到后世也将永远存在。推广到东海是正确的,推广到西海是正确的,推广到南海是正确的,推广到北海是正确的。《诗经》上说:__从西面到东面,从南面到北面,没有人不遵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二:
古代记载说:"舜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在那种时候,真危险啊,天下危险之极!对于道德高尚的人来说,父亲的确不能再把舜当儿子看待,而君主诚然不该再把瞽瞍当臣子看待。””我认为:“孔子本就不懂什么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之道。照他的说法来看,难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到家来就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做父亲的希望有贤明的儿子的原因,是家人贫穷时他能使家人富足,父亲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做君主的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加以治理,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常。现在,有了贤子却不管父亲,那么父亲居家是痛苦的;有了贤臣却不管君主,那么君主的权位是危险的。既然如此,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为祸害罢了,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谓忠臣,应该不使君主处于危境;所谓孝子,应该不违背父母。现在,舜靠着贤能夺取了君主的国家,而商汤、周武靠着道义放逐、杀害了他们各自的君主,他们都是依靠贤能来危害君主的人,但天下人却认为他们贤能。”
15.C(“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错误,“孤云”“飞鸟”“辕门”等意象营造出肃杀威严的氛围。)
16.①智勇。李嗣业善用骑兵,带领万马就可以在谈笑间将河北从安史叛军手中解救出来。②忠诚。李嗣业掏心掏肺将一片真心奉献给皇帝。③治军严明。安西军过境而不扰民,百姓未被惊扰所以竟日欢乐,城池未被惊扰所以未见喧闹。(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1)(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2)中原北望气如山少时棋柝曾联句
(3)示例一;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示例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汉·《涉江采芙蓉》)(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8.A:正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变化(或渗入到人类生活更多领域)B: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三个特点(每空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9.(1)第②句,修改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竞赛日趋白热化。(2)第③句,修改为: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3)第⑩句,修改为:涌现出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第②句,“将”与上文的“当下”矛盾,删掉。第③句,结构混乱,将其中的“了”改为“的”。第⑩句,“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涌现出来了”与上句的结构不一致,且与本段的陈述主体相悖,故而不符合连贯的要求。每指出一句并做正确修改给2分,其他修改正确且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
20.D(“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中的“着”是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A项,“着”是动词,解释为挨上。B项,“着”是名词,下棋的步子,比喻手段、计策和办法。C项,“着”是助词,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D项,“着”是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故选D项。)
21.①原句中的“明”字,能表现出你看见葫芦胸时的惊喜,更具感染力,而改句中的“看见”则显得太过平淡。②原句“你看见了”表示葫芦胸确切地出现在眼前,交代了“忽然眼一明”的原因,更为形象具体;而改句“你会看见”只是表示一种应然状态。(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2.(1)第①句:表示补充说明,说明“又一个小巷”所在的具体位置和特征;(2)第②句:表示插入语,交代护国寺附近的风俗习惯,和买东西不算不方便的原因。(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3.【审题指导](1)可以肯定“特种兵式旅游”的快节奏。用最短的时间领略这个世界的精彩,挑战自己的极限,需要锻炼自己的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2)可以肯定城市漫步的慢节奏。慢节奏可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慰藉,更有温度、舒展、松弛、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3)“特种兵式旅游”与“城市漫步”并不冲突。“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将二者结合,取彼之长补此之短,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批判一味求“快”的危害。对物质生产来说,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品质下降,造成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平衡;对精神生产来说,很多本可以更纯粹更伟大的东西,会变成快餐文化、速成科学等等。(5)呼唤人生与社会都应该慢下来。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停下飞奔的脚步吧,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旅游需要慢下来,做事需要慢下来。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是为了告诉人们法国以后不会再发生宗教战争”错,根据原文“这项遗忘政策的引人是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宗教战争重新出现”“但这个通过遗忘促进和解的政策只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成功”可知,颁布《南特敕令》是为了让人们忘记这段毁灭性的宗教战争,而不是告诉人们法国以后不会发生宗教战争。B项,“偏差选择是每个人必须习得的技能”错,原文是“如果忽略是操纵历史真相最简单的形式,那么偏差选择可能就是最常见的形式了。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这项技能”,偏差选择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不需要后天习得。D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对这段历史非常了解,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是因,“人们会很自然地有选择地叙述某段历史”是果。)
2.A(“是为了证明偏差选择是操纵历史真相最常见的形式”错,文章提到十二岁的孩子可能会强调他放学后完成的作业而不是他玩的游戏,是为了证明人们天生具有进行偏差选择的能力。)
3.B(A项,“彻底动摇了朝廷在辽东的控制力”不是司马懿有意要操纵的历史,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C项,扬州乡绅反对津浦铁路途径扬州,不是他们为了操纵历史而做出的选择,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D项只是强调德国和英法两国对于“敦刻尔克”的不同理解,所以不能支撑“偏差选择操纵历史”这个观点。)
4.①许多人都把英国看作是曾经大力帮助法国的国家,而戴高乐偏偏记住英国打败法国的历史。②用典型事例证明人们习惯于用竞争性真相看待事情,这些竞争性真相又影响了人们当下的选择和行为。(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认清片面性真相是必然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可以被无限改写,而偏差选择是操纵历史真相最常见的形式,所以要有意识地注意选择性历史叙述的误导性。②要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不同观点,尽可能多角度还原历史真相。③通过误导者的叙述,追溯和洞察他的原始动机,以建设者的心态描述竞争性真相,从而激励,鼓舞自己和他人。(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A(B项,“却因此被人告发”错误。原文是“原来有人告发了他,说他干扰牧人的正常生产,破坏蒸蒸日上的草原经济”,“父亲”被人告发的具体原因,文章并未明确。C项,“说明政府不欢迎他在草原上走家串户,进行牛羊买卖”错,两个警察的言论不能代表政府的意思。D项,“"父亲’让草原和外面的世界同步的想法”错,文中没有提到“父亲”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的说服失败了”也错。是不是“失败”还不一定,因为“父亲”还在努力中.)
7.B(“父亲气急败坏”错误,这里看不出“父亲”的气急败坏,“父亲”说这样的话也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吓唬牧民,让他们卖出他们的牛羊.)
8.①保护草原生态,防止草原退化。②用长远的目光发展草原经济,切实改善牧民生活。(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1)景物描写方面;尾段的景物描写照应开头,突出春天来临时草原的生机和活力。(2)情节安排方面;①尾段将以往和今年牧民不同的放牧方式进行对比,揭示了前文“父亲”坚持让牧民卖羊的原因,突出草原生态受到破坏的现实。②“父亲”骑上日尕,去州上找王石书记,既突出“父亲”的倔强和无奈,又给读者留下悬念。(景物描写方面2分,情节安排方面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F(“身也者,父母遗体也”是判断句,需要在“身也者”“父母遗体也”之间和句末停顿,即BD处需要断句;“敢”用在疑问句句首,是“岂敢”的意思,应在其前停顿,即F处需要断句。参考句读;身也者,父母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11.C(C项,两个“危”词义不同,分别是“危险”和“高”的意思。)
12.D[因果关系不当。“舜在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时,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是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孔子所讲“危哉,天下岌岌”指的是舜的表现(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违背了君臣礼仪。]
13.(1)孝道,树立起来可以充塞天地,扩大开来可以溢满天下,传播到后世也将永远存在。(“置”“横”“施”各1分,句意1分)
(2)做父亲的希望有贤明的儿子的原因,是家人贫穷时他能使家人富足,父亲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所以”“富”“乐”各1分,句意1分)
14.①曾子认为,除敬重父母外,孝还包含举止恭敞、侍君忠诚、为官谨慎、作战勇敢和交友诚信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②韩非子认为,不违背父母意愿,能够给父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孝顺。(每点1分,答满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曾子说:“孝有三等:最重要的是敬重父母,其次是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能够赡养父母。”曾子的学生公明仅向曾子问道:“老师您可以说是做到了“孝’字吧?”曾子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君子的所谓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办的事办了,同时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过是能赡养父母罢了,怎能说是做到了‘孝’字呢?”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平日的仪客举止不恭敬,是不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是不孝顺;居官不谨慎,是不孝顺;交友不诚实,是不孝顺;临战不勇敢,是不孝顺。这五个方面做不到,灾祸就会危及父母,人们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将牛羊肉煮熟,辨别滋味后进献给父母,那不是‘孝’,是‘养’。君子所说的孝子,是全国人都称赞他,好像在说:"有这样的儿子多幸运啊!’像这样才算是孝。人民最根本的教养是孝道,行孝道就是奉养父母。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对父母恭敬;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使父母安宁;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难做到的是善始善终。父母死了以后,自己仍然行为谨慎,不带给父母坏的名声,就可以说能善始善终了。所谓仁,就是以孝为仁;所谓礼,就是奉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为宜;所谓信,就是以孝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为强。奉行孝道自然会产生欢乐,违背孝道必然会遭受刑罚。曾子说:"孝道,树立起来可以充塞天地,扩大开来可以溢满天下,传播到后世也将永远存在。推广到东海是正确的,推广到西海是正确的,推广到南海是正确的,推广到北海是正确的。《诗经》上说:__从西面到东面,从南面到北面,没有人不遵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二:
古代记载说:"舜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在那种时候,真危险啊,天下危险之极!对于道德高尚的人来说,父亲的确不能再把舜当儿子看待,而君主诚然不该再把瞽瞍当臣子看待。””我认为:“孔子本就不懂什么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之道。照他的说法来看,难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到家来就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做父亲的希望有贤明的儿子的原因,是家人贫穷时他能使家人富足,父亲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做君主的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加以治理,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常。现在,有了贤子却不管父亲,那么父亲居家是痛苦的;有了贤臣却不管君主,那么君主的权位是危险的。既然如此,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为祸害罢了,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谓忠臣,应该不使君主处于危境;所谓孝子,应该不违背父母。现在,舜靠着贤能夺取了君主的国家,而商汤、周武靠着道义放逐、杀害了他们各自的君主,他们都是依靠贤能来危害君主的人,但天下人却认为他们贤能。”
15.C(“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错误,“孤云”“飞鸟”“辕门”等意象营造出肃杀威严的氛围。)
16.①智勇。李嗣业善用骑兵,带领万马就可以在谈笑间将河北从安史叛军手中解救出来。②忠诚。李嗣业掏心掏肺将一片真心奉献给皇帝。③治军严明。安西军过境而不扰民,百姓未被惊扰所以竟日欢乐,城池未被惊扰所以未见喧闹。(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1)(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2)中原北望气如山少时棋柝曾联句
(3)示例一;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示例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汉·《涉江采芙蓉》)(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8.A:正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变化(或渗入到人类生活更多领域)B: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三个特点(每空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9.(1)第②句,修改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竞赛日趋白热化。(2)第③句,修改为: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3)第⑩句,修改为:涌现出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第②句,“将”与上文的“当下”矛盾,删掉。第③句,结构混乱,将其中的“了”改为“的”。第⑩句,“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涌现出来了”与上句的结构不一致,且与本段的陈述主体相悖,故而不符合连贯的要求。每指出一句并做正确修改给2分,其他修改正确且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
20.D(“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中的“着”是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A项,“着”是动词,解释为挨上。B项,“着”是名词,下棋的步子,比喻手段、计策和办法。C项,“着”是助词,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D项,“着”是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故选D项。)
21.①原句中的“明”字,能表现出你看见葫芦胸时的惊喜,更具感染力,而改句中的“看见”则显得太过平淡。②原句“你看见了”表示葫芦胸确切地出现在眼前,交代了“忽然眼一明”的原因,更为形象具体;而改句“你会看见”只是表示一种应然状态。(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2.(1)第①句:表示补充说明,说明“又一个小巷”所在的具体位置和特征;(2)第②句:表示插入语,交代护国寺附近的风俗习惯,和买东西不算不方便的原因。(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3.【审题指导](1)可以肯定“特种兵式旅游”的快节奏。用最短的时间领略这个世界的精彩,挑战自己的极限,需要锻炼自己的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2)可以肯定城市漫步的慢节奏。慢节奏可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慰藉,更有温度、舒展、松弛、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3)“特种兵式旅游”与“城市漫步”并不冲突。“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将二者结合,取彼之长补此之短,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批判一味求“快”的危害。对物质生产来说,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品质下降,造成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平衡;对精神生产来说,很多本可以更纯粹更伟大的东西,会变成快餐文化、速成科学等等。(5)呼唤人生与社会都应该慢下来。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停下飞奔的脚步吧,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旅游需要慢下来,做事需要慢下来。
如何做好高三语文的一轮复习
一、 目标与过程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二、 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 ,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 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 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四、 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