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联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 己的学习情 ,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过联考的成绩,学生可以了解 己在 个学科的掌握程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一个日益嘈杂的世界里,让我们躺进漂浮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远离那些扰人的思绪。
谁不想拥有片刻安宁呢?世界卫生组织支持我的看法——它表示,我们身处的世界太过吵闹以致危害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已充分理解宁静的重要性:安静被视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我所处的喧嚣促使我思考,我们在现代社会寻求无声的意义何在。
如今,人们尝试寻找各种宁静场所,为了避闹取静加入修道院,或者跑到山上享受周末的宁静时光。更有人不惜花大价钱,只为在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内体验片刻的寂静无声。艾林·卡格在其著作《寂静:在喧嚣时代》中写道,宁静是“新的奢侈品”。
我家并不是喧闹的特例。我们中大部分人长期生活在过分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很好地适应噪声,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从进化角度看,声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讯息,引导我们规避风险。为了确保对意外的噪声进行及时的反馈,我们身体内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身体蓄势待发,准备释放压力荷尔蒙。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然而从长远看,噪声过大使我们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情绪焦虑、抑郁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
自从我朋友分享她在感官剥夺舱内漂浮一小时后宛若新生的经历,我便计划从这项体验入手。这种漂浮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这类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
脱光衣服进入充满盐水的漂浮舱内,我发现周遭十分安静,但并非彻底的寂静无声。我能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贾斯丁·范斯坦表示,正是这种专注于呼吸和心跳的敏锐听觉帮助人彻底放松身心或迈入冥想状态。冥想有许多被人熟知的益处:如减压等。
为了进一步探索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可能,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了50名饱受压力和焦虑之苦的患者接受治疗,并填写反馈问卷。受试者均表示,在单次漂浮一小时后,肌肉紧张性疼痛等抑郁症状以及焦虑都有显著缓解,放松的状态促使整体幸福感提升。本苏桑说,这些研究发现不足为奇。即便不在漂浮舱内,宁静本就可以帮助人更快进入冥想状态,获得疗愈,感受幸福。他说:“当我们得享宁静时,这种感受不仅是环境上的宁静,更是内心自我的宁静。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更适宜的回应。”
研究表明,虽然通过漂浮舱这种剥夺感官、构成寂静环境的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它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尚不为人知。为此,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48名受试者选择3次90分钟漂浮舱治疗或者3次90分钟躺椅放松后,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扫描,三周后再度扫描。研究人员研究扫描成像后发现,漂浮舱治疗能额外降低预设模式回路的活跃度。这个结果出人意料。范斯坦对此有自己的解释:预设模式回路与我们内心的喧闹有关。这些区域在大脑其他活动停止的时刻,仍处于焦虑、压力和反复思索的“喧嚣”中。预设模式回路过分活跃往往与抑郁症正相关,其活跃度下降反过来说明,漂浮舱正在帮助你平静内心。范斯坦表示,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漂浮舱或许能够为人类提供一套简便的治疗方案,防止神经系统失衡。
如果使用现代漂浮舱,你将会经历一个感知改变的过程,在温和的光环和轻柔的嗡嗡声中享受宁静。当没有外部感官刺激大脑时,大脑会尝试填补感官的空白,逐渐赋予黑暗寂静新的价值。
虽然漂浮舱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但我也很想知道这种治疗是否是无可替代的。或许爬上小山坡,或许躲在浴室里享受的片刻安宁,也能改善我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普法伊费尔大概能够给出解答。他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宁静及其潜在的益处。他的研究组比较各种条件下安静环境对人的影响,控制的变量包括个人或集体、室内或室外、有无指导,以及有无间歇性舒缓背景音乐。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不过,有些环境下人们的体验会更上一层楼。在公园这种室外自然环境中,在专业治疗者的指导下,伴随间歇性舒缓音乐进行冥想的放松治疗能够给予最好的疗愈效果。
这说明我可能真的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金钱去寻求最好的宁静疗愈。不过,普法伊费尔坚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理想安静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首先,彻底的寂静没有必要。普法伊费尔小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有声的公园里比在彻底寂静的房间中更为放松,也更不会感觉无聊。梅雷迪思·贝瑞认为,无论是放空沉默、冥想还是树林漫步,我们总是可以随时放下手头事务,安静片刻,放松自己。
其次,普法伊费尔指出,我们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安静来改善自我。他的研究表明,在持续时间不到十分钟的安静环境中,人们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了。因此,他相信即便是在浴室里静静待上一会儿,也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在长期紧张中得以喘息片刻。
他无须再提醒我这一点。即使我无法将漂浮舱治疗设为每周必打卡事项,我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忙里偷闲,寻求更多的宁静时刻,就算躲在浴室也无所谓。这是一项值得我投资的奢侈品。
官方数据显示,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吵。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孟买、纽约、巴黎等大都市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标准的40分贝。
许多城市正在为降噪而努力。2004年,伦敦市长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名为《音响城》的报告,着重指出伦敦及市郊工业和运输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一些城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尝试引入降噪涂料和增加道路绿化来帮助消音。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华盛顿自2021年起开始禁用汽油动力吹叶机,旧金山规定晚十点至早七点禁止在居民区制造扰民噪声。此外,纽约通过一项法案,针对非法改装车辆导致发动机声音过吵的车主进行罚款警告。尼克·安东尼奥说:“人们见证了安静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我希望将来我们的城市能越来越安静。”
(编译自英国《新科学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理解了宁静的重要性,并且把安静看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而如今的人们也是想方设法寻求宁静。
B.过大的噪声会使人类无法放松,导致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噪声对人类都没有好处。
C.普法伊费尔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在专业者的指导下体验更佳。
D.世界越来越不安静,特别是在纽约等一些大城市本应该安静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的标准,降噪势在必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加入修道院还是跑到山上,甚至是不惜花大价钱进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都可能有寻求宁静的考虑。
B.本苏桑认为范斯坦的漂浮舱研究不足为奇,他认为人类要想获得疗愈,要依靠内心的宁静而不是环境的安静。
C.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宁静或许对人类的好处不一样,但人只要处在安静环境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改善。
D.当今世界的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噪声带给人类的危害,因此许多城市在努力降噪,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3.下列选项,最适合在文中作为论据来支撑“降噪势在必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发现,聆听自然界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风声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B.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泡沫材料,如隔音绝缘地板等,可以帮助降低室内噪声。
C.社交网络会带给我们噪声,要严格监督公众网络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D.国际噪声声学顾问尼克·安东尼奥说:“没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屏蔽噪声。”
4.下列做法,最不能让人们获得宁静的一项是(3分)
A.进漂浮舱 B.逛公园 C.待在浴室 D.玩竞技类游戏
5.人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探索漂浮舱的宁静疗愈作用?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子(节选) 石钟山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前,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在父母嘴里都没听过关于爷爷奶奶的片言只字。可别人却有爷爷奶奶,比如王大头、朱革子等人,①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家里,似乎与生俱来他们就是一家人。上幼儿园时,朱革子的爷爷和奶奶还成双入对地每天接送他。刚上小学那一年,朱革子在外面打碎了人家一块窗子上的玻璃,人家找上门来时,朱革子他爹从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条要抽朱革子,我见到他爷爷死死地抱住朱革子的爹,把朱革子隔在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要打你就打我吧,不就是块玻璃嘛,我去赔人家就是了。我眼见着朱革子他爹挥舞柳树枝的那条手臂垂落下去。
从那一次开始,我就非常羡慕朱革子,因为他有爷爷奶奶。
有一次,趁父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我问父亲:别人家都有爷爷奶奶,我怎么没有?我问这话时,正是某天吃晚饭时,记得二哥在桌子下踢了我一脚。当时我不明就里,拿眼睛瞪了二哥几眼,他却没看我,匆匆扒拉几口饭,便离开了饭桌。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发出咕噜一声响,之前心情还算好的父亲,似乎不好了,脸阴着,眉头疙瘩似的拧在一起。
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手,望着窗外,许久,动都不动一下。②母亲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几个来回,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杂的东西,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总之,那晚,家里的气氛很凝重。从那以后,我没敢再提爷爷奶奶的话题。
直到我上了小学二年级,记得是一个夏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两位老人,确切地说是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我们那会儿,一般会把这个年龄的老人称为爷爷、奶奶。我进门时,两位老人一起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脸上,那位奶奶坐在沙发上的身子似乎欠起来一些,想站起来,目光又瞥到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的父亲,最后终于没站起来,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投在我身上的目光是火热的。因为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我像一只老鼠似的钻回到了我和二哥住的房间,把门留了一条缝,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许久,我听见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跟我去招待所吧,家里孩子多,没地方住。另两个人没说什么,就听见他们移动身子的声音,然后就是门响。
从那天开始,我知道,那一对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和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又不太一样,父亲似乎对他们很疏远,一点儿也不像一家人。
③过了几天,听二哥说,爷爷奶奶搬到院外去住了,在一条胡同里,有一片平房,是父亲为爷爷奶奶租下来的。我还看到,父亲肩上扛了米袋,手里提着面袋,在那条胡同口出入过。那会儿,大姐下乡,大哥刚参军不久。家里只剩下二姐二哥和我三个孩子,其实凑合一下,完全有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但不知父亲为何为爷爷奶奶租了一处房子,而不让他们住到家里来。
我晚上睡不着,曾和住在上铺的二哥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二哥刚上初中,总把自己当成大人模样,对我问他的许多问题,总是嗤之以鼻,果然,那天也是同样以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
我在放学的路上,途经爷爷奶奶居住的那条胡同口,每天放学时分,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两人小心地站在胡同口,爷爷的腰佝偻着,奶奶立在爷爷的身旁,两人看见我的那一刻,爷爷用手背擦擦眼睛,奶奶抿着嘴,小声地叫道:三儿。爷爷也把缺了门牙的嘴咧开一条缝。因为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我一时拿捏不好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况且,我就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见过几次面,别说有感情,连熟悉都算不上。面对爷爷奶奶的热情,我只能快步,逃也似的过了马路,一直走到军区大门前时,才回头向马路对面望过去,见爷爷奶奶仍立在原地,奶奶还用一只手搭了凉棚向我这里张望着。
他们不仅对我这样,对二哥二姐也一样热情。有两次我看见二哥途经爷爷奶奶面前时,还停了下来,离爷爷奶奶很近地站着,我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见奶奶伸出手在二哥的脸上摸了一把。二哥离开爷爷奶奶时,还挥舞了几次手臂,一步三回头的样子。
晚上,我冲上铺的二哥问:今天爷爷和奶奶跟你说了什么?
二哥身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静了好半晌,才鼻子不通气似的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
我对二哥故作高深的回答很不满意,伸出脚朝上铺踹了两下。
二姐那会儿上小学五年级,有天放学我看见她照着镜子正朝头发上扎红头绳,那条红头绳很显眼,鲜艳得有点刺眼,映得二姐的一张小脸也红扑扑的。二姐见我望着她,她转过身子,把那条红头绳在手里抖了抖说:你知道这是谁送给我的吗?——是奶奶送给我的。二姐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瞪大眼睛说:你见到爷爷奶奶了?二姐抿着嘴一边笑一边说: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胡同口,一放学就看到了。
二哥和二姐都见了爷爷奶奶,就我像胆小的老鼠一样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④再一次见到爷爷奶奶时,我大胆地走过去,显然,这有点出乎爷爷奶奶的意料。爷爷还把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奶奶又揉了揉眼睛,伸出手在我头上摩擦了一下,颤了声说了句:三儿……我看见奶奶湿了眼睛,眼泪含在眼圈里。爷爷也咧着嘴,热气从缺牙的嘴里呼出来,黏稠着扑在我的脸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讲述了别人家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的故事,与“我”家的家庭状况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给读者展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C.对于“我怎么没有爷爷奶奶”的问题,二哥想要阻止“我”又怕被父亲发现,而父亲没有看“我”,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
D.小说未明确指出写作背景,却通过“下乡”“军区大院”等词暗示了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似乎也是“父子”关系尴尬的缘由。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似乎与生俱来”强调了“我”作为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懵懂认知。
B.句子②母亲的目光既有对“我”的责怪,又透露出母亲对父亲的父子关系的无奈和难受。
C.句子③中“听二哥说”可见二哥一直关注着爷爷奶奶,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
D.句子④中“我”的“大胆”与前文形成照应,反映出“我”对爷爷奶奶态度的改善。
8.二哥曾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句是“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请分析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二哥的心态。(5分)
9.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这一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谈谈这一叙述方式所起到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往岁,友人以白磁①缸一口见遗。体圆,而资极莹彻,高尺许,径一尺有半,中可贮水五十升。汉人谓玉晶盘与冰同洁,兹庶几焉。验之,盖正德间器也。未几,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客不自知其名,予曰:“此玉华石也,出将乐洞。”虽工人稍斫,其初而天造奇形故在,巉岩礌砢,片片可镜。其阴则斗削壁立,上下两空洞,有含烟出云之形,即《小山赋》不尽其奇矣。因以布十匹易之,客大溢所望而去。
顷予抱病溽暑喘息如焚思欲登雪山而浴冰井不可得,因取玉华石置左,名之曰“雪山”,白磁缸置右,而实以清泉,名之曰“冰井”。乃布竹榻其间,朝夕养疴,偃仰坐卧焉。遂觉暑气渐微,凉意渐洽,泠泠然爽致宜人。间起而摩挲之,则倏然山欲雪、井欲冰也。
已而自笑曰:“炎方六月,何自有冰雪哉?夫霄壤之间,凡可强而名者,借也。而吾以其不可名者寄焉,亦借也。岂惟拳石勺水为然?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天地且尔,又何一物非借乎?乃予之左雪山而右冰井也,亦象其形而借其意耳。《汉书》云:‘清室则中夏含霜。’夫室可霜也,安见山不可雪而井不可冰乎?”客有闻予言而叹者,曰:“信如子言,不知真之为借,借之为真矣。”
(选自《甔甀洞稿》,有删改)
材料二:
董偃②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锦也。石体甚轻,出郅支国。上设紫琉璃帐,火齐屏风,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侍者于户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侍者乃却扇,以手摸,方知有屏风。又以玉精为盘,贮冰于膝前。玉精与冰同其洁澈。侍者谓冰之无盘,必融湿席,乃合玉盘拂之,落阶下,冰玉俱碎,偃以为乐。此玉精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
(选自王嘉《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磁:旧同“瓷”。②董偃:汉武帝的弄臣。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顷予A抱病B溽暑C喘息D如焚E思欲登雪山F而浴G冰井H不可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与《蜀道难》中“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巉岩”意思相同。
B.偃仰,这里指安居、休息,与《项脊轩志》中“偃仰啸歌”的“偃仰”意思相同。
C.中夏,也称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后也指盛夏。
D.文,指花纹,与《论语》中“质胜文则野”的“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井”其实是朋友丢弃的大概是正德年间的白磁缸,缸体呈圆形,因为看上去和冰一样晶莹透明而被“我”称为“冰井”。
B.客人出售的玉华石保持了天然的奇特造型,即便是《小山赋》也不能尽显其妙,“我”以超出客人预期的价钱买下,后给它起名“雪山”。
C.材料一以“我”为收藏的玉华石、白磁缸命名并自得其乐的故事,总结出“借”的意义,既有生活情趣,又富哲理思索。
D.材料二通过侍者的眼神、举动间接描绘出火齐屏风的剔透洞亮和玉精盘的洁澈:以手摸,方知屏风;用手拂,方显玉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4分)
(2)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4分)
14.材料二写汉武帝弄臣董偃的日常生活以寄寓贬斥之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秦州杂诗(其十五)① 杜甫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②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③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④毛斑。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因安史之乱,杜甫辞去朝廷官职,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此诗即他到达秦州暂住东柯谷期间所作。②塞门:边关。③庞公:东汉末年隐士。④镊鬓:拔掉鬓角上的白发。古人为出仕而常有此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还没来得及泛舟大海,就已经陷身于无尽的战火之间。
B.“悠悠”本指从容自然,此处为反语,指诗人四处奔走躲避战乱的惊慌窘态。
C.颔联明写风吹叶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实则抒无奈漂泊的凄凉悲切之情。
D.颈联用典,借用阮籍的任性不羁和庞公的隐居选择,为尾联表白心志张本。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的这一行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不乏摹写声音的至文,其想象之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李凭箜引》中的“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路径,在传统的文献记载体系中虽有线索可寻,但掺杂了大量神话和传说色彩。如何来一番沙海沥金式的系统梳理,重构文明史观,考古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进作用。走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方面要承认古史传说资料错综复杂、真伪参半;另一方面也要用科学的治史方法去伪存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素地”,对此,前辈学人为之做出了诸多努力。
①通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②一系列史前考古的重大成就证实了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③还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展示出我国存在以考古学文化为基础、以区系类型为枝干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④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⑤人们认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诸多考古学文化,⑥打开了一扇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国远古文化来龙去脉的大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考古学飞速发展,在建立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基础之上,开展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历史演进路径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研究等重大科学实践和多学科联合攻关,正在逐步实现考古学与文献学、自然科学之间紧密结合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宏大目标。
18.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在意义重大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几代考古人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至少两个成语,拟制一副对联,表达对考古人的赞美之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无糖食品有甜甜的味道,但所含热量很低,因此颇受减重人群的欢迎。然而,有人称无糖食品有一个大“坑”——吃了就会引起腹泻。实际上,无糖食品指的是没有添加蔗糖或葡萄糖的食品,对应的人群是血糖失稳或需要控制碳水摄入的人。很多无糖食品会添加代糖,代糖种类很多,但是 ① ,引起腹泻的主要是糖醇类,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乳糖醇等。而且每个人对糖醇的耐受量不同,有人即便食用糖醇类无糖食品也不会发生腹泻。
糖醇因为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会滞留在肠道中,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让堆积在结肠里的粪便水分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喜欢糖醇,因此微生物大量发酵使得肠内产生大量气体。在水分和气体的双重作用下,就会引起腹泻。
不同的人对于糖醇的耐受量也不同, ② ,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超过48克麦芽糖醇才可能出现腹泻,而儿童摄入15克就可能出现腹泻。
20.文中的破折号可以用别的标点符号替换,句意依然流畅。请写出两种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词语“沙海沥金”“喜欢”都有增强文学效果的作用,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它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4分)
(1)如何来一番沙海沥金式的系统梳理,重构文明史观,考古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进作用。
(2)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喜欢糖醇,因此微生物大量发酵使得肠内产生大量气体。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一个日益嘈杂的世界里,让我们躺进漂浮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远离那些扰人的思绪。
谁不想拥有片刻安宁呢?世界卫生组织支持我的看法——它表示,我们身处的世界太过吵闹以致危害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已充分理解宁静的重要性:安静被视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我所处的喧嚣促使我思考,我们在现代社会寻求无声的意义何在。
如今,人们尝试寻找各种宁静场所,为了避闹取静加入修道院,或者跑到山上享受周末的宁静时光。更有人不惜花大价钱,只为在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内体验片刻的寂静无声。艾林·卡格在其著作《寂静:在喧嚣时代》中写道,宁静是“新的奢侈品”。
我家并不是喧闹的特例。我们中大部分人长期生活在过分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很好地适应噪声,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从进化角度看,声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讯息,引导我们规避风险。为了确保对意外的噪声进行及时的反馈,我们身体内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身体蓄势待发,准备释放压力荷尔蒙。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然而从长远看,噪声过大使我们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情绪焦虑、抑郁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
自从我朋友分享她在感官剥夺舱内漂浮一小时后宛若新生的经历,我便计划从这项体验入手。这种漂浮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这类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
脱光衣服进入充满盐水的漂浮舱内,我发现周遭十分安静,但并非彻底的寂静无声。我能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贾斯丁·范斯坦表示,正是这种专注于呼吸和心跳的敏锐听觉帮助人彻底放松身心或迈入冥想状态。冥想有许多被人熟知的益处:如减压等。
为了进一步探索漂浮舱作为治疗仪器的可能,范斯坦及其同事招募了50名饱受压力和焦虑之苦的患者接受治疗,并填写反馈问卷。受试者均表示,在单次漂浮一小时后,肌肉紧张性疼痛等抑郁症状以及焦虑都有显著缓解,放松的状态促使整体幸福感提升。本苏桑说,这些研究发现不足为奇。即便不在漂浮舱内,宁静本就可以帮助人更快进入冥想状态,获得疗愈,感受幸福。他说:“当我们得享宁静时,这种感受不仅是环境上的宁静,更是内心自我的宁静。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更适宜的回应。”
研究表明,虽然通过漂浮舱这种剥夺感官、构成寂静环境的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它具体对大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尚不为人知。为此,范斯坦的团队设计了新的实验。48名受试者选择3次90分钟漂浮舱治疗或者3次90分钟躺椅放松后,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扫描,三周后再度扫描。研究人员研究扫描成像后发现,漂浮舱治疗能额外降低预设模式回路的活跃度。这个结果出人意料。范斯坦对此有自己的解释:预设模式回路与我们内心的喧闹有关。这些区域在大脑其他活动停止的时刻,仍处于焦虑、压力和反复思索的“喧嚣”中。预设模式回路过分活跃往往与抑郁症正相关,其活跃度下降反过来说明,漂浮舱正在帮助你平静内心。范斯坦表示,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漂浮舱或许能够为人类提供一套简便的治疗方案,防止神经系统失衡。
如果使用现代漂浮舱,你将会经历一个感知改变的过程,在温和的光环和轻柔的嗡嗡声中享受宁静。当没有外部感官刺激大脑时,大脑会尝试填补感官的空白,逐渐赋予黑暗寂静新的价值。
虽然漂浮舱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但我也很想知道这种治疗是否是无可替代的。或许爬上小山坡,或许躲在浴室里享受的片刻安宁,也能改善我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普法伊费尔大概能够给出解答。他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宁静及其潜在的益处。他的研究组比较各种条件下安静环境对人的影响,控制的变量包括个人或集体、室内或室外、有无指导,以及有无间歇性舒缓背景音乐。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不过,有些环境下人们的体验会更上一层楼。在公园这种室外自然环境中,在专业治疗者的指导下,伴随间歇性舒缓音乐进行冥想的放松治疗能够给予最好的疗愈效果。
这说明我可能真的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金钱去寻求最好的宁静疗愈。不过,普法伊费尔坚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理想安静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首先,彻底的寂静没有必要。普法伊费尔小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有声的公园里比在彻底寂静的房间中更为放松,也更不会感觉无聊。梅雷迪思·贝瑞认为,无论是放空沉默、冥想还是树林漫步,我们总是可以随时放下手头事务,安静片刻,放松自己。
其次,普法伊费尔指出,我们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安静来改善自我。他的研究表明,在持续时间不到十分钟的安静环境中,人们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了。因此,他相信即便是在浴室里静静待上一会儿,也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在长期紧张中得以喘息片刻。
他无须再提醒我这一点。即使我无法将漂浮舱治疗设为每周必打卡事项,我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忙里偷闲,寻求更多的宁静时刻,就算躲在浴室也无所谓。这是一项值得我投资的奢侈品。
官方数据显示,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吵。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孟买、纽约、巴黎等大都市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标准的40分贝。
许多城市正在为降噪而努力。2004年,伦敦市长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名为《音响城》的报告,着重指出伦敦及市郊工业和运输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一些城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尝试引入降噪涂料和增加道路绿化来帮助消音。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华盛顿自2021年起开始禁用汽油动力吹叶机,旧金山规定晚十点至早七点禁止在居民区制造扰民噪声。此外,纽约通过一项法案,针对非法改装车辆导致发动机声音过吵的车主进行罚款警告。尼克·安东尼奥说:“人们见证了安静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我希望将来我们的城市能越来越安静。”
(编译自英国《新科学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理解了宁静的重要性,并且把安静看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而如今的人们也是想方设法寻求宁静。
B.过大的噪声会使人类无法放松,导致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噪声对人类都没有好处。
C.普法伊费尔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类型的安静环境都能够改善人的情绪,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在专业者的指导下体验更佳。
D.世界越来越不安静,特别是在纽约等一些大城市本应该安静的夜间,噪声已经远高于适宜人类居住的标准,降噪势在必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加入修道院还是跑到山上,甚至是不惜花大价钱进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都可能有寻求宁静的考虑。
B.本苏桑认为范斯坦的漂浮舱研究不足为奇,他认为人类要想获得疗愈,要依靠内心的宁静而不是环境的安静。
C.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宁静或许对人类的好处不一样,但人只要处在安静环境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改善。
D.当今世界的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噪声带给人类的危害,因此许多城市在努力降噪,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3.下列选项,最适合在文中作为论据来支撑“降噪势在必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发现,聆听自然界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风声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B.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泡沫材料,如隔音绝缘地板等,可以帮助降低室内噪声。
C.社交网络会带给我们噪声,要严格监督公众网络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D.国际噪声声学顾问尼克·安东尼奥说:“没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屏蔽噪声。”
4.下列做法,最不能让人们获得宁静的一项是(3分)
A.进漂浮舱 B.逛公园 C.待在浴室 D.玩竞技类游戏
5.人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探索漂浮舱的宁静疗愈作用?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子(节选) 石钟山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前,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在父母嘴里都没听过关于爷爷奶奶的片言只字。可别人却有爷爷奶奶,比如王大头、朱革子等人,①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家里,似乎与生俱来他们就是一家人。上幼儿园时,朱革子的爷爷和奶奶还成双入对地每天接送他。刚上小学那一年,朱革子在外面打碎了人家一块窗子上的玻璃,人家找上门来时,朱革子他爹从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条要抽朱革子,我见到他爷爷死死地抱住朱革子的爹,把朱革子隔在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要打你就打我吧,不就是块玻璃嘛,我去赔人家就是了。我眼见着朱革子他爹挥舞柳树枝的那条手臂垂落下去。
从那一次开始,我就非常羡慕朱革子,因为他有爷爷奶奶。
有一次,趁父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我问父亲:别人家都有爷爷奶奶,我怎么没有?我问这话时,正是某天吃晚饭时,记得二哥在桌子下踢了我一脚。当时我不明就里,拿眼睛瞪了二哥几眼,他却没看我,匆匆扒拉几口饭,便离开了饭桌。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发出咕噜一声响,之前心情还算好的父亲,似乎不好了,脸阴着,眉头疙瘩似的拧在一起。
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手,望着窗外,许久,动都不动一下。②母亲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几个来回,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杂的东西,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总之,那晚,家里的气氛很凝重。从那以后,我没敢再提爷爷奶奶的话题。
直到我上了小学二年级,记得是一个夏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两位老人,确切地说是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我们那会儿,一般会把这个年龄的老人称为爷爷、奶奶。我进门时,两位老人一起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脸上,那位奶奶坐在沙发上的身子似乎欠起来一些,想站起来,目光又瞥到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的父亲,最后终于没站起来,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投在我身上的目光是火热的。因为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我像一只老鼠似的钻回到了我和二哥住的房间,把门留了一条缝,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许久,我听见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跟我去招待所吧,家里孩子多,没地方住。另两个人没说什么,就听见他们移动身子的声音,然后就是门响。
从那天开始,我知道,那一对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和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又不太一样,父亲似乎对他们很疏远,一点儿也不像一家人。
③过了几天,听二哥说,爷爷奶奶搬到院外去住了,在一条胡同里,有一片平房,是父亲为爷爷奶奶租下来的。我还看到,父亲肩上扛了米袋,手里提着面袋,在那条胡同口出入过。那会儿,大姐下乡,大哥刚参军不久。家里只剩下二姐二哥和我三个孩子,其实凑合一下,完全有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但不知父亲为何为爷爷奶奶租了一处房子,而不让他们住到家里来。
我晚上睡不着,曾和住在上铺的二哥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二哥刚上初中,总把自己当成大人模样,对我问他的许多问题,总是嗤之以鼻,果然,那天也是同样以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
我在放学的路上,途经爷爷奶奶居住的那条胡同口,每天放学时分,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两人小心地站在胡同口,爷爷的腰佝偻着,奶奶立在爷爷的身旁,两人看见我的那一刻,爷爷用手背擦擦眼睛,奶奶抿着嘴,小声地叫道:三儿。爷爷也把缺了门牙的嘴咧开一条缝。因为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我一时拿捏不好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况且,我就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见过几次面,别说有感情,连熟悉都算不上。面对爷爷奶奶的热情,我只能快步,逃也似的过了马路,一直走到军区大门前时,才回头向马路对面望过去,见爷爷奶奶仍立在原地,奶奶还用一只手搭了凉棚向我这里张望着。
他们不仅对我这样,对二哥二姐也一样热情。有两次我看见二哥途经爷爷奶奶面前时,还停了下来,离爷爷奶奶很近地站着,我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见奶奶伸出手在二哥的脸上摸了一把。二哥离开爷爷奶奶时,还挥舞了几次手臂,一步三回头的样子。
晚上,我冲上铺的二哥问:今天爷爷和奶奶跟你说了什么?
二哥身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静了好半晌,才鼻子不通气似的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
我对二哥故作高深的回答很不满意,伸出脚朝上铺踹了两下。
二姐那会儿上小学五年级,有天放学我看见她照着镜子正朝头发上扎红头绳,那条红头绳很显眼,鲜艳得有点刺眼,映得二姐的一张小脸也红扑扑的。二姐见我望着她,她转过身子,把那条红头绳在手里抖了抖说:你知道这是谁送给我的吗?——是奶奶送给我的。二姐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瞪大眼睛说:你见到爷爷奶奶了?二姐抿着嘴一边笑一边说: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胡同口,一放学就看到了。
二哥和二姐都见了爷爷奶奶,就我像胆小的老鼠一样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④再一次见到爷爷奶奶时,我大胆地走过去,显然,这有点出乎爷爷奶奶的意料。爷爷还把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奶奶又揉了揉眼睛,伸出手在我头上摩擦了一下,颤了声说了句:三儿……我看见奶奶湿了眼睛,眼泪含在眼圈里。爷爷也咧着嘴,热气从缺牙的嘴里呼出来,黏稠着扑在我的脸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讲述了别人家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的故事,与“我”家的家庭状况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给读者展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C.对于“我怎么没有爷爷奶奶”的问题,二哥想要阻止“我”又怕被父亲发现,而父亲没有看“我”,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
D.小说未明确指出写作背景,却通过“下乡”“军区大院”等词暗示了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似乎也是“父子”关系尴尬的缘由。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似乎与生俱来”强调了“我”作为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懵懂认知。
B.句子②母亲的目光既有对“我”的责怪,又透露出母亲对父亲的父子关系的无奈和难受。
C.句子③中“听二哥说”可见二哥一直关注着爷爷奶奶,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
D.句子④中“我”的“大胆”与前文形成照应,反映出“我”对爷爷奶奶态度的改善。
8.二哥曾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句是“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请分析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二哥的心态。(5分)
9.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这一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谈谈这一叙述方式所起到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往岁,友人以白磁①缸一口见遗。体圆,而资极莹彻,高尺许,径一尺有半,中可贮水五十升。汉人谓玉晶盘与冰同洁,兹庶几焉。验之,盖正德间器也。未几,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客不自知其名,予曰:“此玉华石也,出将乐洞。”虽工人稍斫,其初而天造奇形故在,巉岩礌砢,片片可镜。其阴则斗削壁立,上下两空洞,有含烟出云之形,即《小山赋》不尽其奇矣。因以布十匹易之,客大溢所望而去。
顷予抱病溽暑喘息如焚思欲登雪山而浴冰井不可得,因取玉华石置左,名之曰“雪山”,白磁缸置右,而实以清泉,名之曰“冰井”。乃布竹榻其间,朝夕养疴,偃仰坐卧焉。遂觉暑气渐微,凉意渐洽,泠泠然爽致宜人。间起而摩挲之,则倏然山欲雪、井欲冰也。
已而自笑曰:“炎方六月,何自有冰雪哉?夫霄壤之间,凡可强而名者,借也。而吾以其不可名者寄焉,亦借也。岂惟拳石勺水为然?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天地且尔,又何一物非借乎?乃予之左雪山而右冰井也,亦象其形而借其意耳。《汉书》云:‘清室则中夏含霜。’夫室可霜也,安见山不可雪而井不可冰乎?”客有闻予言而叹者,曰:“信如子言,不知真之为借,借之为真矣。”
(选自《甔甀洞稿》,有删改)
材料二:
董偃②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锦也。石体甚轻,出郅支国。上设紫琉璃帐,火齐屏风,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侍者于户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侍者乃却扇,以手摸,方知有屏风。又以玉精为盘,贮冰于膝前。玉精与冰同其洁澈。侍者谓冰之无盘,必融湿席,乃合玉盘拂之,落阶下,冰玉俱碎,偃以为乐。此玉精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
(选自王嘉《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磁:旧同“瓷”。②董偃:汉武帝的弄臣。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顷予A抱病B溽暑C喘息D如焚E思欲登雪山F而浴G冰井H不可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与《蜀道难》中“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巉岩”意思相同。
B.偃仰,这里指安居、休息,与《项脊轩志》中“偃仰啸歌”的“偃仰”意思相同。
C.中夏,也称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后也指盛夏。
D.文,指花纹,与《论语》中“质胜文则野”的“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井”其实是朋友丢弃的大概是正德年间的白磁缸,缸体呈圆形,因为看上去和冰一样晶莹透明而被“我”称为“冰井”。
B.客人出售的玉华石保持了天然的奇特造型,即便是《小山赋》也不能尽显其妙,“我”以超出客人预期的价钱买下,后给它起名“雪山”。
C.材料一以“我”为收藏的玉华石、白磁缸命名并自得其乐的故事,总结出“借”的意义,既有生活情趣,又富哲理思索。
D.材料二通过侍者的眼神、举动间接描绘出火齐屏风的剔透洞亮和玉精盘的洁澈:以手摸,方知屏风;用手拂,方显玉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4分)
(2)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4分)
14.材料二写汉武帝弄臣董偃的日常生活以寄寓贬斥之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秦州杂诗(其十五)① 杜甫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②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③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④毛斑。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因安史之乱,杜甫辞去朝廷官职,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此诗即他到达秦州暂住东柯谷期间所作。②塞门:边关。③庞公:东汉末年隐士。④镊鬓:拔掉鬓角上的白发。古人为出仕而常有此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还没来得及泛舟大海,就已经陷身于无尽的战火之间。
B.“悠悠”本指从容自然,此处为反语,指诗人四处奔走躲避战乱的惊慌窘态。
C.颔联明写风吹叶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实则抒无奈漂泊的凄凉悲切之情。
D.颈联用典,借用阮籍的任性不羁和庞公的隐居选择,为尾联表白心志张本。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的这一行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不乏摹写声音的至文,其想象之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李凭箜引》中的“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路径,在传统的文献记载体系中虽有线索可寻,但掺杂了大量神话和传说色彩。如何来一番沙海沥金式的系统梳理,重构文明史观,考古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进作用。走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方面要承认古史传说资料错综复杂、真伪参半;另一方面也要用科学的治史方法去伪存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素地”,对此,前辈学人为之做出了诸多努力。
①通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②一系列史前考古的重大成就证实了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③还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展示出我国存在以考古学文化为基础、以区系类型为枝干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④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⑤人们认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诸多考古学文化,⑥打开了一扇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国远古文化来龙去脉的大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考古学飞速发展,在建立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基础之上,开展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历史演进路径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研究等重大科学实践和多学科联合攻关,正在逐步实现考古学与文献学、自然科学之间紧密结合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宏大目标。
18.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在意义重大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几代考古人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至少两个成语,拟制一副对联,表达对考古人的赞美之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无糖食品有甜甜的味道,但所含热量很低,因此颇受减重人群的欢迎。然而,有人称无糖食品有一个大“坑”——吃了就会引起腹泻。实际上,无糖食品指的是没有添加蔗糖或葡萄糖的食品,对应的人群是血糖失稳或需要控制碳水摄入的人。很多无糖食品会添加代糖,代糖种类很多,但是 ① ,引起腹泻的主要是糖醇类,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乳糖醇等。而且每个人对糖醇的耐受量不同,有人即便食用糖醇类无糖食品也不会发生腹泻。
糖醇因为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会滞留在肠道中,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让堆积在结肠里的粪便水分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喜欢糖醇,因此微生物大量发酵使得肠内产生大量气体。在水分和气体的双重作用下,就会引起腹泻。
不同的人对于糖醇的耐受量也不同, ② ,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超过48克麦芽糖醇才可能出现腹泻,而儿童摄入15克就可能出现腹泻。
20.文中的破折号可以用别的标点符号替换,句意依然流畅。请写出两种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词语“沙海沥金”“喜欢”都有增强文学效果的作用,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它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4分)
(1)如何来一番沙海沥金式的系统梳理,重构文明史观,考古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进作用。
(2)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喜欢糖醇,因此微生物大量发酵使得肠内产生大量气体。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