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
清明时节,祭奠先祖是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文化。清明除了上香祭祖,一家人也可以和朋友结伴踏青,领略自然风光,采撷趣闻逸事。此外,我们还可以到陵园凭吊先烈,追思他们的业绩,珍惜今天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清明过后环境污染了,清洁工的强度增大了,留给人们的是另一种伤痛。以往一到清明节就会看到许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铺满了垃圾,塑料瓶、鲜花包装纸、废纸,甚至还有焚烧“冥币”留下的黑灰堆。风一吹,黑灰满处飞。扫墓者随意丢的垃圾,不但影响环境还增加了火灾隐患。清明节前后天气干燥,又是森林火灾高发的时节,所以更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钟。作为我们中学生,清明节放假一天,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更应该倡导文明行为,更应该是有一种文明心态。
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人际纽带。追思亲人,我们更应注重精神上的纪念。想一想他们的为人品行,表一表他们的`在世功劳,说一说他们的哺育之恩,从而不忘记先人的艰苦创业,珍惜家庭的和美。 寄思故去的亲人,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用来教育后人,倡导一种感恩的美德。工作在外的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说些暖心的话。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帮爸妈干些活儿,节日里多陪陪家人,学会感恩和报答。
朗日皎月共气象,松柏河山寄思念。本周五,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了,如何使这一传统民俗过得更文明,让我们大家从自我做起,使这个清明节更有意义更文明。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篇2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篇3
云遮艳阳雨绵绵,湿红落英惹人怜。往年的清明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着迷蒙黯然的气氛,勾起人们的忧愁和悲伤。幸运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终于肯放了一点晴,我们一路人,出发准备去扫墓,但更多的是兴冲冲地去寻觅春天的芳踪。
车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将我们包围其间,田野里的油菜花衬着天空的光辉,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堂皇,没有玫瑰那样绚丽。没有工笔雕琢的刻意,也没有浓墨重彩的痕迹,只轻轻几笔,就勾画出春的律动。多想驻足,漫步到那无际的花海中去啊。但是还有任务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来沿途会遇见更多的春景。下了车,一棵桃树,终于来到我的眼前,粉红的花儿,已经被昨日的雨浇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个个含羞娇美的女子,纷纷投来盈盈的笑意。
走在记忆中的崎岖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个山陵,两旁仍是一年四季清丽的草儿,还有点点细细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黄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散落在草儿之中,交相辉映,一片繁盛景色。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边有一些棉菜,说是可以做清明团子的东西。在绿叶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层绒毛,这样看上去好像是银白色的,绿叶之间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黄色的。我弯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软,那么娇嫩。我们埋头摘棉菜,虽说不是满载而归却也已是收获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经历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这里布满了杂草和一些蜘蛛网。大家都动起手来清理,我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罢了,还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软的泥土上,一种不知名的花儿映入眼帘,是白色长条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后来知道说这种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过后,我们就带着一路春色准备启程回家了。
远远地,挥手再见,春色明年我们再来。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篇4
“起床了,出发了!”爸爸打雷似的喊着。“今天是我的休息日,催什么!”我睁开蒙胧的睡眼,埋怨道。爸爸说:“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下乡踏青,顺便给你爷爷上坟,你去不去?”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怎能不去?我翻身起床,收拾停当后,出发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虽然遍地的油菜花令人陶醉,虽然花香沁人心脾,可还是抵挡不住我嘴里怨言:“早知道这么难走,我说什么也不会来的。”“怎么样?不行了吧?温室里花怎么能在大自然里生存?你还是在这儿等我们吧。”听着爸爸的话,我觉得特别刺耳,觉得他在嘲笑我。我不服气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一个劲儿地朝前走,心想:我就是累死,也不能让你小瞧我。倔劲来了,力气也来了,走起路来觉得轻快多了。
我已经超过爸爸妈妈许多了,可还是不停地往前走。只听见爸爸在后面喊:“到了,到了,再走就要开倒车了。”我停下脚步,转过身,仰着脸看着爸爸妈妈,“哼!看你以后还敢小瞧我!”妈妈看着我骄傲的样子,小得合不拢口,说:“激将法真管用,要不然,有些人可要哭鼻子了。”这时,爸爸可神气啦,打着官腔说:“这就叫因材施教,学着点儿。”我刚才的神气劲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虽然我中了“计”,可我明白了只要我努力去做,没有什么能难得倒我。
来到爷爷的坟前,爸爸栽的坟山树已经有碗口那么粗了,树叶儿像被冲洗过一样绿的发亮。坟上开满了嫩黄色的小花,它虽然没有菜花妩媚,却也娇小可爱。我正想摘一束带回家,被爸爸叫住了:“坟上的花草不能摘,花草茂盛,我们家才兴旺。还不快过来给你爷爷磕头,请爷爷保佑你健康成长,将来考大学!”
“爸爸,爷爷真的能保佑我吗?”我疑云满腹地问。
“傻孩子,这只不过是大人对你的期望。我们来上坟,你爷爷根本就看不见。上坟是我们这儿的风俗,是对死者的纪念。”爸爸笑着说。
爸爸把供果摆在爷爷坟前,点燃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才开始给爷爷烧纸钱,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看着爸爸严肃的神情,我也学着给爷爷磕了三个头。仪式结束后,我们坐在坟前的空地上聊天,爸爸给我讲了爷爷的故事。爷爷是一个木匠,十五岁是跟着一位木工师傅学手艺,那时的师傅可不象现在的老师,他们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思想的影响,只教徒弟一些基础知识。爷爷学了三年,什么也没学到,毅然离开了师傅,自立门户。爷爷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摸索,大胆地尝试,没过几年,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听了爷爷的故事,我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