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的作文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外公,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外孙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外孙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长。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贪图小利,一直为村默默的工作着,直至他死去。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但是我想,我对于外公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五年、十年,这种感觉还是没有减弱、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今天,又一次站在外公的坟前,泪光朦胧了双眼。透过蒙蒙的雨丝,只发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刚刚祖父还在给村里人写着春联,还在告诫村里年轻人别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还在为村里修缮祠堂用心操劳……一转眼之间,祖父就已驾鹤西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像雨中的水汽,无论我怎么抓,都已经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湿在掌心。这时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但外公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桢新陈代谢的生机景象,纷纷雨、滴滴泪交织在一起,滋养着我。
清明的作文 篇2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到江边祭拜我的祖祖,而今年的清明,我却还要祭拜那个在我心中印象模糊的爷爷。
爷爷生前没和我们住一块。原想让爷爷和我们一起住在景洪,可爷爷却怎么也不肯离开故土,怎么也不肯离开他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因为那里有他很多的回忆和留恋。这样,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会回老家看爷爷。
每次回去,爷爷总是坐在房前的椅子上,一个人发呆,见到我们回去就很激动,会急急忙忙站起来为我们搬椅子、为我们拿这拿那……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都留到我们回来再吃,哪怕留得发霉过期,让我埋怨,而爷爷总是在我的埋怨声中很难得的一笑。
我努力的想回忆起爷爷在我心中的点点滴滴,却只记得爷爷把他自己爱吃的菜留给我,可我却不爱吃,让爷爷感到不解和遗憾。只记得爷爷买纸炮给我玩,可我却不爱玩,还埋怨爷爷怎么不给我买一箱子烟花,爷爷吐吐舌头,好像说他没有那么多钱。只记得晚上睡在爷爷房间,因为我说讨厌房间的味道,爷爷第二天马上动手打扫房间,还从山上采回来好多很香的野花插在房间里,而我却问爷爷,你也爱采野花啊,爷爷笑了。只记得我随便说了一句想吃甘蔗,爷爷竟独自一人步行十多里去市场给我扛回一捆甘蔗,我竟说爷爷也嘴馋,搞得爷爷哭笑不得。只记得当我做错事情、淘气、不听话遭到全家责骂甚至要动武的时候,总是爷爷挡在我前面。只记得,我因为无聊坐在椅子上乱摇而摔了下来,爷爷却大骂买椅子的叔叔,说他没长眼睛竟然买回这样烂的椅子,把我这样好的孙子都摔了,甚至要让叔叔给我赔不是。只记得……爷爷有太多太多的好,可那时的我不珍惜,不知道体谅爷爷,现在爷爷走了,我想珍惜想体谅,却找不到爷爷,只好对着清明的天空低语。
爷爷,我好想念你!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你爱孙女的心了,也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了,请您放心吧。
我知道上帝会照顾爷爷的,因为爷爷好,爷爷善良,上帝会让爷爷在天堂过得快乐的。
清明的作文 篇3
寒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和表妹到开封有名的"清明上河园"。
来到“清明上河园”大门口,只见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正笑眯眯地向大家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开封有名的清明上河园!”。
进入大门,只见两旁挂着红灯笼,喜庆的很。在往里走,各式各样的民间“杂耍”表演精彩纷呈,特别是“狮子滚绣球”,更是引人入胜,只见身披金色舞衣的舞狮艺人不断的辗转腾挪,整个表演可谓是配合默契,浑入一体,活灵活现。刚开始,那几只狮子一会儿抬起前爪,摇头晃脑地朝观看节目的游客们走来,好像在向大家问好;一会儿调皮地跑来跑去,相互嬉戏,十分可爱。过了一会儿,只见几位小学徒抬出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又滚出一个大绣球,然后把绣球放在木板的一边,先是一只狮子踩上绣球,而后前脚朝天,只用两只后脚踩动绣球,把绣球从长条形的木板一头滚到另外一头,接着是两只、三只,一直到五只狮子踩在上面滚动绣球。惊险刺激的表演让所有的游客看得是提心吊胆,却又赞叹不已。
表演结束后,前面还有一个凉亭,走进去,旁边有一个不停转动的大水车,水车带起的水流犹如一根根柱子从空中掉下来,巨大的声响让游客们震耳欲聋。水车的旁边是一个清澈见底的蓄水池,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里面嬉戏翻腾,自在的很。除了这些,园子里的许多地方都让人印象深刻,如展现北宋时期婚俗的表演“王员外招亲”、展现当时整体社会状态的“梦回千年体验馆”等等。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融历史和景观于一体,真是一个让人留恋忘返的地方啊!
清明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祭祀、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去给我的太爷太奶奶扫墓祭祀,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奶奶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奶奶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奶奶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爷太奶奶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奶奶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等扫墓祭祀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小红军。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的作文 篇5
初春时节的细雨,伴随着清明节静静地下着。天空低沉着,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心里是无尽的悲伤;伴着林里的鸟叫,本是清丽的风景却给自己又增添了一份惆怅;这个清明,注定了我的忧伤。
祖母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屋里仍是有那股如往年一般的清香;春风依旧,可却已物是人非;老屋现在已经不住了,到处都堆满了垃圾。望着望着,眼泪就下来了。还记得在这里,我们孩子的欢笑声还在,地方虽然小又简陋,但是却有股野趣。在大大的房子里,反而如在城市里般,还少了城里的热闹。记得年年我们几个孩子总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祖母给我们搬来椅子,大家坐在前面吃着清明馍馍。在山上扫墓时,放着鞭炮,孩子们喜欢装着害怕,一个个抢着往祖母怀里钻。
今年大家格外的沉默,一个个不吵也不闹,安静地走到祖母的墓前,一个个都闭着眼睛,跟祖母讲着自己心里的话。总是觉得祖母还在,还在声声念念着叫我不要挑食,叫我吃饭;那些时候还是浮在眼前,走不开。可人已经走了…只是希望祖母在天上,不会再受病痛的折磨了。鞭炮放响,心里的痛一阵阵袭来,这个清明过得好悲伤;每次梦回,梦见祖母,泪浸湿了枕头。
乡村里的清新扑面而来。村里的人过来看了一眼,帮忙垫了黄纸道:“走都走了,还是别太伤心了。”抬头,望着天空,让眼泪回到眼眶中,静下心来,好好体会这乡村景色。
草沾湿了身体,树木从头到尾透着一股苍老又是一种新生。天空其实还是明亮的,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纯蓝的感觉突然有股明媚。或许,我们该好好地去观看世界,好好珍惜站在这里的一分一秒。
请让这股忧伤,随着清明的过去随风消逝吧。
朦胧中,似乎有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祖母,走好。
清明的作文 篇6
他有着端正阔大的鼻子,厚嘴唇,一双明眸眉清的眼睛,苍苍的白发,看上去挺高大威武。他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师。
他是一个既和蔼,但却在日常生活中对我及其严厉的人。他要求我从小就得培养学习兴趣。从我四岁时开始,他就天天教我背唐诗宋词。印象中,我背的第一首诗是“诗仙”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祖父教我读完后,便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地说:“这首诗是李白在外面思念故乡时所做的一首诗。在外面待久了,总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我以前在外求学,刚开始,当地的人文历史和优美景色都很吸引我,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可日子久了,却愈发想念记忆中的故乡,想念老母亲做的饭,想念我那左邻右舍们。这时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才是最珍贵的。”
起初,我不太理解祖父说的这番话,总觉得哪里生活不是生活。但现在我也在外求学了,我才真正明白祖父说的那番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每到节日,我就愈发想念我的故土,想念我那些儿时的玩伴。
除此以外,祖父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生活经验,分享了他的许多人生故事。他还要求我每天花半小时来阅读,坚持每天写日记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谢谢您,祖父,谢谢您的严格要求,才有现在勤奋好学的我。
祖父不仅是个既严厉又和蔼的人,还是个老实敬业的人。
听祖母说:“三十多年前,祖父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因刻苦工作,老实做事,不久就被推选为副校长。在当时的年代里,老师的工资很低,祖父担心教师们因工资低而无心教书,便卖掉了家里的一些贵重的财物,将卖来的钱财作为工资派发给教师。以此鼓励教师们认真教书。
祖父在的时候,常常教诲我说:“做人要诚信,做事要踏实,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尽责。”这既是他对我的要求,也是对我的期望。祖父,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谨记您的教诲,砥砺前行。
祖父不到古稀之年就去世了,也许是
清明再一次带着哀伤静静的向我们走来,这一天纷飞的细雨打湿了鲜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让我们忍不住泪下,雨与泪连在一起,流向了我们九泉之下那安睡的亲人。
点燃蜡烛,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让我们深切缅怀我们永远在天堂的亲人。老天又在哭泣,不知是不是为那些逝去的英灵悲哀?可我还是祈求这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捎去我对您的思念,捎去想对您说的话语,捎去我那些纷飞的祝福和梦魇,愿你们知道我们一切安好。
万物皆有情!这话不错,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公鸡一声长鸣打破了宁静,不仅惊醒了许多梦中人,更是对无数的灵魂致以最崇敬的敬意和怀念。柳树垂下头,小草弯下了腰,花儿们的脸上犹存着浅浅泪痕,跳起了送别的舞蹈,追悼逝去的人。淡淡的清明节余香,为这个节日又蒙上了一层悲凉,让我们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使他们不再孤冷。
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叮嘱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可已触及不到,有时半梦间还在跟他们坐在竹椅上谈历史、国家,听他们讲奇妙的民间故事,可醒后那竹椅都落满了一层灰。清明,这个有灵性的日子,不仅给了我们剪不断理不清的情感,还给了我们烟雨朦胧般的情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留下这样一句千古名诗寄托思念,而我们也只能默默站在坟前,点燃一沓纸币,让悲伤化为思念,在天空飘旋、飞散……
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了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多少触及不到的人和事,已渐渐远去,多少不离不弃的亲情,都成了追忆和怀念。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时光仍在前进,生活还在继续,日月轮转交替,化土随风,人生像河水逝去的不会再来,活着的人还是要走下去,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天上人间,一切安好!
积劳成疾吧。祖父,愿你在那边一切安好。
清明的作文 篇7
清明节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祭奠祖先悼念亡者的日子。
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人们除了扫墓以外,还可以上山踏青或者到野外放风筝等等。清明节,我们全家都要去为祖先扫墓。我们坐了将近40分钟的车,来到祖坟所在的山坡上,各自拿起镰刀、锄头和铁铲,为祖坟添新土和除草,不一会儿工夫,我们便汗流浃背,祖先的墓碑被我们扫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扫墓当然少不了我最爱吃的五色糯米饭,有黑色、白色、紫色、黄色和橙红色,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染料全都是纯天然的植物,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紫色糯米饭。香喷喷的糯米饭摆在墓碑前,周围摆放的还有公鸡、金猪、鱼肉和小虾米等各类祭拜的美食。摆好祭拜的东西之后,我拿了点燃的香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拜了又拜,对失去亲人感觉到伤心难过。
拜好以后在附近逗留片刻,和祖先一起分享我们带来的美食,浓浓的糯香味扑鼻而来,勾起了我对外公的思念。虽然身旁有很多其他的坟墓让人胆战心惊,我有些害怕,但周围不停地传来不同小鸟清脆的叫声,它们仿佛在鼓励我:“不要怕,不要怕,我们陪着你!”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
祭奠仪式快结束了,我们开始烧纸钱和其他必备的物品,火辣的太阳,把我的小脸晒得红彤彤像个苹果似的。妈妈忍不住在我的小脸上亲了又亲。在离开之前,我们把垃圾统一放在一个袋子里拿到指定的地方处理,检查好火烛完全熄灭后,做好环保和防火工作后才离开。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在每年祭拜完后也能做好环保和防火工作。
今天真的让我难忘极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不停地在我脑海里回荡。
清明的作文 篇8
年年清明。作为一种兼具节气和节日的日子,清明是有意味的,它像一只瓷器,透着古旧的青色,伴随微风细雨,把古典的气息洒落人间。
每到清明,吟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像是嚼了一颗熟透的青梅,从唐代的那根枝梢上跳出来,湿意融化在口并打动几欲钝感的神经。
吟诗、度日,一年复一年。历经百转千回,青果已酿成美酒。牧童何在?酒家何在?不知当年杜牧经过池州的那座杏花村是否仍在。而今,人们对清明的吟诵又有新唱词:“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多美啊,这是一首追忆恋人的歌曲,歌手许嵩借雨滴,搭建了一座天堂与人间的桥梁,在回忆生者当年的美好。都说天若有情天亦老,那纷飞的细雨,多像天空的泪水,多像长眠的逝者撒播对人间的情。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回到故乡,祭祀祖坟。我的爷爷是个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的农民,乡野倾洒了他的血汗,他的精气。吸一口山风,抓一把黄土,我仍能感觉到他的气息。
风吹田野绿,梅开小院春。不走出去,怎知春色如许惹人醉。油菜花尽情铺展着金灿灿的地毯,那一眼望不尽的花海,是否从地头一直延伸到了天际?层层山岭氤氲在烟雨中,是素色的,还没完全苏醒过来的样子,可以藏纳许多的故事和柔情。青草半绿半秃,挣扎在泥土里,叶片初生,不很朗润,却让人欣喜。它们是不是在等一场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清明的雨是青色的画笔,勾勒出天高地远的空旷,平复了尘世里杂乱的脚步。炊烟袅袅升起,那一座座土丘,是亲人住在我们心上的小屋。这朦胧烟雨,是一幅笔端蕴秀的诗笺,是一绾天上人间的心结,是一则隐藏千年的誓言。它打湿了情愫,打湿了肺腑,让我在墨色浸染处,遇见眼带笑意的你。
清明的作文 篇9
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节时因不能够回家扫墓,独自一人在异乡路上奔波,而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表自己此时的心情。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流传至今。
今年的清明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们一家步行来到了一座山前,这座山我来过很多次,但都是每年清明的时候。山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墓,我们来到一座坟前,却发现我的阿姨已经开始给坟墓除草了,我们便自动加入了扫墓的队伍。妈妈告诉我,那座墓有两层,上边葬着的是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下边葬着的是我的外婆。在我的记忆中我只见过我的太奶奶,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只有她坐在家门口的那张椅子上等着我们回家的样子。至于我的外婆和太爷爷,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我忘记了他们,还是根本无缘相见,我也无从得知。
在他们的坟前,还长着两棵十分茂盛的树,它们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绿叶,但在这些绿叶中总夹杂着几处枯枝,我喜欢将上边的枯枝从树上摇下来。我随意地从路边捡了一根长木条,往树上一打,便落下许多枯枝,若将它们换作是雪,那也得是鹅毛大雪。
清明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还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当然也有不少的习俗。
在每年清明的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扫坟墓,是表示对死者悼念。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荡秋千、踏青、放风筝、戴柳等习俗。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扫完墓后,我们来到了外公家,那时已经是中午了,在吃午饭之前,妈妈和阿姨们总是会准备一些吃的,比如青团、粽子、虾、苹果、糕点什么的,将它们摆在桌上。记得很早以前妈妈说过,那些都是供品,是给外婆他们吃的,我们要在他们吃完以后,才可以吃。要是趁大人不在偷吃,那便是对那些过世的亲人的不敬,若是偷吃时还被大人们抓个正着,那可就不是一顿教训这么简单了。
渐渐地,太阳已经开始西落,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这回家的路途中,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太奶奶那慈祥的面庞……
清明的作文 篇10
今天是清明节,我一天的故事开始了。
早上,起床干好一切后,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四周一片寂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到哪儿去了?去山上扫墓了。扫墓的人一定十分伤心,回忆起之前亲人对自己的好,而他们却已离开人世。那种悲伤,如果没经历是无法体会到的。
整个上午,我觉得清明是静寂中带些伤感的。
下午,妈妈在进行一项艰难的“工程”——做清明饼。做清明饼?不就是把馅放在面团里,再放进锅里煎就可以了。这看似简单,对于没有试过的妈妈来说可也是大难题。先把馅炒熟,接下来再和米粉,这可是很重要的步骤。如果太硬,不好吃;太软,又不好煎,真是“一举两难”。好不容易包好,开煎了。妈妈以为水要烧干清明饼才好吃,谁知蒸过了头,烧焦了。看着那黑乎乎的一片,闻着烧焦的气味,我顿时没了胃口。后来,奶奶回家了。大家想:老将出马,一个顶两。还真别说,“一个顶两”是做到了。奶奶包的一个清明饼足足有妈妈做的两个大。结果,因奶奶做得太大,把锅粘住了,八个清明饼“手拉手”集体亮相。唉!三次都没成功。
人不可貌相,清明饼也不能貌相。虽然外表不怎么样,吃起来却能比过山珍海味。一家五口其乐融融,乐呵呵地吃着清明饼过着清明,周围也暖和起来。
整个下午,我觉得清明是愉快中带些暖意的。
一个事物,一处风景,一道佳肴,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也都可以给你启示,包括清明。
[优]清明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