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作文

| HT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分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分作文 篇1

今天是阳历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六。也是一个特殊的节气——秋分。

从字面意思便可知道,今天便是秋天的“中场休息”,过了今天,秋天就开始了“下半场”的赛程。

古人对秋分的感情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节气,因为,截至到今天,南方、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大都成熟了,这对于古代的农业社会甚至现在也是至关重要的。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这句词写出了“秋分”作为秋天分水岭的意义。从此以后气温下降,还会出现霜降。同样,杜甫的“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也说明了这一点。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秋分之时,夏天的一些特征仿佛还未消除,气温虽有些热,但俨然没有盛夏那么毒,那清凉的风中少了一些燥热,反而多了一些丰收的气息。

“屋头明月上,今夕又秋分”。秋分的到来,意味着中秋的脚步也逐渐近了。月朗星稀,一轮明月挂于黑夜之上,虽然不是真正的圆月,但仍透露出了团圆的气息。

元稹在《永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曾这样写道:“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颖,雷收震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燕,人心怎不惊?”这首诗将秋分的自然现象描写的很生动,将一个真实的秋分展示给了我们。此后,我们听不到雷声,只能看见大雁,好一派优美的风景。

秋分,将90天的秋季平均分,也让人民得到了丰收。我希望秋分不仅给我们带来丰收,还要带给我们快乐与希望!

秋分作文 篇2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作文 篇3

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许多人都在为了忙碌而忙碌。乐此不疲之际,往往忽略了自己心中的追求。因此,在并非觉得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之时,何不心止如水,让光阴停滞?为繁忙的生命留下一点空白,让真实的心灵在此涂鸦?

秋雨先生曾说过,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此时此刻,所谓生命的空白,或许就是一种"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云:圣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时候,生命需要隐匿,心灵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为未来做准备,在蓄势,蓄水以便开了闸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为生命留一点空白,我安静地想着。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告别忙碌的生活,淡而处之。生活的滋味,无非在于诗,酒,哲学,爱情,在空白的缝隙中,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生活却因此凭添了几分色彩。宛若一隐士,把酒黄昏后,看太阳从东而西,静观风起云涌,诗意地栖居。在我心里,唯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好比一块空白的印章,为生命烙下闲适的情操,拥有了闲适,才让我觉得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不安的世界留一点空白,哪怕只是一点点,却能挽救无数溺水的精神失陷者。

平静的天,平静的阳光下,我只愿悄悄地去向那瓦尔登湖畔,远远地隔着梭罗,轻轻吟唱着,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在为自己留下的生命空白里,涂上斑斓的色彩。

秋分作文 篇4

夜幕降临,中秋节的重要活动——“赏月”开始了。

在月光照耀的大地上,我们一大家人也摆出了桌椅,在小院里赏月。只见月亮慢慢从天边升起,深蓝的天空下,我们看着那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大地万物,似乎所有东西都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净化”着,显得更加地神秘,宁静。

月亮越升越高,光芒越来越强烈。我随手抓起一块月饼,轻轻咬一口,满嘴香甜,直入心扉,忍不住多吃几口,妈妈见了,说:“慢点儿吃,又没有人和你抢。”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吐了吐舌头就将月饼放在桌上了。

在我们都吃得饱饱的时候,姑姑说:“咱们来猜谜语吧,不然坐着也是坐着。”我拍了拍手,同意了。我十分激动,站起来说:“比赛开始,我先出谜。谜面是: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种天体名称)。谁知道答案?”大家都在沉思着。突然,哥哥说:“我知道了,这个谜底是月亮。”我鼓起了掌,说:“答对了,加一分。”接着是姑姑出谜。姑姑说:“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就送终。(打一天体名)。”我和哥哥抢着答题:“月亮!月亮!”哥哥毫不示弱说:“我也来一个,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打一天体名)”。我们一起说:“也是月亮!”好不热闹!

游戏中,我抬起头,看着月亮出神,我似乎看见了广寒宫前月桂树下嫦娥独自一人在叹气,她是在思念家人吗?周围的群星闪烁着,似乎是在安慰她。那些星星密密麻麻地布满在天上,发出柔和的星光,那星光与月光交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有山川,河流等风景。

我回过神来,一阵秋风过来,落叶从树掉下来,一股莫名的思家念亲之情席卷而来,难怪诗人们都说秋天是思念亲人的季节。我看着正在玩耍的儿童,又看看交织在空中的星光与月光,转身又投入了游戏中。

身后柔和的星光与皎洁的月光仍在交织着一幅幅图画,宁静的夜晚,在这光芒的交织下,慢慢盖上了一层淡雅、朦胧、神秘的面纱……

秋分作文 篇5

今天是公历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这就是“秋分”到了。当天早晨6:00日出,黄昏18:00日落。秋分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和春分遥相对应,这两天“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大早,我和爸爸去医科大学去游泳,走在马路上,我感到非常冷,爸爸说:“今天是秋分”。听爸爸一说我忽然想起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作的,诗名叫《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说巴山夜雨时。

秋分是一颗信号弹,告诉我们天气冷了,该多穿衣服了;秋分是一张小纸条,告诉我们秋天到了;秋天是一句悄悄话,你要是不仔细听,就听不到它在说什么。

秋分作文 篇6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恰逢中秋佳节,此时全球华人的心情也必定高涨,兴奋,正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传世佳句,中秋,这个节日因此增添了几丝文学的气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在我们学语不久就会背诵的《静夜思》,更可说在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抬头看那一轮明月之时间心中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家乡。这油然而生的对家乡的眷恋,正是文学的力量。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七月十五,九月十五的月亮也许和八月十五的月亮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正是因为这秋高气爽日,人心,那一轮心中的明月于天上高挂的明月相照应不禁使人觉得八月十五的月亮最亮,最圆。文学的力量改变了人心,改变了月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每当人们望着这天上的明月之时,这阴晴圆缺,难道不也正代表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吗?

文学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当一代又一代的文豪们吟下千古名句,创下万年佳篇之时,文学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登上泰山之巅,何人没有感受到这“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当我们漫步与白堤,何人没有感受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好场景?当我们在困难险阻后看到一丝希望,何人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当我们受到了母爱的滋养之后,何人又不曾感受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暖?

经典的文学就是如此一点一滴地沁入人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因文学而增添了一份色彩。

文学确确实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又是在这个节日里,我看了一档美食节目,节目的名称叫做“鲁迅笔下的绍兴味道”,这一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这是《孔乙己》中的一段话,正是因为这文化给予人的力量,使一碟普普通通的茴香豆有了特别的底蕴。正是这一代代的文人巨匠,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文化的气息。

而没有一点文学的人,心中总是缺少一种内涵,心中总是遗失一抹色彩。而他所追寻的也许正是文化,正是文学给人的力量,文学给生活的缤纷多彩。

语文学习不是一夕一朝就可成就的大业,而是日积月累,滴水石穿的的文化精神。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又能有多少经典流传千古?可是这些举世无双的经典,又能有多少中国人不受其影响?文学就在你我身边,文学无时无刻改变着你我的生活,文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20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