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

| HT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节,我一天的故事开始了。

早上,起床干好一切后,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四周一片寂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到哪儿去了?去山上扫墓了。扫墓的人一定十分伤心,回忆起之前亲人对自己的好,而他们却已离开人世。那种悲伤,如果没经历是无法体会到的。

整个上午,我觉得清明是静寂中带些伤感的。

下午,妈妈在进行一项艰难的“工程”——做清明饼。做清明饼?不就是把馅放在面团里,再放进锅里煎就可以了。这看似简单,对于没有试过的妈妈来说可也是大难题。先把馅炒熟,接下来再和米粉,这可是很重要的步骤。如果太硬,不好吃;太软,又不好煎,真是“一举两难”。好不容易包好,开煎了。妈妈以为水要烧干清明饼才好吃,谁知蒸过了头,烧焦了。看着那黑乎乎的一片,闻着烧焦的气味,我顿时没了胃口。后来,奶奶回家了。大家想:老将出马,一个顶两。还真别说,“一个顶两”是做到了。奶奶包的一个清明饼足足有妈妈做的两个大。结果,因奶奶做得太大,把锅粘住了,八个清明饼“手拉手”集体亮相。唉!三次都没成功。

人不可貌相,清明饼也不能貌相。虽然外表不怎么样,吃起来却能比过山珍海味。一家五口其乐融融,乐呵呵地吃着清明饼过着清明,周围也暖和起来。

整个下午,我觉得清明是愉快中带些暖意的。

一个事物,一处风景,一道佳肴,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也都可以给你启示,包括清明。

清明的作文 篇2

时光像飞箭,又清明来,沐浴着春风,我百感交集,回忆。

那的我才3岁,大姨也还健康。儿时的我,天真而活泼,大姨常抱起我,把我揽在怀里,婆娑着头,乐呵呵地说:“宝宝乖,宝宝乖。”我的怀里扑腾着,不停地动来动去,大姨也不生气,把我沙发上,守玩,我笑啊、跳啊……

转眼,我长大了,大姨却因年迈无力而患上了脑瘫,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20xx年10月,她——常与我相见的大姨,永远地闭上了她慈祥的双眼,当我听到噩耗时,我才我淡称呼—大姨,我才深知爱么,所不解与疑惑,刻在了照片上大姨永不流逝的笑容里。我次感到遗憾:我没能在大姨弥留之际献上微笑,哪怕,她此时陷入昏迷!我我和大姨的故事,所剩无几的故事,也多是外婆,当时的我,稚嫩而不懂事,,我才明白:大姨很爱我!

我手捧鲜花,她的坟前,泪水流过脸颊……

清明的作文 篇3

她最终还是走了。

我们留不住她。

留不住。

想我们前一天去看她。她侧躺在病床上。手上输着液,鼻子上还通着氧气。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眼睛睁得很大很大。她是在想努力看清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吧。

走进去。空气都凝重了。小小的病房挤了二十几号人。有些人一走进去就哭了。

她的眼神是茫然的。却努力地睁到最大。她妈妈说在之前她眼睛都不睁开的。我们来了才睁开一下。

大家一句一句地说着话。我趴到她耳边悄悄跟她说,我和冬瓜后天还来看她。她艰难地点了点头。

没想到。她竟然等不住了。竟然等不住了。

那天人那么多,什么话都没来得及讲,怎么就不给我机会了。

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怎么就来不及了。

怎么就可以先走了。

在那个世界。你会感到孤独的。

以后,我们身边再也没有翁倩文这个人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能想象的事实。

两个月来的第一面竟然成了最后一面。记得当时我走进去,走到她面前,然后我握住她的手,本来她的手放在比较里面,也很艰难地将手移出来。当时因为刚从外面进来,我的手是冰冷的,她因为一直躺在病床上,手是温暖的。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就将手缩了回来。后来大家一个个地走上前去鼓励她,我退在外面。当我好不容易将自己的手弄暖了再想去握她,老师已经让我们走了。

想不到。那一次不温暖的握手竟是最后一次。

再也看不到她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再也没有机会了。

怎么生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呢?

昨天我们都去医院看她,今天却要商量去公墓看她了。老天啊!你太残忍了。

前一天晚上还幼稚地许愿说要让她好起来。可是现在……

对于生命,我们都显得这样无奈。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有酒。饮尽它。

奈何桥有汤。饮尽它。

遗忘!

一路走好!文!一路走好!

记住,你的身边有我们。永远有!你不会孤单。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

留不住的是人。留不住的是你。但是请你记住。爱永远都在。

我们活着的人。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失去后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拿来珍惜。

这个清明节,是我们305班每个人心中的痛。在这一天,我们身边的一员——翁倩文,因为肺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想不哭泣。无奈眼泪自己夺眶而出。

清明的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将至,又将迎来“扫墓”高峰。这个日子除了缅怀已逝的亲人外,其实还有着其他的含义。《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因此得名。在这个“气清景明”的时节,一些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给清明节“扫墓”带来了阴影和悲剧:20xx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台州酿成森林火灾120多起,致8人死亡1人重伤,过火山林面积3.5万亩,教训深重,至今不忘;20xx年3月23日,天台县从下午1时至5时20分,就有6个乡镇街道因扫墓用火发生了14起山林火灾,其中一名75岁的老汉不幸被烧死;20xx年3月30日中午,昆明安宁的王开富上坟祭奠亡故的亲属,其在一处坟前焚烧冥纸时,不慎引发山火,致使当地草铺三家村至温泉官庄一带发生森林火灾,大火直到4月1日才被扑灭。此次火灾导致经济损失260余万元, 最终,法庭判决被告人王开富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这些触目惊心的清明节祭扫悲剧,无疑是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敲响了不文明祭扫的警钟。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人们用上坟扫墓等祭祀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根据《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清明期间市民进山扫墓,一定要文明祭扫,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要在林区进行烧纸、燃放烟花、吸烟、野炊等活动。对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严格监护,防止玩火弄火引发的森林火灾。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祭祀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告别烧纸上香等既容易引起火灾、不安全又不环保的传统祭祀方式,追求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时尚的祭祀方式。

清明节,如何形成“文明祭扫”之“清风”呢?有七种文明祭祀方式可供选用:一是音乐祭祀,以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来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二是网上祭祀,可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三是鲜花祭祀,祭祀群众可采用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来进行祭祀;四是植树祭祀,群众可以用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既环保无污染又具有纪念意义;五是放飞思念,可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等活动进行祭祀;六是召开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家庭成员观看,追忆逝者;七是洗墓祭祀,家属可将逝者墓碑进行清洗,以表达思念之情。

事实上,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各地森林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更多的森林防火工作,实际跟上山的扫墓市民以及赏花游客息息相关。在这种背景之下,文明祭扫不仅仅关乎扫墓者的的安全,更是关乎森林的安全。让全社会形成“文明祭扫”之“清风”,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文明的进步,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基。文明祭扫既是对故人的英灵慰藉,也是对晚辈以身作则的行动教育,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保护、对公共财产于他人生命的最好保障。

清明的作文 篇5

  一

听说清明节我要回去,远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两天回家,默默的准备着上坟需要的一切,静静的等我回去。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好,路上行人懒懒的,散散的,并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味。随处可见行人手持祭品,一脸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坟头。

记得在老家的日子里,清明很少上坟,父亲总是在春节里带领我们漫山遍野的寻找已故亲人坟墓,逐个介绍,逐个的祭奠,逐个的吩咐我们记牢了。那时,年幼的我们只图好玩,并没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来,但凡老人们的心思,是害怕晚辈们的忘记。离开老家后,每逢清明节,朋友们纷纷的赶去上坟,回来后问我回去上坟没有,我无所谓的表现让他们着实的吃惊。当时我错误的以为:有父亲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猛然间,情感上的失落和对人生无常的体悟让我真切的体会了“子欲养亲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现在想来,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乡街上,弟弟带着侄子来接我们。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亲来接我们,估计弟弟是担心我们带着东西,离家久了已经不习惯走山路了,也许是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或许都不是——单纯的弟弟,我估计他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做人做事,顾及别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过分的在乎别人的脸色和眼神就过了,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做该做的、喜欢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迁就别人却勉强自己会痛苦,人生短暂,何必勉为其难的自寻烦恼。

回到曾经居住十余年的家里,一切如常,绿了百树,红了樱桃,老屋在树木环绕中显得那么的安宁,像是默默的等待游子的归来,无奈却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议第二天才去上坟。小孩们兴高采烈的玩起简单的游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恍然间感觉我们成人离那种简单的快乐越来越远,社会的大舞台让我复杂不起来,却也简单不了,复杂和简单之间,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超脱。

  二

一夜无眠,寂静的村夜多么的安详和淡定,如此的熟悉,心境因此就变得澄澈,生命的真实在于抱朴,在于喧闹中的安静。

清晨,静静伫立父亲的坟前,思绪茫然恍惚——岁月可以带走一切,包括我的父亲。前些年,总感觉孝敬老人有的是机会,孰料顷刻间已是阴阳两隔,父亲在里头,我在外头,再也无法交流,再无可能谋面,人生的悲哀在于该说的话没说和能做的事没做,等到想说想做的时候已经没了机会。因此,珍惜身边的、守住得到的、忘却失去的和争取可能的是一种不错生活态度。

静谧的夜让天阴晦了,山顶云遮雾绕,暮气沉沉,掩盖了春天的气息,凉风吹过,有一丝寒意。

年轻人总会错误的认为会有大把的时光可以供自己肆意的挥霍,努力的追求成熟,努力走向自以为是的辉煌,而老年人总是害怕岁月流逝,年岁的增长,因为这意味着逐渐走向枯朽,中年人置于二者之间,养家糊口和争取功名的压力并存,估计鲜有人会静下来思考一番这个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因为忙乱,因为习以为常,固执的做着舍本逐末的事情,就从来不肯给自己一个负责任的思考。我们该挽什么风,捧什么水,将自己涤荡?

父亲的一生很平凡,没有做过一件像样的大事,但是,父亲的一生都是在劳苦奔波中度过,记忆中父亲很少有荒废时日的时候,他的时间,总是安排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事情不一定有意义,反正做事的人感觉到有意义就行,只要不碍于他人,如果能够再给他人带来方便那就更好。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平生不曾宽裕过,却还不断的接济别人。大事也好,小事也罢,关键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别让时间荒废和空度就好。

“一切都会过去。”一生勤苦的父亲,满怀仁爱之心的他,安静的走完了一生,给自己的生命化了个简单的句号。如今的他,静静的躺在这里,如果人有灵魂,父亲的灵魂一定是安详和宁静的,因为他无愧于在世的这几十年。

鞠躬上香时,小侄子嫌我鞠躬动作不好,他耐心反复的示范,我还是做不好——这些年来,不屑于弯腰,以至于在该弯腰的时候动作也显得僵硬和不协调了。

做了一切,沉默良久,静静的离开,不想惊扰已经长眠的父亲。暮然回首,父亲的坟头已是花团锦簇,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簇拥在一起,远远看去,真假难辨,世事如棋,生死难料,父亲就这样被我们逐渐的疏离,或是父亲疏离了我们?

  三

既然来了,已故亲人,都该去看看,烧烧纸上柱香吧。

奔走在座座坟前,回忆起一个个的亲人。是的,他们只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能记住多少,全凭那不靠谱的记性。

十来天前,在一个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年老朋友的办公室里,见到两个女老人,颤颤巍巍的提个装了易拉罐、塑料瓶的食品袋进来,满面愁容,一脸苦相。坐定后,两个女老人说要告状,因为儿子儿媳妇辱骂殴打不赡养她们。她们想了很久,不敢来,害怕儿子儿媳妇知道后报复,还是两人偶然遇到一起,相互鼓励才想到寻求法律帮助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的社会,却有人还是生活在这个底线之下。她们一个76岁,一个77岁,食品袋里的东西,是她们一路拾来准备卖给废旧收购点的废弃物,所得将是她们的生活来源之一。

农村经济困难,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事并不鲜见。但对于已故的亲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逢年过节之时,到他们的坟前,表表哀思,自以为心到神知,随便祈求他们的在天之灵的保佑。其实这更加不靠谱,生为人子,何不在老人们生前的时候多为他们做点什么。对我来说,一切都来不及了。

打工所获远比种地强,所以,农村人远走他乡,这可以理解。弟弟说,今后的农村老人更难指望子女了。我疑惑的看着他。他解释说,不少的农村人在外打工,听说家里的老人病得不轻,一般也很难回家看望老人,都要询问旁人,凭借旁人并不可靠的判断才确定是否回来,而他们询问旁人的话就是:“死得了还是死不了?”

人终归都是要死的,但等人离世之后,再为了不变言明的面子问题,热闹的给老人送葬会有多大实际价值?但是,不善于深刻思索的人啊,总是在不断的犯着同样低级的错误。

害怕孤独是老人的通病,但越是害怕越加孤独。就在我们奔忙在坟前上香烧纸的时候,一个似乎并不认识的老人过来搭讪,依稀的记忆里,只能大概的回忆起他姓什么。老人说了很多,我们静静的聆听,感受着他的孤独。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还有谁会听他诉说?

  四

上完坟,了却了一桩心愿。春雨是时候的落了下来,云层压得很低,估计暂时晴不了。

是夜,雨,时断时续,稀稀落落的淋湿了睡梦。

清晨醒来,满眼都是新绿。泥土在雨水的滋润下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农人早已忙碌在田野,播种着一年的希望,尽管希望微薄,甚至已无必要。

弟弟洗过脸,执意要送我们。一路无语,到了街上。话别,看着弟弟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我知道,他要寻找他的希望,他的梦想,他将继续忙碌在工地,或是收获土地上那点微薄的希望。弟弟的身影已经模糊,我启动车,缓缓的驶往我要去的地方。

有希望就好,有目的地就好,各自趋向自己的方向,离别是永恒的人生主题。有亲情相伴,心有挂念,不随波逐流就好。

清明的作文 篇6

人生于天地间,戴天地之大恩,因该时时抱有一颗感恩的心。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些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回忆少年时,清明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的诗人,俯身向着一位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一边红旗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风筝一样,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渐渐地,清明对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越来越重。特别是外祖父离去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好。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下雨天。淘气的我跑到小山上玩,突然下起雨来,吓得我哭了,由于小山离外祖父家很近,我的哭声把外祖父引来了,他吃力地抱起我走下小山,雨水打在他身上,我却没事,之后,外祖父发烧了,羞愧之情布满我心头……

外祖父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因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这对于亲人就恰恰相反吧!不管时间过了再久,我都不会忘却,反而会变得更强烈。正因如此清明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

又是清明了,细雨来了,让这清明的细雨把我心中的感恩带给思念中的亲人吧!

清明的作文 篇7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题记

应是“一心苦读圣贤书”久了,亦或是今年的清明来得悄无声息,当我瞥见轻巧飞行的燕子时,我才惊觉:春色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

令人颇为诧异的,应是今年的清明破例遇上个大晴天,全然失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我已习惯了年年清明都逢雨,总觉得那雨是漫天飞舞的泪花,只有此种情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籍,所以今年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

这份心情与意境上的残缺,大抵只能用清明特有的美食弥补吧!正如宋朝王禹俏所言:“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清明除了迷蒙的烟雨,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比如江南吃青团,客家人吃艾饭,厦门吃薄饼,我们清明节是要吃鸡蛋的。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仅供玩赏。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希望能世代相传。

清明的作文 篇8

春暖乍寒时,又是清明。往年清明,只当是个踏青的好时节,一晃而过。今天才知道,我那逝去的亲人就站在清明里,讨我眼泪。不知是先人们的预测灵验还是上天有意找个潮湿的季节配合潮湿的心情,这几天天空一直被阴霾笼罩,看着这雨,听着这雨,心里面有说不尽的伤悲。毕竟是一个人,就一个人承担了罢!雨,是深刻的。

在这个充满回忆和思念的日子。坟茔上的鲜花把往事聚拢起来,轻轻铺展。爸爸音容笑貌恍若隔世又分外清晰。思念象一条虫,咬噬着我的心,我的泪就象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坠入土地。

我的奶奶,慈详而和蔼,她只会用她农村老人所有的方式,默默承受着一切的悲痛,这几年奶奶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是奶奶今生最大的痛楚,奶奶苍老了很多,脸上爬满了皱纹,我知道她牵强的笑容后面是对爸爸、二叔、小叔的无尽思念,母子连心,一年,二年.......弹指一挥间时间匆匆而过,很多伤心的往事历历在目,每年她都在这特有的清明节里准备香、纸,想着她的儿子们,想到这些我的心很痛,我知道我无法为奶奶做什么?这是一种感情,这是一种缅怀,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爸爸逝去后的清明,我的心情就变得很坏,这是个阴郁的季节,延续着我的伤感,因为这个季节本身就潮湿而阴冷。在我还小的时候,爸爸也会带着我去给太公、太婆、爷爷、大叔叔扫墓,懵懂的我只知道清明扫墓只是个形式,细雨飘零时踏青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还不知道如何伤心,出嫁后,也就给公公、婆婆扫墓,娘家的都爸爸承担了。

现在爸爸无耐逝世,山上的新坟添了一座又一座,所有的一切只有由我承担。又一年清明,又要扫墓了,七个墓穴,掐指算算,一天扫两个,放假三天都还不够,我这样一个女子是如何的无奈、悲戚!

这是个应当自省和深思的日子。亲人的眼泪,真诚而单纯,人走了除了怀念我们还应该努力的生活。我要仔细梳理,把那些落在半途的重担勇敢的背起,伤心也好,难过也罢,日子总在消逝……

清明的作文 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杜牧《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节,其实在我看来,清明,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法国作家(司汤达)精炼的墓志铭:“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生命就像是一朵花开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甜酸苦辣的生活,面对锅碗瓢盆的精彩,其实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就是为自己写下人生精彩浪漫的墓志铭。

长庭外,落英缤纷,姹紫嫣红;深闺里,泪眼迷蒙,凉了春夏,冷了秋冬。或许,一个天涯,一个海角,才有了心的错位。清明时节,垂柳依依,糜雨绵绵,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漫山遍野的怀念与追思,缀满青柳的枝头。阴冷的春风,萧萧瑟瑟,凄凄摇落灰濛而久远的记忆;薄凉的扉雨,淅淅沥沥,裹挟着厚重而不老的情丝,迷乱了行人的脚步,荒郊野外,但闻幽怨的艾香,不见桃红杏白的繁华。

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燃一卷诗语,划过红月亮的唇边,寥寥青烟缠绵了一树的温柔,忧伤蒙上美丽的面纱,当期盼熬成泪水划过脸颊的时候,醉了的身影布满梦的每一个角落。

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束一屡不眠的月光,搁置心房,临窗而望,让墨染的心事,在经年等待中,开成朵朵洁白的莲,逾越的零点,体温,在无垠的月色下盛开一季繁华。

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划一叶轻舟,徜徉在融融月色里,在心海深处漾起圈圈涟漪。低眉浅笑之际,静候这一场千念爱恋,粉墨登场。细碎的日子附上凌乱的发梢,旖旎成伤。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萋萋芳草,掩盖了多少凄楚的故事;堆堆黄土,埋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贵胄与卑微,烟消云散,发黄变脆的往昔,寸寸抽离,徒留若干斑驳难辨的字迹。

滴滴泪珠向青冢,点点旧事萦脑海,月绕空楼,泪撒断旋无曲,深情浅唱,每一句都是红尘中的无奈,来去匆匆的时间里,只有年华在遇见一场又一场忧伤的葬礼,等待土崩瓦解的美丽的嫁衣。直面人生的尽头,此时此刻,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成碎片。

天下苍生,终究为情所困,自是躲不开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阴阳的界线,如此清晰可辨,自然的准则,无法逃避,流光婉转,岁月轻拂,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经意间悄然香消玉殒。

或空难,或地震,或房屋倒塌,或犯罪枪毙;或老死,或病死,或死于自杀,或死于战争。死法有千万种,殊遇同归,从此阴阳相隔,徒留后人空悲切。只是,死的意义千差万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名垂青史,或,臭名昭著。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吊唁,有风的日子,裙舞飞扬;吊唁,一旦萌芽,就势必夭折的爱恋,将相思的只言片语、相恋的残章断句燃成一片灰烬,沉长的记忆,把隔案的影子越拉越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终将驾鹤西去!花开有时,花落无形。人,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死。

滴一碗晶莹的泪,浇灌干涸许久的绕指柔情,而如野草般疯长的藤蔓,缠绕着一桩桩莫名的心事。手,紧握着一张没有目的的车票,行走在时间的地铁里,流浪的不只是目光,还有不知所谓的心,醉在悠远绵长的疼痛里,倒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任凭那流淌着的一地凄凉,开出火红的玫瑰,在风雨中的哭泣,掩藏不住悲哀和颓废。

逝者已已,可以安息。生者,仍将负重前行,为自己,也为别人。掸落红尘,拨开浮华的虚幻,看清这个复杂而多彩的世界,静守岁月的美好,且行且惜。

清明,几人能清?几人能明?也许清明自在人心!或许只是新月残缺了思念,或许只是风卷残帘扰了幽梦,或许是时候掩埋悲伤,夜幕里,鸟儿进入甜蜜的梦,醉人的是那甜甜的微笑,还有那弯曲的月亮。

一缕月光安睡在我身边,可我卧在床榻不敢翻身、不敢动弹、甚至不敢有抽泣,不敢有一点妄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扰了这一片安然。如果明天能够张开眼睛,只能看见深不可测的落寞在我的空间千回百转,我宁愿,为自己写上辉煌的墓志铭,把忧伤埋葬,闭上眼一辈子不要醒来。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199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