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
而建设规则社会,遵守规矩,人人有责。愿我们尊重并遵守规矩,共创美好未来。规则与人情,同行更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1
在办理的上千起案件中,我碰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满脸沧桑控诉遭受犯罪分子骗取一生积蓄的老人,有面对起诉指控扬言要报复的被告人,有遭到暴力伤害伤痕累累、声泪俱下的受害人,也有沉默不语的嫌疑人。在我看我来,作为一名公诉人,最好服务群众的方式,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件经手的案件。
刚参加工作时,带教师傅就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案子,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办的案子越来越多,我越发感到这句话的深意——每件案件都涉及到一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切忌想当然惯性办案。所以,我总把自己当做一个新手,一项项审查,严谨、细致是我们的追求。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2
2009年,我有幸加入了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专案组。整整半个月时间,我没有机会和家人吃饭,甚至没和他们说上几句话。
记得倒楼案开庭当天,公诉科向法警队借用了两个大拉杆箱,外加一个大纸袋,才装下了开庭所需的案卷材料,这还只是所有材料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一段经历给了我很大感触——公诉之路学无止境。我从共事的资深公诉人身上体会到优秀公诉人全面素质和非凡能力,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3
有这样一个案子让我记忆深刻。当事人是一名单身母亲,因为给人看赌场而被羁押,可在羁押期间,她的孩子突患重病,生命垂危。考虑到这位母亲是孩子唯一的监护人,我为她办理了取保候审,陪着她到医院探望儿子。在医院,我看到这家人家的窘迫,也看到孩子状况的危急,让我心中不免同情。
在同行的同事们都准备离开医院时,我找了个借口折回去,塞给这个母亲一千元钱让她给孩子看病,母亲对我千恩万谢,我只是觉得,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人情,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公诉人的职责。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4
老王曾是辉县市吴村镇的一个老上访户。1987年老王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妻子改嫁,父母双亡,好端端的一个家就这样散了。老王在服刑期间,曾多次申诉,结果都以维持原判而告终。2008年10月出狱后,老王又多次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部门申诉,2011年10月24日,省高院认为其申诉理由不能成立,依法驳回。此后老王又多次赴京上访,并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长期的牢狱生活,使老王性格变得怪僻,加上人们的世俗偏见,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接纳,难以找到维持生活的工作。因为没有经济收入,老王生活特别困难,心理压力巨大。老王心情郁闷时,都会来到吴村镇政府找领导吵着要去北京,领导无论再忙,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听其诉说,并与其聊天拉家常,帮其解开思想疙瘩。当领导下乡或开会时,镇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便主动找到老王,聊聊工作和生活中的事,不知不觉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老王高兴为止。必要时领导会派人陪他一起去北京咨询政策。从与老王的多次谈话中,镇信访办工作人员了解了他的心思,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当我们拥有自己的家时就拥有了一切。为了帮助老王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早日回归社会,适应当前正常的生活,镇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老王修缮房屋,并积极为其说媒。因此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目前老王在家安心生产,偶尔会到镇政府与领导谈谈心,我们不时还能听到老王爽朗的笑声,这正是:看似无情却有情,法律无情人有情。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5
同样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一所中学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哈佛大学校长选择开除违章学生,中国的校长则选择原谅学生并给予其褒奖。在这种强烈反差的背后,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注重规则秩序,中国注重人情世故。在我看来,规则大于人情,不能因为人情而违背规则。
规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法理,是一个社会公平和谐的保障。“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如若抛弃规则,处处讲人情世故,社会将会混乱无序,甚至瘫痪。
规则大于人情。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普遍拥有规则意识。遵守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稳定军心;严守国法,包拯无私铡包勉,保持清明;严明军纪,戚继光无情治逃兵,造就铁军。当规则与人情矛盾时,他们选择将规则、法律放在首位,正是因为如此,美名方能流传至今。试想一下,如若当时诸葛亮选择原谅爱将,包拯选择袒护亲人,戚继光选择宽容逃兵,那么军令何在?清白何在?百战之师何在?由此可见,遵纪守规,才会有社会的公平和谐。
与之相反,漠视规则,必将承担后果。电影《我不是药神》一上映便广受好评,但也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讨论:法律与人情,孰轻孰重?主人公程勇最后因同情贫穷的白血病患者,再次走私平价特效药,最终受到法律的判决。无论动机如何,他确实触犯了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也毋庸置疑,因为法不容情、法高于情!
同样地,上海一考生迟到,错过了高考时间,等候他的只能是禁止入场。与其试图入场、下跪求情,不如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这样,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能维护他人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有序。小到个人原则,大到企业规章,再到国家法律,无一不需我们严格遵守。随着时代的进步,依法治国也渐渐成为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只有法大于情,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正如斯迈尔斯所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诚然,遵守规则,莫因人情违规则,方能把握好人生航向,驶向美好未来。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6
于情于理。事物的复杂,有时候超出人的想象。情与理,似乎是一阵迷雾,理也理不清。也根本无法理清。或许是对立,或许还可以融会贯通来理解。没有人会为此作书立传。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情是什么?人的标志。区别于茹毛饮血的野兽。浑身长毛的四足动物。以及无情无欲的万物。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没有思想,那就与尘土散石没有区别了。没有情,也与枯草朽木是没有区别的。七情六欲,贪嗔痴恨,是人的基本情感,无法逃避。虽然世间没有绝对的事物。淡雅超脱的世外高人也是有的。虽然不是很多。寥寥几个。然而即使是尊为师表的孔圣人,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他最后也只能无奈的说:食色性也。色者,与情,脱离
不了干系。虽说没有绝对的事物。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可是没几个人能超脱情欲掺杂的尘世。皓月当空,月亮倒是清澈,晚上静悄悄盯着无知的世人,一直沉默寡言。似乎在宣誓一个真理:真理,只不过是抬头看见的一瞬间的月光罢了。
理,顾名思义,道理。也指公理。人们打交道时,常说要讲道理。可是这东西没有什么统一的解释和定论。纠纷中用到理,没理无法占上风。运算中要算法,要严谨。算法也是理。虽说只是固定的程式。理是庄严的,也是死板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无疑也产生了许多理学家。他们假借孔孟之学,包装理学。文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际上只是遏制甚至消灭假借孔孟之学,包装理学。文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际上只是遏制甚至消灭人正当的私欲和情欲。所以情与理在这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对于理,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其是绝对精神。也有人认同理学是崇高的学说。然而真理。大概只如周敦颐爱莲说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同飘渺的月光一般不可捉摸。真理或许是空中的楼阁。抑或许是池中的月亮。
有情不一定有理,有理不一定有情。至于他们的关系,无人能说清。抽象力很重要,但是不一定思考得出。至于何人能下一个准确的解释,我们也只有期盼未来了。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7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要靠理念去进行支撑、沟通、连接的。所以对于物质来说要讲物理,而对于人来说要讲情理。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当然你越是了解它,就越是可以更好的利用它。不过对于物理来说,抛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在接触的东西不说,如果你要更好的了解它,只要更多的学习就一定会更多的掌握它。但如果你可以找到不同性质的物质,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所产生的统一的变化规律,并能拥有那种善于变通的逻辑思维,就一定可以大大的提升你思维的效率,所以如果你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那么对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你就都可以有一个系统规范的宏观的概念了。
但是唯独让人们不容易正确的掌握的是什么呢?是情理。那么情理它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而产生的。那么情与理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那么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叫做本性。而因为本性所产生的自然反应就叫做本能。那么事物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的运动中,总企图找到它的平衡点,而它的这个平衡点就叫做理。所以针对人来说,一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产生了不公,那么在人的心态中就会失去平衡。而一旦在人的心态中失去了平衡,那么在人的情感中就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的作用力而产生的。而情则是因为理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说理是因为自然的规律,或者说作用力而产生的。而情则是因为要去感知理是不是平衡,或者说它是不是正确而产生的。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那么它的心性打个比如来说,就应该象是一杯无色无味的清澈的水一样。而之所以它要无色无味,就是因为它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在感知中分辨出世间一切事物的味道。所以说如果那杯水它越是可以做到无色无味,那么加入它其中的物质,就越是可以被更清晰的分辨出它其中的味道。所以为什么道家要讲究清心寡欲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真正的道者的心性不是保持在善良之中,而是要做到无色无味。因为情感它不是心态,它只是心态之中的一种反应。所以心态的方向是弃恶向善的,但它并不是保持在善之中。所以一旦你站在了善的一面看问题,它就会失去平衡,这样你就是带着有色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如果你是在带着有色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偏执,而如果那样,那么你就不可能会将问题看的准,所以对于人来说如果你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你就一定要懂得首先去纠正自己的本性。因为畸变的心态不可能会产生正确的判断。
所以对于人来说,对情理与物理的了解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对于人来说一旦你的情感与常理相合了,它就会变的和谐顺畅。但一旦它与常理背逆了,它就会让人感到别劲不舒服。所以对于人来说,高兴了就会笑,伤心了就会哭,热了就希望冷,冷了又希望热,这只是本能。而之所以人会高兴、会伤心,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着不同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反应。但是对于人来说人可不仅仅只是靠本能活着的。因为在人类世界群居的生活中还要讲究常情常理。所以什么是道呢?就是说当你看到一切公平合理的事就会舒服,看到一切有失公道、有悖常理的事就会别扭这才是道。但是如果你没有感觉了那是麻木。但如果你对一切的恶行都视若无睹,那是变态。所以之所以我对某些恶行没有在行动中抵制他们,那是因为我能力不够,所以我无能为力。但虽然在行为上我无能为力,却并不代表我可以在心态中认可他们。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些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但有些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
不过有时候我发现某些信佛的人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他们整天在嘴里喊着要宽容世人一切的恶行。而另一方面当你对他们口中的、那些不合逻辑的、所谓的佛法不解,而请教他们的时侯,他们却一方面做不出来合理的解释,而另一方面又要用强烈的情绪对着你。所以我就纳闷儿了,既然一切恶行都可以被宽容,都可以被原谅,那为什么我提几个不能理解的问题,这些人却反而就受不了了呢?而且如果你们做出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事实上我是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但如果你们做不出合理的解释,请问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对于人类的世界来说,从历史到未来都是由正确的纠正错误的。用正义的压制邪恶的。但当有一天大多数的人,他们的正义战胜不了邪恶的时候,那么世界上的正义也就压制不住邪恶了。俗话说人不报天报。所以人类的世界,如果以人类本身的力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那么人类的世界就要遭报应了。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以身体本身的免疫力不能克制住病菌的时候,那么会是一种什么结果,我看只要不是白痴就都可以想的出来。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8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规则与人情常相冲突。但社会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规则面前无人情,我们必须遵守规则。有了规则,社会才会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海一名高考学生因迟到而与高考擦肩而过,母亲下跪求情却也无补于事。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惋惜与同情。高考面向全中国这么多的学生,必须有高考的规则来保证其公平。在规则面前,人情是不足为道的。
古往今来,成功的领导者都遵守规则,制定一系列规则管理好自己的国家,组织好自己的队伍。韩信睡着后,一个管理衣服的手下怕他着凉生病,便为他披上袍子。韩信醒后找来此人责问,并将他杀掉。在人情方面看来,我们认为这完全是不可取的做法。但韩信认为,此人没有遵守自己的职业规则,做了不该做的事,因此必须受到处罚。、
在规则面前,人情是冷的,但也因为遵守了规则,国家再规则的指导下才越来越繁荣。
在西方国家,布雷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然而因为一次错误的判断,他把一个小生命错认为是肿瘤。他承担了责任,认识到错误,把婴儿留了下来,准备接受法规的审判。在法庭上,他没了一大半财产,甚至没有再做医生的资格。他的良心让他接受法规的审判,但他没有后悔。也许,他敢于承担责任可以让他的审判轻一点,我们会如此想到。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法规,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也许,有的人会心怀不轨,利用规则的漏洞作恶多端,利用人情来骗取不合法利益。所以,规则面前,只能遵守,只能惋惜,但却不能因为人情而不去严格执法。
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民主法制越来越完善,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对于一个建设法制社会的国家来说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建立规则,完善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规则与人情相冲突,我们或许要舍弃人情,做到大公无私,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完善好规则,减少两者的冲突。
让我们在规则的引导下走得更远更好吧!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9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诚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但在这种由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
规则是有人情的芦苇。在非主观因素造成规则被破坏的情况下,宽以人情,能使社会更和谐。正如上海“最有人情味”交警李自成。在一次执勤期间,他拦住了一辆违法右转的摩托车,并准备开单罚款。这时,摩托车司机却气愤地质问道,指示牌上明明写着六点后不许右转,而现在还没到六点,怎算违规?而当该司机看到自己的手表时,才发现手表没电停摆,而实际上已超过六点。无奈的司机只能低头认错,并懊恼地对后座的妻子说:“以后你治疗买药的钱又少了。”听到这番话,交警李自成感到十分为难,但最后还是开出了罚单,里面夹着一张100元人民币。而这位交警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也受到市民的称赞,上海的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之外,应有人情。摩托车司机并非恶意违法,而是因为手表停摆这种非主观因素而造成违法。诚然,法律是铁面无私的,但若每个人都只是会刚性遵守法律,而不会柔性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恐怕这个社会的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可见,让社会更和谐有序,我们需要有人情的规则。
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只会死板遵循规则,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不会变通的例子。正如在福州一条高速公路上,收费站工作人员拦住了一台急救车。急救车上躺着一名孕妇,但全车人都没有带现金。为了区区几十元路费,收费站人员把急救车拦在出口处近一个小时,使得孕妇只能在车上生产,而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收费站工作人员的饿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斥责,如此“遵守”规则,只会引起更糟糕的结果。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权益,然而,当盲目遵循规则而致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难道不应该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
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这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把规则理解为对人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和谐,更有人情味。
规则与人情,同行更美。
法不容情人有情作文10
上海高考考生迟到考场,其母求情又下跪,最终仍未能参加考试。网上对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大多数人抨击高考规则的无情和工作人员的冷漠,捍卫“人情”之益。而私以为,规则的重要性远大于人情,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
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规则意识已经普遍。上有内外服,分封宗法制,下有礼乐制约束人们行为。说这些规矩封建落后也可,但就是因为规矩的存在,夏商周才繁荣稳定了几百年,社会才和平安定,若是失去规则,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春秋战国之混乱便是很好得例证。何为规矩?规矩便是一系列约束引导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规范。规矩在最初诞生之时就已成为了超越人力和思维可以操纵的最高准则,规矩的制定往往由多数人讨论协商而来,并且代表最广大的利益。一个国家的成熟与否总是要先看其法治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因为只有至高无上的规则并且公民都拥护爱戴它,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永葆繁荣。
若失去了规矩,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那个时期的慌乱已经让我们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只因为法律被完全的践踏,人权被完全地藐视,原本力量就已微弱的中国在这场荒诞的浩劫中倒退了几十年,损失了几千亿的经济收入,更制造了一堆冤假错案,导致众多文盲,其严重后果至今仍影响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到国外,哪一个没有完整法律体系且法治建设浅薄的国家可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规矩的重要性。
再来说高考的规则。高考规则的制定之初衷,就是为了维护考场秩序稳定,以来保障考生更好地发挥水平以完成考卷。若是“人情”大于“规则”,每个迟到作弊的考生都被宽容被理解了,那公正之意何在,考试之意义何在?我认为,迟到的考生不能进行考试,只能自责其未防患于未然,未摆正心态来对待这次如此重要的考试,实在不能怪罪于规矩的存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规矩的存在,这个世界才能以一种和谐且持续的方式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进步。而建设规则社会,遵守规矩,人人有责。愿我们尊重并遵守规矩,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