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

| 国峰

《触不可及》改编自法国电影《无法触碰》,讲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瘫痪的有钱人菲利普跟照顾其生活的贫穷青年戴尔之间发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供大家参考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1

《触不可及》真的是一部有趣而又暖心的电影,当两个身份、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场“相遇”,完完全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在两人的“相爱相杀”的日常里,最终是包容和理解让两人都走出了各自的天空,看电影中的两人,一个人是冰,一个是火,但因为这种激情碰撞,最终我们看到了生命里的奇迹。

《触不可及》里的设定颇为有趣:一个是曾经站在顶峰,却突然遭遇伤残的富翁菲利普,因为一次意外瘫痪,他开始拒绝鱼人交流,与世隔绝;而另一个是刚刚出狱的戴尔,他经历了生活的窘迫与失败的婚姻,这两人一开始的遇见是碰撞式的,菲利普在这之前辞退了一个又一个的护工,面对生活的困境他是充满了戾气的,而恰恰碰到了戴尔,他的那种看似不靠谱,却打动了菲利普,因为在菲利普内心深处,他是要强的,他拒绝被人当成废物一样的照顾,而戴尔,恰恰是从内心深处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冰与火的碰撞,在这里展开序幕。

影片整体上充满了各种温情的喜剧元素,尤其凯文·哈特在电影里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喜剧天赋,让人整场电影里笑声不断。而无论是两个人刚刚相处时的鸡飞狗跳,还是中途有对抗变成相互扶持,再到最终的互相理解,协助彼此走出困境,这一整个过程,其实处理得很巧妙,尽管两人看起来都是失意人,但他们的抱团取暖却让人读到了寒冬里的暖意,也是因为如此,你看到最终两个人最终都在这场相处里得到了心灵的成长,这无疑给了很多人希望与力量。

电影里有非常多的小片段很戳人,比如戴尔鼓励菲利普和笔友见面,又比如菲利普带戴尔跳伞,这种你来我往里,可以看到,两人的相处是平等的,菲利普没有因为戴尔的粗鲁而嫌弃他,同样戴尔也没有因为菲利普的瘫痪而区别对待他,尽管两人处于不同的阶层,但他们心灵确实趋向一致的,这也是两人能一同进步的关键,可以看到,在前期,两人都有着诸多的毛病,但在后面我们看到,这些小毛病其实无伤大雅,甚至还有一点点可爱,也是因为接受人无完人这个设定,才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两人这份友情的真挚。

除了剧情有趣感人,演员的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老白布莱恩·克兰斯顿这次扮演的菲利普难度非常高,因为扮演的是瘫痪病人,他的表演都集中在面部表情上,不得不说,他的表演是让人完全信服的,而凯文·哈特则将他的喜剧天赋发挥到了极致,电影里,他一出场,你就准备好笑声了,他的表演非常契合这个人物,除此外,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的加入也是为了这部锦上添花,整体来讲,本片的演员表演水准也非常值得一看。

在影片的最后,我们最终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这场冰与火碰撞出的人性奇迹也绝对是这个冬天里的一抹亮色。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2

由尼尔·博格执导,布莱恩·科兰斯顿、凯文·哈特、妮可·基德曼联袂主演的高分剧情喜剧片《触不可及》目前正在全国热映中。今日,影片全新曝光“向前看”海报及“暖心版”预告。海报中,两位主人公依偎在一起,面带微笑的望向前方,挚友形象尽显,让人倍感温馨。在本轮曝光的“温情版”预告中,菲利普(布莱恩·科兰斯顿饰)和戴尔(凯文·哈特饰)从一开始的各有缺憾,到后面相知相伴后,逐渐被对方所影响,蜕变为更好的自己。

最佳拍档诠释友情真谛凯文·哈特难掩逗比体质逗笑众人

《触不可及》讲述了黑人青年戴尔为避免再次回到监狱,意外成为瘫痪富商菲利普贴身护工,与他结下深厚友谊并相互救赎的治愈故事。戴尔是一个根本不知道何为护工的底层混混,却在学习照顾菲利普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贴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而一句“人们都无视我的存在,除非知道我很有钱”,也道尽了菲利普内心的酸楚。即便家财万贯,身有残疾的菲利普依旧无法得到公平对待。所幸冥冥之中命运自有安排,菲利普遇见了性格爽朗不羁的戴尔,在他的影响下,逐渐重拾往日开心笑颜。

预告片中,故事随着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拉开帷幕。找不到工作就要再次回到监狱,还被妻子赶出家门,短短几个镜头便将戴尔糟糕的生活状况展露无遗。与此同时,亿万富翁菲利普也处于自己的困境,因意外事故失去脖子以下所有知觉的他,不得不找人来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就这样,两个看着天差地别的人相遇到了一起,碰撞出友情火花的同时,还神奇的驱散了对方内心的阴霾。观众被片中主人公情感触动的同时,又被戴尔和伊冯(妮可·基德曼饰)之间关于“三振出局”的对话逗笑。

全国热映好评不断笑泪齐飞温暖人心

电影《触不可及》自上映以来便备受好评,不少观众表示:“出乎意料的好看”、“剧情有梗,演员演技也很都到位”、“用搞笑的方式,诠释底层人群和弱势群体对快乐生活的追求和探索”、“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剧情设计精巧且逻辑严密,所有的冲突和升华也都合乎情理”。影片用简单的剧情,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触动,正如海报中“笑泪相伴,知己难寻”的标语,这是一个关于相互救赎的故事,一个教人们学会乐观生活,拥抱友谊的故事。

电影《触不可及》由美国STX电影公司、美国提灯娱乐公司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长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译制。影片目前正在全国热映中,于这寒冬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感动。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3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的烂番茄页面上,有一条媒体评论很有意思。

“在英文版拍出来之前,好好享受这部电影。”

这条评论发表于12年9月。

当时的《触不可及》不仅在法国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连续十周登顶票房榜,成为11年的法国票房冠军。影片的全球票房也超过4亿美元,在北美更是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外语电影。

12年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上,《触不可及》拿到了8项提名,成为商业和艺术两开花的典范。

再回到那句评论,与其说是“英文版”,再具体一点说,不如说是“好莱坞版”。而影评人让观众好好享受原版电影的潜台词则是,好莱坞翻拍版不值得期待。

实际上,在法国版《触不可及》还未正式上映之前,好莱坞电影公司就已经拿到了电影的翻拍版权。

出乎大家意料的不是好莱坞翻拍了《触不可及》,而是好莱坞版《触不可及》竟然让大家等了这么久——今年年初美版《触不可及》才在北美上映。

另一方面,同样出乎意料的是,翻拍版的《触不可及》用实力证明,它确实值得这份等待。

今天,美版《触不可及》在内地开画。此前,影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超过一亿美元的票房。

卡司变了,故事背景变了,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所能带来的感动与温暖,仍旧一如既往。

影片中,黑人青年戴尔(凯文·哈特饰)刚刚出狱不久。为了领取失业救济金,他需要制造自己在认真找工作的证据。

阴差阳错中,他就碰上了照顾高位截瘫的白人富商菲利普(布莱恩·科兰斯顿饰)的工作。

菲利普的助理伊冯(妮可·基德曼饰)完全不能理解菲利普为什么会选择戴尔来做这份工作,她跟戴尔定下了“三振出局”的规矩。

但在一天天的接触中,背景完全不同的戴尔与菲利普也逐渐被彼此改变,他们的生活都在悄然变化着。

当他们的生活都跳出了既定的轨迹,戴尔与菲利普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毫无疑问的是,美版《触不可及》与法国原版电影拥有同样的核心故事:两个原本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的互相救赎以及他们之间跨越种族、阶级的友情。

电影中,菲利普最初之所以选择戴尔去做这份工作,一方面是当时失去求生欲望的他认为,戴尔能够按照他“放弃急救”的要求去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戴尔给予他的不是怜悯,而是平等的尊重。

影片中有一幕,戴尔和菲利普一同去快餐店。点餐时,服务员完全忽略了菲利普的存在,而戴尔却提醒到:你应该问问他想点什么。

而类似的情况,菲利普已经经历了太多。即便是有钱人,菲利普作为残障人士被忽略、被无视的遭遇也并没有被完全扭转。

毫不夸张地说,在失去了行动能力后,菲利普似乎也失去了像普通人一样被尊重、被正视的资格。

在戴尔眼中,菲利普失去的是行动能力。但他还有钱,有品位,有思想,甚至比戴尔这样因为有前科而不被社会与家人接纳的人更加幸运。

大概是因为这种“比惨”,原本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也开始惺惺相惜。

菲利普对于戴尔的信任,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而戴尔那种随心随性活在当下的生活理念,也终于让菲利普重新燃起对于生活的希冀。

这个关于互相救赎的故事,放到美国也依然成立。

在保持故事核心不变的同时,美版《触不可及》在故事本土化上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

凯文·哈特饰演的戴尔不再是原版中的外来移民,而是非裔美国人。

无论是作为丈夫、作为父亲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戴尔的人生无疑都是失败的。

他想要改变,但现实却并没有给他什么改变的机会。前妻与儿子对他的疏远,找工作的种.种艰难,几乎将他的改变堵死了。

菲利普给戴尔的机会不只是一份工作,还有难能可贵的谅解。

戴尔第一次去菲利普家中应聘时,顺手偷走了他珍藏的原版书。但菲利普在得知真相后,却宽慰戴尔:人都会犯错的。

在听到菲利普的话之后,戴尔的反应是:可我真的犯过太多错了。

当他开始反思过往的人生,他的改变也开始了。

《触不可及》的故事妙就妙在,菲利普和戴尔这两个角色是平等的,我们也很难通过量化得出,谁对谁的改变更大更多。

这也意味着,布莱恩·科兰斯顿和凯文·哈特的表演也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因为美剧《绝命毒师》,布莱恩·科兰斯顿被内地影迷昵称为“老白”。

作为艾美奖视帝以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者,“老白”的演技有目共睹。但在接到出演《触不可及》的邀请时,“老白”却犹豫了很久。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法国版《触不可及》中,弗朗索瓦·克鲁塞演得实在太好了。

最后,因为家人的一句话,“老白”还是接下了这个角色。家人告诉“老白”的是:“不管你要不要演,这部电影都是要拍的。”

因为这句话,“老白”终于想明白,如果英文版可以拍得很好,那干嘛不去拍呢?

为了演好电影中的角色,“老白”提前去体验被困在轮椅上的生活。

他自己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坐在轮椅上在家里横冲直撞。

当他真的像片中的菲利普一样,只能坐在电动轮椅上,只能动动脑袋,张嘴说话的时候,他也真的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的那种抑郁和沮丧。

之后,“老白”还跟真正的残障人士共处了很久,去观察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希望与绝望。

对于菲利普这样的残障人士,现实社会将他们统称为“弱势群体”。但看过《触不可及》之后,我们却并不会将菲利普视为弱者。

他的绝望与失落是真实的,但他的幽默、魅力也同样是真实的。

“老白”在演绎这个角色时,显然找到了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可以让观众理解菲利普的不幸,但又不至于沉浸于他的不幸之中以至于忘了他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菲利普的幽默感,他的愤怒,他在追求爱情时的忐忑,他的宽容,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

让“老白”决定出演《触不可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戴尔这个角色是凯文·哈特饰演的。

作为喜剧演员出身的凯文·哈特搞笑能够能力毋庸置疑。虽然《触不可及》不乏幽默的段落,但它却并不是一部喜剧。

也就是说,《触不可及》要求凯文·哈特收敛起他喜剧式的夸张表演。

同时,戴尔作为两个主角当中唯一可以自由行动的那个,还肩负着推进电影剧情的任务。凯文·哈特能不能塑造好戴尔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触不可及》能否成功。

巧合的是,在费城长大的凯文·哈特也有一个像戴尔那样频繁进出监狱,不负责任的父亲。

当演员的生活体验与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重合后,我们在《触不可及》看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凯文·哈特以及他前所未有的表演。

而凯文·哈特与“老白”之间在表演上,恰到好处的化学反应,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自然。

《触不可及》中的他们,也再次让我们坚信,好的表演,应该是互相成就的。

再回到文章开头引用的那句影评去看。

任何在影片上映前给出的评价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偏见。但很多时候,“偏见”并非毫无来源。

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许多人对于改编嗤之以鼻的原因就在于,许多改编是真的太不走心了。

同样是改编自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伦之旅》,09年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天伦之旅》看得人心有戚戚,而内地版的《一切都好》却拍成了公益广告。

当然,改编版《天伦之旅》和《触不可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好莱坞翻拍就是万无一失。

只是,从这样成功的翻拍作品中,我们总能总结出一些规律:对于核心故事的坚持,演员扎实的表演,影片在细节上的本土化处理……

换句话说,翻拍并不需要被“警惕”,可怕的是就连照葫芦画瓢都画不好的失败。

因为这种失败不仅意味着电影创作对于原创的忽视,也预示着电影创作在许多基础层面上的缺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版《触不可及》的成功既不是意外,更不是偶然,而是理所应当。

而我们期待,这样的成功,也能成为华语电影的“理所应当”。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4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结婚的时候发出去一大堆请柬,可婚礼上来捧场的却连三成都不到。究其原因,在于他/她并没有明白“认识”和“朋友”的区别。真正的朋友,收到邀请无论忙不忙一定会来捧场;而如果只是认识的话,这种带有索要份子钱嫌疑的邀请,无疑是被唾弃的。虽然朋友是认识的进阶情感,但友情究竟是如何从认识培养起来的呢?我们从11月22日内地上映的美国电影《触不可及》中,可以看到友情的一些特质。

有些人拿着征婚的标准去交朋友,那无疑大错特错了。友情显然是不需要门当户对的。《触不可及》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是成功的作家和商人,自称比JAY-Z还有钱的白人菲利普(布莱恩·克兰斯顿 饰);另一个是有过小偷小摸案底,穷得妻离子散的黑人戴尔(凯文·哈特 饰)。这两人无论是外在的社会地位,还是内在的学识修养,都可谓天差地别。可他们依然在偶然认识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成为了挚友。更重要的是,这并非编剧杜撰,而是真有其事。那这其中,就一定有我们值得去思考的东西了。

囤儿交朋友的原则是祖宗传下来的“志同道合”。通过观看《触不可及》,囤儿发现菲利普和戴尔这对美国人恰好就是在诠释咱们祖宗的智慧。菲利普虽然是个社会精英,但他其实骨子里被压抑着对自由和随性的向往。否则,他也不至于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反而异常激动地去玩滑翔伞,以至于脖子以下完全瘫痪。戴尔则正好是一个把自由和随性完全暴露在外的人。虽然这种暴露之前没有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好处,但放在菲利普面前则正好“推”了菲利普一把。片中两人化学反应最高的一场戏,无疑是戴尔帮菲利普摔砸东西的那段。观众能体会到,这一时刻的戴尔就是菲利普内心愤怒的宣泄口。

相对的,戴尔在故事开始的时候虽然落魄,但很多细节都显示出他本质的不坏。他这个人很真诚、很单纯,也很有责任心。他落魄只是因为他的人生缺乏引导,走了弯路。他对正常的生活、别人的尊敬,还是有渴求的。凯文·哈特演技最高光的时刻,正是戴尔第一次走进菲利普的套房里。这里的一切都太高级了,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和想象。哈特一脸懵逼而不是跪舔的样子,着实可爱。后来他挣到了大钱,开着豪车去看孩子,也都没有嘚瑟,可见他本身的物质欲并不高,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楼下邻居,戴尔与菲利普更志同道合的原因。

老祖宗还提醒我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以说,对大部分离乡打拼的年轻人而言,朋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家都在拼命发展着自己的人脉,以希望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开源。可是通过《触不可及》我们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友情才是人生的珍贵品。认识谁不重要,谁拿你当朋友才重要。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5

触不可及电影观后感英文精选篇6

 《触不可及》,如何理解这部电影的片名?英文片名“The Upside”告诉我们,这个词是“好的一面”这个意义,且该片最早的译名叫做《上行》,就是希望的意思。然而,无论中文片名是“触不可及”还是“上行”说白了就是“逆转人生”,因为这个平淡的故事中透露着质朴的真情,始终散发着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欢笑场面很多,但最终是那种笑着流泪的感动,这恐怕是幽默艺术的最高等级。

《触不可及》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这类题材在美国乃至全球的大热,也反映出了当代国际社会里,多元文化和种族/融合,来折射全球的真实情形。比如去年奥斯卡大热的《绿皮书》,白人给黑人开车,并且担任对方的助理,大概是当下大环境的一种趋势。

不要忘了,早年间的有关种族融合的电影可不是这样,比如《为黛西小姐开车》,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黑人老司机和杰西卡·坦妮饰演的白人吝啬老妇,最终结下了一段超越肤色和阶级的友情;而在《触不可及》里,凯文哈特饰演的戴尔与老白饰演的菲利普的身份和阶层依旧,同样如是——黑人移民给白人富豪当护工,人物设定间蕴藏的戏剧冲突元素不言而喻,但似乎与当下同类题材关于种族的设定不太吻合。

这正是《触不可及》“逆转人生”的意义所在。

因为在影片里,阶层融合才是核心,当瘫痪富人菲利普和菜鸟护工戴尔相遇,也就成就了这段超越了肤色和种族,学历与才能,收入与阅历的传奇友情,最终收到的全是满满的感动。两个人的初相逢,颇有戏剧性,一个是对生活缺乏激情的无助,一个被现实生活搞得焦头烂额,在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情况下,用“一见钟情”来形容两个人的雇佣关系再恰当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有了后来两个拥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发生了最为奇妙的化学反应。

所以,无论是菜鸟护工戴尔的各种奇葩护理,还是瘫痪富人菲利普遭遇到的被动改变,其实都是一种充满戏剧性的碰撞。而影片的喜剧元素,则主要来自古板、虚伪的菲利普所代表的有产阶级在肆无忌惮的流氓无产者德希斯的冲击下,所显示出来的“伪雅”。比如对当代艺术的揶揄和嘲讽。当然还有关于“性”的话题,戴尔年轻强壮、血气方刚,喜欢直来直去,而菲利普所处的阶层似乎一直在对“性问题”进行了回避,因为不合天理,所以才有了戴尔请来舞女为菲利普按摩的桥段,因为这一切在黑小伙看来,“天理”显然是为“人欲”服务的。

所以,这部《触不可及》选择这样的肤色和阶层对比,整体就是在揶揄了白人阶层一些“伪雅”的生活状态,而高位截瘫的菲利普,正式象征着这一阶层尸位素餐的生活体验,需要一个外来者打破。

所以也就有了开场一面,就戴尔带着高位截瘫的菲利普先生飙车,虽然因超速被交警拦下,但向来温文尔雅、生活条条框框的菲利普,立刻用体验派的发病表演立马震慑了两个警察,随后,便是警车开道,一路前行……是菲利普“学坏了”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戴尔的出现,把菲利普生活中的禁忌枷锁砸得稀巴烂,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让人爆笑的场景,才使得真情更加深入人心,也让人觉得,生活的所有不易,都抛到了脑后。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心向阳光,热爱生活,炙热奔放,就可以拥有美好的心情和对未来最美好的期望。就像最后两个人腾空而起,自由翱翔的画面,就显得如此美好。

戴尔与菲利普互相鼓励、帮衬,最终都收获了各自的幸福,这也是电影片名《触不可及》“The Upside”的真正含义。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下,把一段温馨感人的故事呈现得沁人心脾,靠的正是俩字——真情。

19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