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
“西藏的每一座高山都让人心生敬畏。每当我想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那才真叫人睡不着觉。”回想起当年三十出头的自己初入西藏时的感觉,唐菊兴难掩兴奋之情。1995年,当唐菊兴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时,估计也未曾想过会和这片神圣的高原大地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一结就是二十年。他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要知道,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都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但他二十年来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从来都不低于100天,最长的一次竟连续在工作区待了200多天。这样的坚持和坚守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二十年间,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甲玛、雄村、尕尔穷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探评价,探明并新增铜资源量超过900万吨,钼资源量69万吨,铅锌资源量105万吨,伴生金资源量超过350吨,伴生银资源量超过10000吨。其中,甲玛铜矿已于2010年7月投产,解决了数百名当地藏族同胞的就业问题,年创利税近3亿元;雄村铜(金)矿已经成功申请了采矿权,预计近两年将正式投产。
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还参与了西藏巨龙铜业、西藏矿业、西藏华钰矿业等大型矿业公司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参与或指导勘查评价的矿床累计探获铜资源量1000多万吨。
近两年,在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新机制的指导之下,这支队伍又远赴西藏阿里地区,为多龙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指导和协助西藏地质五队勘查评价两个超大型铜(金)矿床。截至目前,仅仅过去一年半时间,该地区探获的铜资源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为藏西阿里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力剂,同时吹响了西藏最偏远、最落后地区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号角。
这些找矿成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为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全体成员艰辛付出的结晶。”唐菊兴总是会把功劳算在团队的身上,“对我自己来说,在甲玛工作的这几年最让我难忘,但也是遗憾最大的。”
原来,唐菊兴从2006年起开始主持甲玛铜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在最关键的前两三年,任务重、压力大,某天早晨醒来,他在镜子里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满头的银发和花白的胡茬。“刚开始我还不服气,定期去染一染头发,后来想了想也懒得管了,这也算是种境界吧!”唐菊兴开玩笑说,不经意间还真以为自己达到了古人诗句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意境。
而唐菊兴所说的遗憾,也许会成为他这一生中真正挥之不去的痛楚。2008年是甲玛找矿突破科技攻关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早日揭开甲玛的神秘面纱,唐菊兴不敢懈怠,当年3月份就去到矿区开展工作。忙碌的工作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1月底家里传来噩耗——卧床一年多的老父亲病逝了。由于未能来得及赶到病榻前与父亲做最后的诀别,一颗自责的种子由此深深地埋在了唐菊兴的心底。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许是很多地质工作者都经历过的悲痛。我们远在千里之外,有时候连见亲人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唐菊兴说,父亲将白发、白胡子传承给了他,意味着他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担当,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祖国的找矿事业,他惟有尽职尽责,才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2】
“在西藏的一些偏远山区很麻烦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但我们真心实意地对待藏族同胞,他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因此也会用真诚来回馈我们。”当记者问起唐菊兴他是怎样跟藏族的同胞们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时,他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
唐菊兴经常通过各种手段对生活困难的藏族同胞施以援助之手。有一次,他与同行的学生在爬山过程中,因为一名学生高原反应严重,导致大部队未能在天黑之前返回驻地。多亏路途中偶遇一家素不相识的藏族同胞相救,并用牦牛车把体力已经耗尽的几个人拖回了项目组驻地。临别时,唐菊兴倾其所有,把身上所有的现金全部赠给了藏族老乡,以示感谢,虽然钱不多,但寄托的是一份诚挚的谢意。唐菊兴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到沿途的藏族同胞家中休息或补充一些干粮,他都坚持付钱,尤其是遇到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藏族同胞,他几乎每次都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赠予该家庭。他认为自己应该为当地的同胞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唐菊兴对于身边较熟悉的藏族同胞更会尽力提供帮助。十多年前,他率队在雄村金矿外围的谢通门县答那达乡开展野外工作。由于住宿不便,他们联系了当地一位名叫多吉的藏族同胞,项目组便暂时住进了多吉的家中。唐菊兴为了感谢多吉提供的帮助,主动邀请多吉来项目组帮忙;多吉也为了表达自己的热情和欢迎,专门把自己家中最好的房间和厨房腾出来给项目组成员使用,自己一家拥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唐菊兴与多吉建立起了深厚的个人感情,“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多吉不仅担任项目组的翻译和工人,同时也帮助项目组协调地方关系,保障了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平时,大家一起上山工作,回到家或着休息日里大家又会聚在一起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多吉每次都会把自酿青稞酒的第一道酒端给项目组的师生们品尝。十多年了,现在我自己往那边跑的机会少了,但一旦有人要路过那达乡,我就会拜托他给多吉一家捎些小礼物,从大人的毛衣、小孩的学习用品,到多吉喜欢的啤酒。其实也是捎过去一份感情。”唐菊兴说。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3】
“在西藏地区开展工作,民族团结是一切的前提。”作为一名“老西藏”,唐菊兴深知,只有藏汉同胞团结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铺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的找矿突破。
他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依托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唐菊兴和他的队员们始终把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关心同胞疾苦当成政治任务来抓,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地,他们都会与当地的藏族同胞融洽相处,甚至结成了兄弟之谊。除了在野外工作中长期聘用当地的藏族同胞担任项目组的司机、向导、翻译、工人等,唐菊兴自己也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协调工作。
2008年3月,进藏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唐菊兴和队员们不巧碰上了“3·14”打砸烧事件。当时,局势之紧张让正在甲玛矿区开展工作唐菊兴始料未及,一小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开始冲击项目组的驻地。为了避免自己的队伍受到暴力犯罪分子的伤害,唐菊兴一方面紧急安排项目组成员暂停野外工作,回到驻地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快与当地熟悉的村民朋友取得了联系。
“得知我们的驻地受到了冲击,熟悉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第一时间出面来保护我们,并及时地把项目组成员转移到了他们的村子。”回想起当时的惊险经历,唐菊兴仍然是心有余悸。“在整个事件中项目组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这完全归功于平时与藏族兄弟们结成的战斗友谊。”唐菊兴说,虽然“3·14”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但正是因为有当地藏族同胞在非常时期的保护和支持,才保证了项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4】
从水乡嘉兴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他的人生因为地质不断攀升,并在世界屋脊扎下了根。
21年来,唐菊兴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过,时间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不久前,“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中央媒体采访团在西藏采访了唐菊兴,并且到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感受地质工作的艰苦,以及甲玛矿区的今昔巨变。
身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的唐菊兴,已经在青藏高原上耕耘了二十余载,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丰收时节——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201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国地调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201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每一份荣誉都是沉甸甸的。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5】
唐菊兴1995年初入西藏,第一站到的是著名的玉龙铜矿。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期间,他得知了玉龙铜矿那偶然的发现经历:一天,一位牧羊人拿着一块花花绿绿的石头标本交给原西藏地质一队的地质人员,由此直接导致了玉龙铜矿的发现。
“在青藏高原上有两种人:守望者和牧羊人。”唐菊兴说,牧羊人每天都会爬很多的山、涉很多的水,行走匆匆,但也过得悠闲;守望者会驻守在他自己的阵地上,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发现身边的惊喜,但有时候会显得孤独。“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我们地质工作者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守望者。”
的确,二十年来,唐菊兴守望着这一片土地的春去冬来,为了国家的资源安全、藏区经济的腾飞和跨越式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使研究团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和骄人的成绩,党和国家也给予了他和他的团队崇高的荣誉。
近年来,唐菊兴和他的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201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奖一等奖2项(2009年、2011年)、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2003年、2004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3次。
唐菊兴个人在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等。在这期间,他还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2014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为表彰他为藏汉民族团结和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2014年9月底举行的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代表评选活动中,他又被评选为先进模范个人,这也是国土资源部在本次评选活动中的惟一一名受到表彰的模范个人。
“这些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也只能代表过去。”唐菊兴说,“我们守望在雪域高原上,目的是要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大矿,因此我们要不停地行走,等待我们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山。”这就是“爬山匠”唐菊兴,他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青藏高原的找矿事业。
此刻,记者在想,几个月后,当我们沐浴在微风中享受春日的暖阳时,唐菊兴和他年轻的团队必然又已悄然背起行囊,再一次奔向那依旧积雪高垒的青藏高原,穿梭在各个矿区纵横交错的冷峰之间。他们无心欣赏沿途壮美的风景,却将自己变成了这高原大地上的一道无限美好的风光。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6】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7】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8】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也是一名老兵,在战场上负过伤,转业后一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民敢闯敢干,让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新世纪,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永联村村办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
吴栋材将目标“锁定”儿子吴惠芳,他看中的正是吴惠芳的军旅经历和管理能力。2005年1月1日,吴栋材来到部队对儿子说:“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让你跟我回家,我们父子一起干!惠芳,村里需要你!”
深思熟虑之后,吴惠芳最终脱下军装,加入到永联的乡村振兴“战斗序列”,开始在“第二战场”发起“突击”。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永联由三村合并而来,如何规划乡村建设?乡亲们怎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面而来的矛盾和问题,让吴惠芳觉得真像走进了一个全新战场。
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磨练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他沉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打响了走上“第二战场”的三场“硬仗”。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调查研究,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4大项主要目标和26个具体指标,提出建设“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素质美”的“四美”永联。
“我要让永联人过上城里的现代化生活。”按照这幅“导航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永联城镇化。
几年间,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全村3600多户人家高高兴兴住进“永联小镇”。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9】
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
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扎实的走访调研,以及25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把握大局、判断趋势的能力,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0】
吴惠芳,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委。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部队工作,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放弃师级军官身份,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甘做一名农民。他勇于创新,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1】
在球场上可以看到她专心打球的身影;图书馆里她在静静地翻阅书籍;古诗文大赛中她在沉着地背诵古诗。她就是我的榜样、朋友、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想找她:请看一头短发,左手臂上带着一块表,总是眯缝着眼睛的人,那应该是她。她是个做什么事情都认真细致、敢于尝试人。
记得我们两个人同时看邹凡凡的“秘密三部曲”,我很快的便把这三本书看完了。而她几乎比我晚看完了一周。又一次,我俩闲聊,她问我什么是孪生素数,什么是素数对。我表示从未听过这些,她却说在“秘密三部曲”的第三部出现过。后来我再次翻开那本书,发现确实出先过,但只出现了一次,而且还是在下面的注释中,字非常的小。后来,她通过询问老师,查找资料找到了答案。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认真和细致。
前不久刚进行完的古诗文比赛,我俩都参加了。但结果却是她获得一等奖,我获得二等奖。虽然我们俩平时背的都差不多,但看看她那认真踏实的准备,真觉得她获一等奖是应该的。古诗文比赛只有两分钟,所以我们一般只准备三十首诗,而她却准备了四十八首。最终,我背到第二十首的时候突然忘了下一首是什么,而她虽然忘了,却机智的从第三十首开始接。
但她如果只具有认真细致,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全面发展了。
以前,在我们班女生打篮球打的好的,只有吴涛和张瑾涵。但是因为她觉得女生打篮球特别帅,所以通过身边的人学习篮球,还不怕丢人的和我们班打的好的一些高手在一起打。真是环境决定人,她现在也算得上我们班女子篮球中的佼佼者了。
不说你也知道我的榜样是谁,她就是我们班的副班长——纪萌苇。她不仅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我学习的动力,超越的目标。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2】
在遇到那个女生前,我的“偶像”就是自己。我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数学满分,体育满分,拿奖学金这类的荣誉沾沾自喜,感到无比自豪。于是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很努力上进的人,“谦虚”的向别人分享我的光荣事迹。毫无意外,老师选上了我去参加演讲比赛,很荣幸我获得了这次机会,也很荣幸我结识了那个优秀的你……
她与我都可以称得上是各自班级里的“顶梁柱”,老师的得意名生。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怎么写好演讲稿,为对方出主意。每当她认真专注地看着我的眼睛,听取我的意见时,就仿佛我嘴里正源源不断的吐出知识的精华,而她正贪婪地吸取着。后来我比她先上交了演讲稿,而且满怀信心地等待老师的表扬。然而迎来的却是“你的稿子太笼统了,回去重新写一次。建议你多借鉴一下小怡的演讲稿,多向她请教。”事后,我找了小怡,想要在心中一比高下。可事实上,她的稿子不仅有明确的中心,也有鲜明有力的例子,还有与观众的亲切互动,语言也优美生动,极具感染力、说服力。我只好承认自己很“水”了。失望落寞的我本来还对她怀有几分嫉妒羡慕,不料她却给我带来鼓励和安慰:“小宇加油,不要灰心,多给自己鼓励,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她脸上那抹阳光般的笑容,让我顿时信心倍增。
在这个漫长的写稿过程中,几乎是要了我的命。既没有灵感,也没有中心议题。每一次有多余的时间给我写演讲稿,我却总是只能直勾勾地盯着那白花花的纸,咬着笔头发呆。慢慢的我就失去了信心,不再那么重视写演讲稿这件事。而每天中午,小怡都会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写稿,她聚精会神的样子时常会让我感到局促不安,仿佛连空气中的每一粒灰尘都在她的掌控之下不敢随意飘扬。她的眼神像战场的指挥官,具有强大威严的气场;笔尖在指挥官的领导下肆意“屠杀”;每一个文字都充满毅力,是错误难以攻破的强有力的阵势。我敬佩她的精力可以如此集中,可以让她打破困倦与疲劳。她似乎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激情和热情。这样的她竟因为我没有灵感而感到着急,便对我说:“小宇,梅花在盛开之前总得经历冰雪的袭击与严寒的侵蚀,而我们都是含苞待放的梅花,我希望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畏惧写稿的困难,不要让自己懈怠,更不要让自己失去信心和耐心。如果你愿意,我们一起冲破冰雪,做一朵不畏严寒的红梅,好吗?”
在她的帮助下,我和她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我很感谢小怡。她用一种舒服善良的方式帮助我克服困难,也用行动告诉我:在日后的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不要畏惧也不要再想着逃避,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就是直面困难。我时刻记着她的话,要做一朵寒冬中盛放的红梅,要把困难一一击败,要成为像小怡一样优秀的人!
这就是我的榜样女孩。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3】
在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小红,有人说她写字不好,有人说她不爱干净,但我却看到了她最大的一个优点诚实。
我的同学小红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每次考试的时候,她遇到不会写的题,从来不作弊。有时小红作业没写完,老师要检查,她就主动去告诉老师,每当她一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摔坏了,她就勇敢的去告诉老师。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把桌子拉开,因为要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小红遇到了不会的题,我看到了她一会儿挠头,一会儿低下头思考,把自己急得满头大汗,我就对她说:“小红,这道题你不会做吗,如果不会做,我跟你说。”她却说:“不用了,谢谢,我不想做一个不诚实的孩子。”我听到了她的话以后就不再说话了。
第二天,我看到小红的成绩并不太好,就问她为什么不让我给她说答案呢。这时小红认真地对我说:“做一个人要诚实,不能作弊。”我听到她的话后说:“小红,你能这样诚实真难得,我要向你学习。”
虽然她没有那样干净,没有比别人写的字好,没有比别人长得白净,但是在我眼中她却是一个好榜样!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4】
人生中,有很多的榜样,我现在要学习的榜样就是我们班上的语文科代表梁薇。
她算是我们班跟我最要好的一个同学,她的大方和善良让我特别的敬佩。在每次的语文考试后,只要她得到了老师的奖品,她总是会和我分享;在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她总会帮我扫后面;当我被我们班男生嘲笑的时候,她总会帮我出气。
她对别人也很好。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说,他要去送餐具,很忙,需要梁薇帮他洗碗。梁薇竟然二话不说就帮他洗了碗。因为我知道他不是真正的去送餐具,只是为了玩而已,但梁薇说没事的,就洗一次。我说她太善良了,帮人家洗碗什么也没换到,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未免太吃亏了吧。之后,那位同学还经常找梁薇帮忙洗碗,但梁薇也从来都没有推辞过。你看,她有多大方和善良吧。她也从来不说脏话,哪怕别人得罪了她,她真的是太大方和善良了。
梁薇天真无邪,可爱大方,她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做任何事情都尽心尽力的去做,从不懒惰、拖泥带水的。
我以大方善良的梁薇为榜样。
《榜样8》专题节目观后感范文【篇15】
似乎是经常坐公交车去哥哥家,总见来来往往人群的缘故,我不知何时有了观察人们行为的习惯。在我看来,小小的车厢里,司机是观察对象的不二人选。
“呲——”门开了,人潮涌入,“师傅,这车到XX站吗?”门边那人探出半边身子,操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大声问道。这车是不经过那站的,他多半会得到司机不耐烦的答复吧,我在心中思索。这样想并不是没有原因,在我以往的印象中,司机这时往往会皱起眉头,别过脑袋,不耐烦地摆摆手说:“不到不到!”随即迅速关上车门,不再理会那人的问话。每天毫无变化的路线、无趣的驾驶和无数拥挤的路段早已将他们工作的热情消磨殆尽,所期待的是载客数量的上升、业绩的突破,自然是不乐意有人打断和耽搁他们工作的,也不会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站在问询者的角度去考虑他的茫然无措。
望着司机那粗糙而严肃的脸,我更加相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毕竟自己也不是第一次观察了,经验总归是有的,况且这司机看上去并不是很和气…总之,我的预想应是和待会所发生的差异不大,我期待着事实验证我的想法。
出乎我的意料,司机师傅摸摸额头,再按揉着后颈道:“你是要到XX站么?”“是的。”司机师傅憨笑两声:“这车不到。你要去那一站的话,应该过了这条马路,向右走直到看见第二个十字路口,搭__路公交车才对。”原本严肃的神情不再,成了耐心细致的解说,此时指路的右手臂神似一杆鲜明的旗帜。那人道谢后,师傅生怕自己说的不够详尽,再三叮嘱道:“小兄弟,喏,你看,走这边!”
看得出来他对工作非常上心,每逢红灯亮起或是堵车,他总会尽可能轻缓地踩刹车,使车保持平稳,面对前面排起的长龙,他也不泄愤般使劲按喇叭。这些都只是他与其他师傅的个别细微差别,单个列出毫不起眼,但这些细碎汇聚在一起,便体现出了他的认真负责和不俗的个人修养,纵使工作平平无奇,每天所能见到的不过是些同样的风景,所能听到的不过是车内的嘈杂喧嚣,他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帮助、关怀他人,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的操守。一个两个多个这样的公交车司机师傅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他们的服务温暖了流动到这里的千万乘客,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爱岗敬业,坚守自己的道德修养,自己活得阳光积极,还能驱散阴霾、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