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

| 徐球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2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3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也是一名老兵,在战场上负过伤,转业后一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民敢闯敢干,让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新世纪,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永联村村办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

吴栋材将目标“锁定”儿子吴惠芳,他看中的正是吴惠芳的军旅经历和管理能力。2005年1月1日,吴栋材来到部队对儿子说:“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让你跟我回家,我们父子一起干!惠芳,村里需要你!”

深思熟虑之后,吴惠芳最终脱下军装,加入到永联的乡村振兴“战斗序列”,开始在“第二战场”发起“突击”。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永联由三村合并而来,如何规划乡村建设?乡亲们怎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面而来的矛盾和问题,让吴惠芳觉得真像走进了一个全新战场。

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磨练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他沉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打响了走上“第二战场”的三场“硬仗”。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调查研究,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4大项主要目标和26个具体指标,提出建设“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素质美”的“四美”永联。

“我要让永联人过上城里的现代化生活。”按照这幅“导航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永联城镇化。

几年间,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全村3600多户人家高高兴兴住进“永联小镇”。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4

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

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扎实的走访调研,以及25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把握大局、判断趋势的能力,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5

吴惠芳,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委。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部队工作,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放弃师级军官身份,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甘做一名农民。他勇于创新,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6

25年的班主任,她始终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冲锋在特教第一线。

回想过去,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

1998年,刘玲琍未满50岁的母亲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当时,刘玲琍正担任实验班38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教学任务非常重。等到她上完课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和母亲说一句话。

1999年,她结婚,按规定晚婚可以休一个星期。可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毅然选择星期六结婚,星期一照常来上课。

32岁那年,刘玲琍终于有了自己的“宝贝”。可是,儿子八个月大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因为坚信儿子能回归正常,刘玲琍不愿再生,丈夫决然离开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刘玲琍彻夜难眠。组织上关心她,校长亲自找她谈话,要她请假带孩子去长沙进行语训康复。刘玲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一定会教好我的儿子,同时学生也需要我,学生和儿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擦干眼泪,她依旧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天的课,带好班级学生,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对儿子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无论是儿子还是学生,每一点点进步,都让她兴奋不已。

经过3年的努力,班上12名学生,有3名学生考上大学。而她的儿子,也在自己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会了说话,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25年来,刘玲琍获得的荣誉无数,2015年还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但最让她兴奋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学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学生走出校门成为生活的强者,便是我最大的成就。”刘玲琍说。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7

月亮、团圆、中秋节……

这样几句简单的词,对于听障的孩子却非常困难。刘玲琍不得不“夸张”而又大声地读了数百遍。她带着每位学生复习,一遍遍教,一遍遍领着读。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刘玲琍一会儿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一会儿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每天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跟班里的听障学生们一对一地上课,每天下来喉咙基本是嘶哑的。”这样的教学状态刘玲俐已经持续了32个年头了,经过32年的探索实践,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等方法,帮助听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学会说话,让他们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

“有些孩子可能要用了半年的时间才能教会一声‘妈妈’,但是我觉得我的辛苦值得的。”每当刘玲琍听到一声“妈妈”,她总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从青葱少女走向不惑之年,刘玲琍在特教的岗位上走过了人生最美的年华。在她的悉心培育下,有30多名听障与语言迟缓的学生圆梦大学。有的学生成了舞蹈演员、有的成了设计师、有的成了园艺师,还有2名学生毕业后回到特殊教育学校成了特教老师。

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特教老师第一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批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刘玲俐收获了诸多荣誉,但她淡然处之,依然在自己钟爱的特教岗位上耕耘,努力贡献光和热。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8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那时,小小的刘玲琍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后来,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她心中的梦也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得了“急性肠炎”,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琍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学生宿舍,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到医院。接下来的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晚上去医院给小云亮送饭,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琍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爱你”。刘玲琍喜极而泣,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

说起学生刘寒湘,刘玲琍是满脸骄傲。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琍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

后来,刘玲琍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刘寒湘给刘玲琍发来信息:“刘老师,今天我的演出非常成功,感谢您!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看到信息的那一刻,刘玲琍喜极而泣。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9

她,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用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母亲般的博大胸怀,为残疾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勤于钻研业务,育残成才,所教的80多名聋生中有30多名考上了大学;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为听障孩子找到了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她就是驻珠晖区全国人大代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

32年来,她坚持做一件事——教听障孩子开口说话,让这些曾经被命运抛弃的孩子能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

刘玲俐依然是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0

残障孩子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折翼天使”“糖宝宝”。“好听的称呼没用,要实实在在地关爱他们,在融合教育、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刘玲琍说,她准备的议案都是关于“天使宝宝”们的。

刘玲琍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而且整整当了32年的班主任。

“单纯,可爱。”说起自己的学生,刘玲琍笑容明媚,眼神纯真。32年来,刘玲琍送出去的学生还不到100名,考上大学的也才20多名,但教这些学生,可比教成千上万名学生还要难。因为他们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想放弃。为了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刘玲琍几乎整天待在学校;为了所带班级中途不换老师,怀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敢要。但没想到的是,结婚6年后才生下的儿子,居然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刘玲琍一边“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让听障孩子们通过触摸自己喉部肌肉的颤动、口鼻气息的流动,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发音;一边时常为一些智障孩子擦口水洗屎尿、做饭送医;一边照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听力康复。

“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的宝贝。”几次采访,刘玲琍都是亲昵地搂着学生。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1

我的同班同学小纬,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高鼻梁,小嘴巴,瘦高个。他不但是我的好朋友,还是我学习上的好榜样。

小纬学习不但踏实认真,而且还非常主动好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数学老师提倡同学们每学完一个单元要根据单元内容制作一张简单的手抄报。因为不是硬性任务,我就一个单元也没有做。但是小纬却坚持每个单元都进行整理,期末的时候还把十个单元的重点系统地整理在一张大纸上,复习时一目了然。而我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经常需要妈妈在后面督促。

小纬还勇于钻研,善于动脑。这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几次数学竞赛。每次小纬的成绩都很优秀,让我羡慕不已。后来我向他请教,小纬说暑假的时候,他都做完整整一本奥数题了。我这才明白,好成绩不是凭空来的`,是付出辛苦后的回报。

小纬在学习上遇到不会或做错的题一定要弄明白,从不放过。记得三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他把“异想天开”的“异”写错了。他不知道错在哪了,就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异想天开’的‘异’上面要封口,是巳不是已。”小纬终于弄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从此以后再也没错过。而我对待自己不会的问题得过且过,以至于好几次都在自己做过的题上碰钉子,摔跟头。正如妈妈常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对待自己的错误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那么下次你同样也会犯错误。”在这方面,我最应该向小纬学习了。

这就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小纬。他既踏实认真,又主动好学。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2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例如:冰心、钱学森、巴金……但对我影响最深、也是我最大的榜样的更深还是那位送外卖的平凡的小哥哥。

那天下着倾盆大雨狂风像生气般,使劲地怒吼,大雨狂燥地用力拍打着地面,街上空无一人。我和妈妈望着窗外的`雨很想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饮料,便点了个外卖。当我冒着大雨去取时,看到那个送外卖小哥哥一边从外卖箱中取出饮料,一边急忙扯起自己的雨衣,将那些饮料紧紧的护住,小心翼翼地生怕溅上一滴雨水,而自己的半个身子却都露在外面淋着大雨,很快便湿透了。他瑟瑟地发着抖,冻得不停地跺着脚等我。我走过去,他笑意盈盈地说:“小朋友,饮料有点烫,要小心哦。”我望着他那张不断淌着雨水的脸怔住了,眼里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那句“谢谢”却含在嘴里没有说出口。我被小哥哥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所感动,为了让顾客们有更好的品尝体验,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很敬佩他,他就是我的榜样。他或许不像那些大家们那么出名,那么渊博,但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使他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深深的影响了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写作文,我很不情愿,想着“随便应付一下好了,也许老师根本不会看。”但就在这时,那个外卖小哥哥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张认真的笑脸依然那么真切,一个声音说:“小哥哥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保持认真与负责,何况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呢?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在我每每想要偷懒时,外卖小哥哥总会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着我。他就是我的榜样。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3

一个孩童,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父母会如何教导他、如何传授他关于人生的道理。身为父母,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的榜样。

文文才三年级,正处于孩子需要家人带头做榜样的时期。因为他年纪小,他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什么是他不应该做的。他更不知道他做错了事情会怎么样、会付出什么代价。对于孩子来说。价值观和三观是他们完全不知道的东西。这样就非常需要父母用心、负责的教导他们。

文文被一个矮小的孩子欺负了。妈妈询问他他才告之真相。他带妈妈去找那个小同学。妈妈看到反而非常生气,身为一个妈妈她居然质疑孩子“这么矮你打不过?”这是非常不对的行为!身为一个母亲,就要负责孩子的言行、思想。要带头做一个好榜样。如果她带头去和别的人争吵、打架。那么文文也会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对的。从而和别的小孩争吵、打架。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将来文文长大了,有了小孩,又会影响小孩。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所以,做一个榜样是很重要的。

文文没有错。错的是她的母亲。既然文文母亲之前已经告诉了文文打架是不对的,现在就不应该再来说与这种话相反的话。这样会使文文潜意识里的正确做法变成错误做法。教育孩子。应该认真,宽容。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时也应该有理有据。而不是一句兴头上的话。如果人生的道理因为她的心情而改变的话,这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了。

身为榜样,就要负责。带个好头,不随意影响他人三观、行为方式。这是身为长辈该做到的。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4

放寒假了,我像往常一样,每天务必完成妈妈给我做好的学习计划。做寒假作业、背诗、读课外书……然后再帮妈妈做点家务活,其此这几天还有一个疑团总是困绕着我。

怎么回事呢,告诉您吧,凡是来过我们家的人都说我们这幢楼的楼道与众不同,墙壁雪白,一点污迹都没有,栏杆上干净得只要太阳光一照射在上面,就会发出光来,再一瞧地面,哇!简直一尘不染!

啊!难道这里面有“谜”?于是我就开始留神起来。12月24日,天刚朦朦亮,一阵轻微的“沙沙”声惊醒了我,我悄悄地起床,把门轻轻地打开。透过门缝,我隐隐约约看见有个人正在扫楼道。这人头上戴着一个黄帽子,嘴上戴着一只口罩,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她弯着腰,手拿一把扫帚,吃力地扫着。扫完后,她又拿来一块布,浸湿了水,把它拧干,照样弯着腰,仔细地擦着。

终于,她抬起了头,用手捶着后背。啊,是王奶奶!要知道她可是快80岁的人啊!我也是楼道一员,这样的事我也该做啊!

第二天,我赶在了王奶奶之前起床,拿起扫帚就在楼道里扫起来。我先把第一层台阶上的灰尘都集中扫在左边,然后再扫到第二层台阶上……就这样我把整个楼梯扫了一遍。扫完后我又拿来一块布,浸湿了水后,把栏杆从头到尾抹了一遍。才把栏杆抹个雪亮。我还打来水。给楼道窗台上的花浇了水。一阵晨风迎面而来,花儿直朝我点头,似乎在表扬我呢!

寒假里,随着新年的一步步到来,浓浓的.节日气氛,已经蕴含着千家万户。在王奶奶的榜样下,我又感受到了辛勤与劳动者的快乐!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观后感篇15

从小我就一直在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谁为榜样?以后我的方向是什么?但终究我还是想,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受爸爸影响,打小就喜欢足球。于是便有了方向——足球运动员。可每当爸爸问起我:“你喜欢谁”时,我却一句话也说出来。

这天,哥哥给了一本杂志——《布冯记传》。读了后,感觉布冯的经历有些和我相同,瞬间就喜欢上了布冯。

布冯是一个守门员,服役以来,给足球这项运动贡献了十几年。这样的运动员不多,也难怪布冯是个“金牌守门员”,每一球都死死地握在手中。零封、零封。有了布冯这条“最后的防线”,布冯的`队友可放心了,不用顾忌放手,只管攻。这也是为什么布冯在全队中是个永不会被进球的守门员了。

我也想和他一样,不让我的队员担心后防线。有一次,我看着布冯的视频,却感觉始终做不了布冯的那么的完美。

其实很多人会这样觉得——一个队好不好,其实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前锋。一个完整的队必须要有好的后防线和好的前锋,这样在前锋进攻时才能更好地完成射门。我想这也是布冯存在的理由之一。

当守门员,我也决定了许久。最终还是想成为布冯一样,活着是超过布冯的守门员。尽管我没有守门员的天赋,但还不想当“小丑”,始终也要怀着一颗“骑士”的心。

布冯能让队友这么相信他,也许离不开一复一日的训练。像这样伟大的守门员,一年下来换掉多少双手套,也许看见了,才会觉得什么是差距吧。

在现在的守门员中,又有多少个能像布冯一样的高龄守门员?若他的队友是象棋里的“炮,兵,車、马”,那也许布冯就是守护“王”的“士”了吧!

1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