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
山石屏疗养院是国家1953年在洱源县大山深处黑潓江边建立的麻风病院,距县城65公里,没有公路和桥梁,不通水电,几乎与世隔绝。
1981年4月,刚刚到县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这里只有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和嘴歪眼斜、肢体残缺的患者,当李桂科给一位60多岁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小腿大面积溃烂,溃口洞里都已有蛆虫并发出臭味。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不约而同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作为一名医者、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应该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摆脱困境、改善生活。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桂科与山石屏麻风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漫长的救治之旅。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2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又获得新的荣誉!
这一次,是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表彰的“诚信之星”。
“一定要让山石屏变得更好!”从42年前初到山石屏村开始,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为麻风病防治事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就在李桂科心里扎下了根。
“不需要坚持,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这些年,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和荣耀,心绪却依然平淡如水,为山石屏村做着一桩桩、一件件规划好的事情。正如每日所需的呼吸,从来不曾动摇。
42年的坚守,李桂科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建成了黑潓江边一座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美丽家园,摘掉了人人惧怕的“麻风村”的帽子,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3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参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开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至今。现任____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3年来,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尽责、奉献之歌。他一直以来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心系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一个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好职工。李桂科同志刚参加工作三个月就安排到山____疗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扰,他也茫然、不知所措,但当他看到麻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和痛苦的表情,他最终还是被自己责任感所战胜,抛开所有顾虑,毅然的.走上了艰难、漫长、光荣的麻风病康复工作之路。数十年来他一直奔走在山区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他把麻风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把山____疗养院当成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他是一个心系群众,无私为民的好“村长”。在李桂科同志到炼铁乡山____疗养院工作时(当时叫“麻烦村”),山区疗养院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住房破烂不堪,与外界几乎没有来往,经济条件很差生活甚是艰难,哪里的人们遭受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甚至孩子们上学都成了问题。李桂科到山____疗养院工作后,为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积极奔走,向各级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给村里修了路、通了桥、建了学校,他还介绍康复者及子女参加就业培训,鼓励村民种植核桃、柿子等经济作物,积极带领村民走出困境。“3.03”地震发生后,山____疗养院的原有房屋受损严重,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关心下,觉定新建炼铁乡山____疗养院,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李桂科同志在照顾患者、安置好群众的同时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受灾群众乔迁新居,他还组织村民进行民族火把节、中秋节、清明扫墓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节日李桂科同志都是和疗养院的患者一起度过,很少同家人一起过节。
他是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好医生。()一些麻风病人、周围人群不了解,由于受到歧视,甚至办事情请不到人,但李医生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背出背进等,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喝口水。为了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经常到患者家中做客,同桌吃饭,一起拉家常,亲力亲为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为让社会了解麻风病,李桂科同志通过编印宣传单、编写《基层医生麻风防治手册》、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麻风可防治可治不可怕。另外,李桂科同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的学历并不高,但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李桂科同志认真钻研业务知识,通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学习,最终成为了____治疗麻风病的骨干,工作成绩显著。他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十一五期间麻风防治工作”获云南省卫生厅、民政厅、残联、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表彰。____,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高发区,患病率高达27.3/万。现在,____县麻风病患病率明显下降,患病率与最高年相比,下降了98.75%,发病率也明显下降,这些都与李桂科同志多年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他是一名勤奋履职,忘我工作的好干部。李桂科同志现在是县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环境轻松一些,不用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但他忘不了对山____疗养院患者们的牵挂,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只有在疗养院里忙碌,心里才踏实”,一个人、一个干部要做点好事不易,要永远的做好事、做实事就更不易了,永远的为大众着想、为百姓着想、为更高的奋斗目标着想更是难上加难得事。然而李桂科同志做到了,他所做得一切不为名、不为利,都只是让麻风患者、家庭过得更好,他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受到了同事的尊敬。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4
李桂科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义务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职责,为做父母的解决子女读书、工作问题,替做子女的赡养老人,一干就是几十年。闲暇里,他经常陪伴残疾孤寡老人说话聊天。头发长了,帮他们理发;指甲长了,帮他们修剪。他悉心帮每位康复者清理溃疡,精心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崔大弟、李少安两位康复者已经93岁,王应寿等几位康复者也快80岁了,老人们的手指甲很厚,足底也有厚厚的老茧。李桂科精心为他们修剪,练就了一手用咬骨钳剪指甲,手术刀削硬皮的“绝活”,他还专门为眼睛坏死的李少安准备了眼罩。每逢清明节、火把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李桂科都会组织康复人员集体过节,营造山石屏村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每次外出开会、学习之前,他都要挨个到老人们的居所走一走,看看谁的头发需要修,谁的指甲需要剪。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他也是第一时间想着要赶回山石屏村看望老人们。
从1986年开始,李桂科为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照片。2013年,他在山石屏村开辟了一间缅怀室,将100多位已经离世的老人的照片搬到了纪念墙上。每位老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李桂科都会为他早早准备好照片。老人们也会在临终时给李桂科讲自己的亲人和往事,留下最后的遗言。“疗养院建院以来,已经有200多位老人离世。没有照片的100多位老人,我准备在墙上画一个框,写上他们的名字和个人简介。他们当中很多都没有亲人。即便有亲人的,也很少有人会来祭奠。做这样一面纪念墙,就是为了让后人缅怀这段与麻风病战斗的历史,也让现在还活着的老人感受到被牵挂和惦记的温暖。”李桂科说道。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5
到山石屏村疗养院工作一年以后,李桂科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没有再穿着隔离服,只在为病人检查时戴口罩手套,进行必要的防护。“给患者治病的同时,还要治心。如果一直穿着隔离服,患者和周围的群众怎么会相信麻风病能治好呢?”1987年,在李桂科的主导下,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洱源县是麻风病高流行地区,在高峰时段,他们同时治疗着全县500多名麻风病患者。除了山石屏村,双廊、牛街、西山、乔后等偏远的乡村,在家治疗的患者都等着他们送药上门。
1980年代,洋芋山麻风村居住着46名麻风病患者和22名家属,李桂科带领工作人员送医送药上门,指导生产自救、发展经济。经过近10年的努力,洋芋山麻风病患者于1990年全部治愈。李桂科又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康复者原籍村寨,挨家挨户调查研究,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子女上学、责任田、家庭财产等等问题,为他们回原籍创造条件。在李桂科和工作人员努力劝说下,大部分康复者被原籍家人接纳,所有子女都回原籍落了户、上了学。最后3位无家可归的康复者搬迁到山石屏村,洋芋山麻风村彻底消失。2001年1月17日,洋芋山最后一个麻风患者杨兆元搬离居住了26年的麻风村,激动地说:“共产党万岁!李医生了不起!”
山石屏村疗养院的患者全部治愈,也是1990年。那一年,洱源县的麻风患病率由27.3/万降至0.067/万。李桂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兴地宣布道:“现在你们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来了!”“李医生,你不管我们还有谁管我们呢?外面个个都怕我们,话都不跟我们说。”想到他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人,对他们来说山石屏村就是他们的家,虽然身体治好了,但更严重的是内心依旧孤独、自卑,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惧,他们要的是尽快治愈心灵,重新融入社会。于是,李桂科放弃了回家的打算,继续走上了对患者们的治心之路。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6
横坎头村推动文明实践再升级。
培育一批由红色后人、乡贤能人组建的“红村”宣讲团、理论说唱小分队、“海归厨娘黄徐洁”等百姓宣讲名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微型党课”“理论说唱大比武”等活动,创作“我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十五年十五个小故事”等一批文艺作品,以“快闪”“说唱”等方式宣讲历史故事,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红色电台”,传遍家家户户。
推行“一约四会”,做实道德评议工作,破除陈规陋习,提高村民道德素养,树立文明新风。大力推进家风家训建设,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累计评选出“最美红村人”15人、“最美家庭”20户,推动村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向上向善、孝亲睦邻、守望相助、济困扶危的“红村”文明风尚。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7
五车堰村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了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活动。广大党员在努力寻找文明村镇创建“短板”的同时,积极向村党总支建言献策:沈家沥斗片一处土地上有较多旧房子,长期无人居住,建筑已破败不堪,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村容村貌,宜拆除改成绿地。
根据党员们反映的情况,4月27日,五车堰村党总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我们愿意拆除破旧房子!”会上,沈银龙、毛丽美等10余名村民纷纷表态,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
会后,该村组织专业人员拆除破旧房屋,并对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进行整治。随后,该村又组织召开现场会议,就在空地上种植何种农作物征求意见。翠绿的毛豆,火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这处可观光可收获的“共享菜园”吸引着村民前来“打卡”。
近年来,五车堰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越来越强,争先恐后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党员们在各自辖区组建了8支义务消防小分队,党员沈忠德是第五小分队队长,平日里,他经常组织队员参加灭火演练,确保辖区一有火情,队伍拉得出打得赢。不仅如此,沈忠德还主动承担了所在区域的路灯巡查工作,看到路灯损坏后,他总会出资购买,并调来升降设备更换,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为民服务,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求解优解,不断提高治理服务的精准精细化水平。
落日时分,暑热渐退。在宽阔整洁的林鼎路步行道,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悠闲地散步;路旁的小溪里,清澈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在大隐镇云旱村,如今处处都能感受到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给村民带来的实打实“福利”。
在林鼎路的另一侧,6幢高高耸立的住宅楼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村民洪炎告诉记者,他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这是村党总支切切实实为村民办的又一大实事工程,集资新建农民居住小区将改善他们一家五口人的住房难题。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8
第一站
第一站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一进大门,整面墙上挂着满满的牌匾,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横坎头村是知名“红村”。再往里去,一块纪念碑赫然呈现在斑驳的朱红色大门之后,欢迎前来学习的党员同志。旁边是修葺一新的纪念馆,沿着长长的时间轴,党员老师们浏览着浙东抗日根据地大事记,参观当年新四军及村民革命时期使用的物品,了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随后,大家来到何克希将军纪念室,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片丹心。站在简单的会议室旧址里,墙上照片中先贤目光如炬,使我辈肃然起敬。
第二站
第二站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共读两封“回信”,参观“家园情”“家书情”“家国情”三个展馆。当年,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将满腔心血投注于老区焕发新生机,并将所取得的光荣成绩诉诸笔下。而回信更是勉励横坎头村党员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纸短情长,党员们将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
走出教育基地,回首望去,白墙黑瓦之下,一个个鲜亮的红色故事正在无言诉说。党员教师们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间马路中,脑海中回荡着宝贵的红色记忆。党日活动到此结束。去时勿忘来时路,回程当思奋斗情,慈小党支部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9
横坎头村地处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梁弄镇南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核心机构都设在横坎头村,因此享有“浙东红村”的美誉。近年来,村党委牢记嘱托,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村党委—前哨支部—党员骨干(村民组长)—群众”的组织工作体系,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培植特色农业,村庄环境变美变靓,村民更富生活更好。
然而谁又能想到,从前的横坎头村村民连饭都吃不饱,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办起了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变化。但之后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有更大的发展。
2003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委书记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的殷切期望。十多年来,横坎头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咐,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动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樱桃、杨梅、桑果等特色产业,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村庄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0
为深入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推动共同富裕主题培训,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传统剧目的教育引导作用,日前,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组织余姚市的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在这群特殊观众中,我们采访了三位全国文明村的党委书记。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做一个“同乡亲们一道干”的书记。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群,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享有“浙东红村”美誉。横坎头村已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一系列荣誉,2022年横坎头片区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单位。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1
雷锋,一个普通、平常的名字,却使几代人为之震撼;雷锋,一个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名字,却在褒奖背后显示出那一份特有的朴实;雷锋,一个我们永远的榜样,一个精神永垂不朽的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每唱起这首动人的歌曲,我就想起那位用自己的津贴费帮助丢车票的大婶的同志;就想起那位在月光下为战友补裤子的战士;更想起了在那个暴风雨的夜晚中,那个倒下的、人民永远的好榜样……
那个做了无数好事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的、那个现在长眠在热土下的战士,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那些像你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人了吗?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振奋人心,充满激昂的口号了吗?你感受到了吗?你感受到了来自全国人民对你的尊敬和爱戴了吗?
雷锋是谦虚的,他从来不向人们表示自己的虚荣和自满;雷锋是淳朴的,当他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时,他却从人民的眼中消失了。他的躯体虽已被死亡摧毁,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永留人们的心间!
雷锋精神是一股股和煦的春风,把温暖吹进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是一场场清凉的夏雨,用最为平常的方式为人们带去他的祝福;雷锋精神是一枚枚沉甸甸的秋果,奉献了自己,为广大人民带去了喜悦;雷锋精神是一层层结实的`冬冰,为人民们树立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坚实理念。
作为21世纪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以雷锋为榜样,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帮助。哪怕是一次值日、一次解答……我们可以用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方式帮助他人,为他人带来便利和温暖 ,传递雷锋精神。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党旗下,我想以一名少先队员的名义对雷锋叔叔说:“雷锋叔叔,请您放心!我们会用对您无限的热爱和尊敬为他人尽自己的一份力,用我们春天般的花样年华把您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您永远是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2
我有一个好榜样,他就是我的爸爸,我非常敬佩他。
我爸爸矮矮的个子,国字脸,浓浓的眉毛下镶嵌着炯炯有神的一双大眼睛,笑的时候,嘴边总带着两个小酒窝。
记的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把米粒掉在了桌子上。爸爸看见了,把米粒捡了起来放在空碗里。我说:“爸爸,多脏呀!不就是几粒米吗?”爸爸的脸立刻阴了起来,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是怎么学的,怎么理解的。”听了这话,我羞愧的低下了头。爸爸就是这么节俭,我从心里敬佩他。
爸爸不但节俭,而且还尊老爱幼,是我学习的对象。
一个寒冷的傍晚,我去看望生病的'奶奶。冻得瑟瑟发抖的我走进简陋的病房里,见奶奶躺在床上,正和爸爸闲聊。爸爸见我来了,给奶奶盖了盖被,就出去打水了。
在那里,我和奶奶谈得正开心,奶奶突然说腰疼,就不能动了。我担心极了,急忙叫爸爸。爸爸听后马上急忙跑出去找医生。爸爸忙前忙后,在照顾着奶奶。夜深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上醒来,我发现爸爸的外套披在我身上。原来,昨夜里爸爸怕我着凉,给我盖上了外套。为了照看我和奶奶,他一夜没合眼,你瞧,他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
我想:爸爸终日为我操心,已经够累的了,加上奶奶病了,一定吃不消,难道我这个做女儿的不应该尽点心吗?想到这里,我连忙把外套披在爸爸的身上,倒出热水,送入爸爸的手中。爸爸的眼眶里湿润了。
我爱我的爸爸,他是一个节俭、尊老爱幼的人,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自豪。作文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3
榜样是什么?榜样是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带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灯,照亮人生的道路,驱走黑暗的彷徨;榜样是指南针,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
这天,天气很糟糕,乌云哥哥吓跑了小云朵,就连太阳公公也躲起来了,躲在乌云后面不肯露面,天空乌云密布,阴沉沉的,这时的我正在家中吃着晚餐。
“我吃完了,剩下的我就不吃了”,我把手中的碗往餐桌上一放,大声的向旁边的人说着,转眼间就要走。
“你怎么剩这么多米啊!”妈妈的声音制止住了要走的我,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训骂声,只见我碗中的米饭还剩一大半。
“哼,不就这么点儿嘛,反正锅里还有”我有些气恼了,不满的冲着妈妈吼叫。觉得这点儿粮食根本就用不着。珍惜。
妈妈无奈的叹了叹气,用手指了指碗向我说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以前条件不好,很多人都吃不饱,现在条件变好了,你却还浪费粮食,要知道浪费可耻。”说完这一席话,她又无奈的看了看我,叹了叹气,端起碗筷往厨房走去。
她端着她的'碗走过去的时候,我不经意的撇了一下,撇这一下我却愣住了,妈妈的碗很干净,一粒米都没有,再看看我的碗,还有一大半都没有吃完,我的心中忽然感觉有点儿不舒服。
听完妈妈的话,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马上端起碗吃了起来,不一会儿,碗中的米便全都不见了。我看了下妈妈,对她笑了笑,想着妈妈真是家里的榜样啊!这时我又看向窗外,我忽然觉得天空中的乌云也变得可爱了起来,不像以前那样凶巴巴的。
是妈妈这个榜样让我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更让我知道了农民伯伯中的每一粒米,都是最美味的,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正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4
小操是我的同学,在班上担任数学科代表职务,我最佩服的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那股劲儿。我心目中的榜样就是他。
说到这里,还真想起一件事。
有一天早上,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室,组长们忙忙碌碌地收着作业本,把数学家庭作业交到小操这里来。小操一边收本子,一边还简单地翻看翻看。忽然,他的眉头紧皱起来。我凑上前一看,“哎呀!这是谁的本子!”上面的字有的像大头娃娃;有的像瘦猴子,歪歪扭扭的,一塌糊涂。翻到封面一看,原来是黄智霖的。小操手拿作业本,跑到兵乓球台旁,硬是把正在打球的黄智霖给拉了回来:“你写的作业太乱了,老师怎么改?重写!”说着把作业本平铺在桌子上。
“管得宽!”黄智霖把眼皮一翻,“想叫我重写,没那么容易。”“这是我的责任!”小操也毫不让步。
“组长都没管,你凭什么?”
“他不管是他失职,我还要去找他。快重写!”“就不!”“不重写就不收你的作业!”
这下黄智霖可慌了,因为不收作业,就要被登记缺交作业,老师就要给家长写条子,回家就要被……
于是,他只好乖乖地坐下来,慢慢腾腾地掏出黑笔。小操看到他愿意改了,态度也缓和了,亲切的说:“你要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说着,小操打开韦颖倩的作业本给他看,写得工整极了,像印出来的`一样。黄智霖斜眼看了一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小操终于说服了他。
虽然这是小事,但小操一丝不苟的美好品质,却是我十分敬佩的。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2023年CCTV1《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5
榜样是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们认真学习,榜样是一阵风,抚摸我们的心让我们认准目标,奋勇向前。而我心目中的榜样就是我以她骄傲的朋友。
她长得很漂亮,脸上镶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配上乌黑发亮的秀发,显得精神极了。这个她就是小悦了,小悦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我对她的佩服是从一次经历后油然而生的。记得那一次,我和小悦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们正边走边说笑时,一位男孩急速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这个小男孩在追着另一个人,因为他的'步伐很急速。而撞倒了小悦,但看这位男孩却似乎没有一点歉意,一声不吭的走了。我正想开口教训他时,小悦拦住了我说:“没关系了。”话音刚落,“扑通”一声传进了我的耳中。原来是刚才那位小男孩摔倒了,当我准备笑他时,小悦飞快的从我面前走过。她义无反顾的把男孩扶了起来,用手拍去了男孩脚上的灰尘。看着小悦的神情是那么的严肃,她拿起一张纸巾擦去了男孩脚上的鲜血。这时男孩羞愧的对小悦感到抱歉。小悦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事后我问小悦为什么还要帮助这位调皮的男孩,小悦却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颗宽容的心呀,而且男孩摔倒了,却还被那么多的人取笑,是我也不好受。我们应该将心比心,所以就算他撞到了我,我也依然会帮助他的。”小悦的这一席话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中,那个印记是怎么也不能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