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报名

| 徐球

2024年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办法新鲜出炉,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可以报名哪个专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办法2024(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报名

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办法2024(必读)

考生必须完成两个阶段网上报名,即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报名和高考志愿填报。

【第一阶段】: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报名

1.考生登录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注册并登录,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表,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下载打印申请表,申请表经个人签名、中学审核盖章后扫描上传,完成志愿填报,报名时间为5月5日—5月30日。

2.考生须在“附加材料”栏上传《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可登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下载。

3.考生应在“综合信息”栏内如实填写获省级(含)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省级(含)以上个人荣誉情况并上传相关获奖证书原件的扫描(拍照)件。

4.请确保上传的各项材料清晰可读。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初中及初中以前的材料不必提供。

5.此报名阶段主要用于考生提交材料、我校进行初审。考生专业组志愿以第二阶段填报为准。

【第二阶段】:高考志愿填报

1.我校对第一阶段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果预计于6月10日在报名系统和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

2.高考志愿填报期间,通过初审的考生务必在“广东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特殊类型招生批次填报我校综合评价志愿,未填报者视为放弃我校综合评价的考核和录取。

3.根据广东省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相关规定,考生只可填报一个专业组志愿,且必须符合选考科目要求。

4.考生专业组志愿、是否服从调剂,以此系统填报为准。

中山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政策

1.考生高考投档成绩须达到广东省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

2.我校根据综合成绩(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从高到低排序,按照“分数(综合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及招生计划进行专业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我校考核成绩、高考成绩排位进行排序。若排序皆相同,均予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投档成绩(折算成百分制)×85%+我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

考生所填报的组内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同专业组内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不予录取。

3.预录取名单经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予以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后续本科批次投档与录取。录取名单一旦确定,我校将不再受理录取考生的退档申请。

4.若强基计划录取与综合评价录取有冲突,强基计划录取优先,综合评价录取工作预计在强基计划录取之后进行。

中山大学综合评价药学院介绍

中山大学药学院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个新学院。学院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医学院有关药学科学研究的资源,以中山大学的综合力量为依托组建而成。现任院长为黄民教授。

药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自身。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教授担任药学院名誉院长,他对未来的定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一流的药学院”。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教学和科研人才,加强各种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营造学院文化。现已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师59名,实验技术人员17人,行政人员9人。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助教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1人。师资队伍中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有13人被列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黄志纾教授先后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于2008年7月启用位于大学城的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药学大楼,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学院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条件建设,现已购置了10万元以上用于药学科学研究的大型贵重仪器近70台,如核磁共振仪、质谱仪、X-单晶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凝胶成像仪、CO2超临界萃取仪、全自动生化仪、红外光谱仪、各种高效液相色谱仪、软胶囊机、流化床包衣机、挤出-滚圆造粒机等等。购置仪器3000多件,总价值达6800多万元。

中山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已有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4;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3个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工科、医科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在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5;202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3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116门;建设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建有在线开放课程208门次,其中51门首批入选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40门课程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与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多所西部高校达成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推进课程共享,建设同步课堂、线上课堂、混合式课堂等新型课堂,获评教育部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本校教师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另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各1项。

中山大学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

中山大学拥有10家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其中7家为综合性医院,3家为专科医院,构成了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实力雄厚、优势互补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附属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第六、华南第一;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排名前三;附属口腔医院在国内排名前五;中山眼科中心在多个榜单中眼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榜首,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于2019年11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航态势。

附属医院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保持全国前列,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多所附属医院的新大楼、院区、分院已经投入使用,还有多个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或获批立项建设。过去五年,10所附属医院病床总数从1.4万张增加到1.9万张,手术总台数从45.4万台增加到67.3万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18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