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
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
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因此,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
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集的神圣讲坛。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热爱教育,献身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
1、认识上
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
2、实践中
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__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影响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认真学习贯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4】
今天是第39个教师节,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队伍使命重大,责任艰巨,广大教师还请收下这份特殊的教师节“精神食粮”,把牢“传道”正方向,探索“授业”新方法,提升“解惑”真本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把牢“传道”正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新时代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把牢“传道”的正方向,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广大教师要立足平实,亲身垂范,带领学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一点一滴修好公德、私德,做守规矩的明白人;更要立意高远,加强红色革命教育,为学生树立先锋榜样,构筑成长梦想,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做立大业的开拓者。
探索“授业”新方法。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当前时代高速发展,作为新时代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授业”新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开拓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才能满足教学需求,达成教学目标。要转移“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转变“思路”,开拓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授业”要从理论学习拓展到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增强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提升“解惑”真本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论是理论知识的疑惑,还是成长发展的困惑,教师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升“解惑”真本领,担起“解惑人”这一角色,了解学生困惑,打开学生心结,助力学生发展。要解学习之惑,拓展课后服务,结合课后作业和学生反馈,彻底解决知识重难点,做好理论知识的“扫尾清零”工作。要解发展之惑,关注个人发展,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更需要及时关心指导,要主动了解学生动态,上前一步解答成长发展的困惑,及时矫正错误想法,全面护航学生的健康成长。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5】
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6】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回首自己将近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7】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一、课标解读,指引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语文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课堂提问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模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质疑、释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质疑,老师的引领从“问题意识”的概念、培养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以一节节生动的课例阐述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这次精彩的引领让我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解决一切问题,而是“未完成”,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问题的自主生成。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教师培训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三、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自我反思,精益求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讲座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对我们课堂语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语文教学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任务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交流,但效果不是很好,最后交流的成果不是全组的意见,而是组长或组内精英的意见。其次,语文教学要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的高效性语文教学也要注意课堂的高效性,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少讲,给学生自主思考、互助解疑的时间,注重当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科虽然不像理科有太多的练习题,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反复检测、提问,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短短两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中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中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在培训中逐步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8】
“躬耕教坛”这个词语,字面意思是亲自在教育领域耕耘。这其中包含了对教育工作的一种敬业和热爱的精神。以下是我对躬耕教坛的一些心得:
热爱与敬业:首先,对于我来说,躬耕教坛最重要的是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敬业。只有真心热爱这份工作,才能从中得到满足和成就感,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不断学习: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技术不断出现。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努力创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兴趣、优点和挑战。我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尽力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沟通和合作:教育是一项团队工作。我积极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持续反思和改进:我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改进的空间。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和同事的建议,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的来说,躬耕教坛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我热爱这份工作,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开启美好的未来。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9】
陶先生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我尤其赞同的是陶先生关于“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我也不例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家们有关爱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时,面对着这群状况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然闹哄哄的一片。瞧瞧,这边几个男孩子的弹球还没有决出胜负,还在商量着下一堂课再战;那边还有几个头靠着头,研究着手里的卡,谁更厉害;还有几个爱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划着头上的发卡。
在学生作业本上,醒目地出现了你强调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写错的字,不能做错的题。
刚刚讲过要保护环境卫生,一会儿功夫,教室里就出现了网乱扔的废纸。
每天,只要你出现在教室里,不停有学生来向你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过来说一说,让你帮他评评理。
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烦。受自己的心情的.影响,想给孩子一个笑脸,想温柔地对孩子说上几句,有时都觉得很难。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我的爱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没有了爱孩子的心情,还怎样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沙校长说的一席话,让我有所感悟,他说:“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自己放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喜欢与学生较劲。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总喜欢揪住不放,搞得学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惩罚自己吗?”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我将学生提高到与我一样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的十分钟哪能满足孩子的玩耍的欲望,打了上课铃再说上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一次开会、学习,校长不也得提醒了几次,会议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学生又怎能做好呢?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不出现一点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这一点,还需要对孩子的错误大惊小怪吗?
学生不断来向你告状,那说明他信任你,想跟你来交流他的想法,其实,你不需要给他多明确的答复,只要能跟他说说话,孩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老师想说:其实爱你们真的很容易。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0】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读书求学阶段就有几十位科任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知识文化,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伴我们成长进步,最后与我们分别在踏入社会大门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周兰芬老师。
那个时候,周老师就四十多岁了。她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穿着打扮非常朴实。经常是浅色上装搭配深色长裤,和大街上的中年妇女没有区别。一头运动式短发,瓜子脸型,鼻梁上架着一副小圆框眼镜,说话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右手食指去上推眼镜。她平常说话的声音不大,可上课时嗓门就大了起来,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当年,我最害怕写作文。记得周老师刚来教我们班不久,有一次在课堂上布置了作文作业,让下课就交。我如临大敌,面对田字格的作文本脑子里一片空白。虽说是命题作文,但就是不知从何写起。眼看下课时间就要到了,着急之下我就哭了。同学们吓坏了,赶紧去办公室请来了周老师。她一见之下,看我本子上一个字也没有,就让我去她办公室。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拿着作文本的手在发抖,不知道周老师会怎么惩罚我。来到办公室之后,周老师让我坐在她身旁,然后她继续批改作业。不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学习委员把同学们的作文本抱来了办公室。没想到周老师竟然从中选择了几个同学的作文,让我朗读。我只好硬着头皮去读同学的作文。周老师静静听我读,不时纠正我的发音,看着她微笑的脸、温和的目光,竟有几分像我的奶奶,我渐渐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当我读完那几篇作文,周老师便让我开始写。
那天我写完作文天已经黑了,周老师把我送回了家。一路上,我紧跟着她,盼着她说说我写的作文,可她只字不提,只叮嘱我要多看多读作文书,觉得好的,能背就背,或者抄写在小本子经常读一读。现在想起来,周老师是以“不教而教”的方法,让我从别人的作文中,去接受启迪,打开思维。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借同学的作文书来朗读,遇到喜欢的就抄写在本子上。周老师还会在寒暑假借给我一些作文书,规定在多少时间内读完归还她,让我不敢偷懒,几乎把假期时光都用到了读书上。现在想起来,她是以激发“内生动力”的方法,让我由被动逐渐变主动,进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读到六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就经常被别的同学在作文课堂上朗读了。我再也不怕写作文,甚至还在周老师的辅导下参加一些作文比赛。随着一张张奖状贴上班级的荣誉墙,我写作文的劲头更足了,每天都能写上一篇,而周老师也总在百忙之中给我的每一篇作文写上一段评语,表扬和批评都有。为了多得表扬少挨批评,我就向着周老师表扬的方向去写,尽量避免跑偏挨批。现在想起来,她是以“正反双向激励”的方法,引导我避“坑”,渐入作文佳境。
后来我参加工作走上了文秘岗位,写作就成了日常。每当遇到啃不动的稿子,我就去大量阅读,从别人的文章中启发思维;每当写到山穷水尽,我就去大量阅读,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眼30多年过去,周老师也早已经退休,听以前的同学说她去了外地的子女家,兴许她早已经将我忘记,但我每当捉笔为文之时还总是会想起她的样子和微笑,以及那些作文本上她写下的评语。
教师节临近,我怀着感恩的心,静静地坐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人行道桂花树上抱团成堆的金色桂子,回忆从学周老师的时光,心底不断有暖意升起。微风吹过,带来桂花的馨香,我在心里诚恳地对风说:请给周老师送上一缕芬芳,带去我的思念并祝她老人家身体安康、长命百岁。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望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工作的这几年中,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象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当代作家贾先生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
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说到这里我总会想到了道北铁中的呼秀珍老师,呼老师热爱学生,有口皆碑;郑鹏同学是咸阳道北铁中一个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记得初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他为没有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难过灰心。呼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一定要激起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于是她及时家访,多次找郑鹏谈心并帮助他调整学习计划,使郑鹏深受感动。他说:“老师,您放心,我的目标不会改变,我爬也要爬到前20名。”呼老师抓住这一个中等学生典型,从而带动了一大片,激活了一个班。她说:“教师应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太阳,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呼老师常常告诉孩子“只要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会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我有两棵,就你一棵我一棵,我们都快乐!如果有三棵,我会给你两棵,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快乐!”这就是呼秀珍老师的心声,一名爱岗、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情怀。
记忆又把我带回到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灾难。汶川大地震,一刹那,山崩地裂,日月无光。当巨大的混凝土楼板、横梁和墙体无情地砸向正在上课的师生,教师们采用了一种共同的姿势:伸开双臂护住学生。这种像天使一样展开翅膀、用血肉之躯为学生隔开死亡的姿势,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永恒定格:
——谭千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张开双臂趴在桌上,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护着的学生却安然无恙。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跪仆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依然存活的学生,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杜正香,平武县南坝小学老师,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横梁下的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走过汶川、北川、青川等极重灾区,这样的教师太多,这样的英雄太多。人们汇流成河的每一颗晶莹泪水里,都闪耀着一位教师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和感动,这平凡群体,是什么让他们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迸发出如此伟大的力量?是师德,是师德中的大爱。这爱超越了人世间一切的悲怆和痛苦,在天地之间与历史长河中,书写下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师风师德演讲稿背负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只为自己能够成长为教坛的一颗长青之树。育人楷模呼秀珍的爱岗奉献让我崇敬不已。大灾面前,老师那无悔的抉择,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我愿做一个平凡的铺路者,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永守心中的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2】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后,开始反思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党员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廉洁从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坚定信念、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
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也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思想、行为、形象会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是人之楷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努力克服市场经济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思想上摒弃金钱、享乐等奢望和想法,潜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对照自己,不玷污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二是具有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思想。因为我们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里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上作出回报,所以,教师就必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甘于清贫、献身教育,并以高尚的行为品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清廉、勤俭治国,死后居然无一分钱存款,却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堪称清正廉洁之楷模,倍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还有许多乡村教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图名利、忍受寂寞、克服许多艰苦条件,一心只求教好学生,让更多的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掌握好文化科学知识,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辛勤地奉献着,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就是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楷模。
三是具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个人只有深深地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才会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献出一切。作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工作,其要求非常之高,它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前途和命运,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培育新一代的合格人才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爱岗敬业、以教为荣、以教为志、甘于清贫、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受外界任何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全身心投入,才不辱教师的高尚形象,唯有如此,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
我们教师就应该自觉地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敬廉崇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牢记使命、心无旁骛、与时俱进、踏实工作,力争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3】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善良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并达到学以致用。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去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学科工具性,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4】
在全县掀起“弘扬教师精神,争当罗田名师”的热潮中,镇教育组领导班子组织了一系列的师德培训活动。八月25日,全镇教师聆听了中心校明校长的师德报告,报告内容既总结过去,又对新学年提出了工作要求。明校长的讲话,点燃我新学年对工作的热情。新学期,我将围绕师德提出的要求,扎实工作,并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对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扎实的工作,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二,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会与学生平等相待,不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第三,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自身素质,我会多听取学生和同事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第四,以身作则。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我会时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总之,选择了教育,必须时刻准备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像陶行知先生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投身教育事业,争当罗田名师,终生无悔。
2024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心得【篇1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习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