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1
这儿所说的“人的境遇”,不是指“人的境况、际遇”,而是对人的自我意识、需要、想象力等的分析,我认为也可统称为对人性的分析。因此,本标题也可更改为“要理解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理解人性”,或者,“要从人性出发理解人的动机”。
弗洛姆首先从适应外在世界的方式和能力入手,分析人的存在与动物的存在的区别,分析“人的生物弱点”。动物适应环境的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它能通过在自体中改变自己来顺应变化着的环境条件,而不是去全面地改变环境条件。靠这种方式,动物与外在环境“和谐”相处。否则,它只能是死路一条——绝种。但人显然不同。人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破坏了“和谐”这一动物的生存特征。他不仅可以通过自体适应,更可以依靠“人”的区别于动物的自我意识等来改变外在环境,使自身与外在环境达到一种更高程度的和谐。
令人叹服的是还有以下对人的境遇的描述:人,宇宙中的畸形儿。他既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循着胜利规律而无法改变这些规律,同时他又超越了自然的其他限定;他无“家”可归,同时又被维系在他与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庭之中;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和地方,他被抛进这个世界,有偶然地被迫离开这个世界。由于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狗是绝对意识不到自己是“狗”的),人认识到他的软弱无力和他的生存的局限。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完结——死亡。他无法摆脱自己生存的两重性:人不可能摆脱精神的纠缠,尽管向超脱出来;人也不可能摆脱躯体的束缚,只要他活着——他的躯体使他渴望生活。
所以,理性既是人的福慧又是人的苦恼。人处于一种无法改变也无法避免的失衡状态之中(说得好)。人是唯一能感到苦恼、感到不满、感到被逐出乐园的动物。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动物(又一处“人与动物的区别”),对他而言,自己的生存是他无法逃避而必须加以解决的大事。他不可能退回到人类以前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他必须优先发展自己的理性,使自己成为自然和自身的主人。
基于上述对人的境遇的分析(这一分析是极为宏大的),弗洛姆继续生动阐述:人所达到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他带来不满和困惑,而这极度的困惑又驱使人去探寻新的答案。在人的身上并没有天生的“进步的冲动”,每一个阶段出现的生存的矛盾使他必须采取如今的生存方式。人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他其实是“被迫前进”。这种“想停止”与“被迫前进”,构成了人性的分裂。并导致人的存在的两重性。人只能以各种方式(包括人的性格、文化等)来反抗这种分裂(笔者注: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艺术家的性格与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截然相反)。
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意犹未尽。他说到:人士孤独的,同时又处于一种关系之中。人之所以孤独是由于他是独特的存在。但他又无法忍受自己的孤独,无法忍受与他人的分离。他的幸福就依赖于他与自己的同伴共同感受的一致性,以及与自己的前辈和后代共同感受到的一致性(笔者注:共鸣、知音、朋友、志同道合,包括爱人,都是不同的层面的与他人共同感受一致性的表现而创下的词汇)。
人的存在有两重性,由人类为要素构成的历史也同样具有两重性。当今的历史矛盾是,一方面用于物质满足的技术手段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又没有能力把这些技术手段专门用于保障人的和平和幸福。因而,对待历史的两重性,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历史的两重性无法改变”,另一态度是“人可以靠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历史的两重性矛盾”。前者企图使人相信:从未有过的就不可能有,并企图让人顺从地承受自己的悲剧性命运。换一简洁的说法是:历史决定存在,过去决定现在(这显然最符合统治阶层的需要)。而后者的态度告诉人们:没有任何外在于人自身的力量能解决人自己的问题。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并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笔者注:鼓励人们具备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生存的意义斌那个没有定论:。追寻这种定论就会有碍于对生存意义的求索。恰恰是这种生存意义的非确定性成了激励人去拓展自己的人的力量的有利条件。弗洛姆郑重告诫到:只有拓展人自己的力量,过生产性的生活,人才能使自己的生存富有价值意义。他就会懂得,只有一直处于警觉、行动和奋斗的生存状态中,才能在为摆脱人的存在法则的局限、充分发展人的力量的努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弗洛姆认为:人有一种内在固有的宗教式的需要。人献身于某一目的、某一理想或上帝一类的超越人自身的力量,恰是人追求生命过程中的完善这一需要的表现。对生存方向和献身理想的需要时人的存在的本能之一。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人的心灵最为充分也是最富魔力般的战士并不是肉体上表现,而是这一“理想主义”的表现,是他的精神的表现。
文末,弗洛姆总结到:我们必须懂得,任何理想,包括以世俗的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理想,都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些理想的真实性,充分估计到它们有助于拓展人的力量的程度,充分估计到它们现实地接待人的追寻世界的平衡和和谐的需要的程度。即,要理解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理解的境遇。
启示:
1、人生有两种态度;
2、“立志”是人的本能之一。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本能确定明确的志向,意义重大;
3、成人不能倒退回婴孩时代,犹如人类不能退回到猿猴时代一样。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生存困惑,从而生发出不同的“进步的冲动”,进而产生不同阶段的人生意义。所以,无论是从人类生存的长河考察,还是具体到对人某一时刻的动机的分析,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人生境遇下具体分析。在这一语境下的“人的境遇”,又换回到“人的境况、际遇”的意义上了!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2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约四十余万字,林方等编译,1987年华夏出版社出版。
现在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认为,人脑有上千亿个细胞,其中98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4篇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4篇。5%-99%的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大约有1%-1。5%的细胞参加脑的神经功能活动,这说明人的潜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等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这本书中收录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在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影响很大人的潜能和价值。本书是希望开发自身潜能和价值的同学所必读的一本好书。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3
“当我们必须解决问题时,我们本能地回避走那条引我们穿过迷茫与黑暗的道路。我们只希望听到明确的结果。殊不知只有当我们冒险进入黑暗,再从中出来时才会有这些成果。”
意识发生在童年期。
而童年期的意识发生也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小孩开始总是以第三人称客观地谈到自己。只有到后来,当自我的心理内容——即所谓的自我符合——已经获得自己的能量时(这多半是由于训练或实践的结果,主观感觉或自我感觉才产生。这很可能就是儿童开始用第一人称谈论自己之时。记忆的连贯大概就从这个阶段开始。因而。本质上它可能是自我连贯的记忆。
然后,各种各样的身体迹象的显露对自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自我毫无节制地表现自己。这有时被称为“无法忍受的时期。”
因此,概括而言,在童年期,有三次“意识的飞跃“。第一次是在于辨认或认识(儿童用自三人成称呼自己的时候,想起总是自称”宝宝“的三岁的可爱小外甥女)第二次是发达的自我符合阶段,即开始自称”我“。第三次带来了意识的又一个进步,它就在于对分裂的或二元状态的觉知。
青年期是二元阶段。
作者有精彩的阐述“人们在进入生活之时都带着预定的设想,有时,这些设想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它们不适应人们卷入的生活环境。这常常是一个过多期待,对困难估计不足,不合理的乐观主义或消极态度的问题。“——这段话解释了青年期大多数烦恼的来源。
那么青年期的二元性指的是什么呢?按照作者的描述,应该是对童年意识水平的多多少少的明显坚持,对那些会使我们卷入世界的我们自身内部和外部的命运力量的反抗。这是一点;另外一点,则是寻求未来,迫切向前的欲望。这两者的区别是,一个与将来阻断,一个与过去疏远。
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常常用追求实际的地位、功用、普世的价值来试图摆脱困境。但作者诗意的认为,达到社会目标是以限制人格为代价的。本应该经历的人生其他许多方面被关进储藏室。躺在落满尘土的记忆里。
转变阶段是中年期。
一个人的性格在中年期发生缓慢变化,另一个人身上某些在童年就消失的特征再次显现。或者一个人原先的爱好和兴趣减弱了,为其他兴趣爱好取代。与此相反,一个人所持有的、特别是道德方面的信念、原则开始变得坚定,而且日益僵化。
在我的理解里,中年期的人在满足了青年期追逐的社会目标之后,都会产生对于过去所压抑的未能满足的倾向的满足愿望,用作者的话说,把青年阶段的心理带入所谓的谨慎之年。作者用太阳每日的出没来作比较,中年期发生在太阳的正午时刻,即将开始下降,清晨的理想反向重演,太阳陷入自我矛盾。
“愿青年人懂得更多,愿老年人做得更多。“
老年期是照亮自身的时期。
作者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分关心自己几乎可以算是一种罪恶,或至少是一种危险。但上了年纪的人认真注意自身则是一种责任和必要了。把自己的光明慷慨的赐予世界之后,太阳收起光鲜,以照亮自身。
“不能向生活告别的老人就像不能拥抱生活的青年一样虚弱、病态。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最好将死亡看做是一个过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而对于生命过程的限度我们一无所知。
最后,作者总结道:人生历程一百八十度的圆弧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阶段——位于东方,是童年。其间我们对于别人是难题,但尚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的难题充满了第二、三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即老年阶段,我们无视自己的有意识状态,退回到原来的状况中,再次成为他人的难题。
这篇很诗意,也很有道理。读的过程中想到咿呀学语的小外甥女,想到奋斗中的自己,想到步入中年的父母,想到安享晚年的外公外婆和奶奶。在能够产生共鸣和共情的时候,读书真的是种享受。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4
《人的潜能和价值》收录了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的三十多篇论文成书,是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二十世纪文库》之一。这套文库还包括弗洛姆《爱的艺术》、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佛洛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彼得.布劳《社会生活的交换与权力》等几十本书。这套书也印证了八十年代是思潮奔涌、渴望知识的光辉岁月。
书的扉页上写着“复旦中文徐欣88.3.6”,书里画了些横杠,加了些“性本善”、“人是实在斗不过自己的”之类的点评,书的定价3.85元。当时我每月的贷学金即生活费是30元,花将近四天的生活费买的这本书当时应该是读过的。只是时间久了,印象模糊,现在翻出来重读,发现写得太好啦!我怀疑当时没读懂,如果读懂了,过去的二十多年不会那样过,现在的我也应该不是现在的样子。现在能读懂也行,希望二十年后不后悔哦。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在西方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多学派的松散联盟。马斯洛强调从人的存在的本来面目看人,罗杰斯认为在完全成为你自己时,你会感到和别人更亲近而不是更疏远。对自身潜能和价值的自知或“自我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克服自身的弱点,使自己的道德意识变得更坚强。健壮的人喜欢运用他们的体力,有爱的能力才有爱的需要,有智力必然趋向智力的发挥或进行创造活动。
弗洛姆说:“十九世纪上帝死了,二十世纪人死了。”这实际上代表着人本心理学对近代传统心理学中贬低人性倾向的强烈抗议。
任何世界观的最终根源都是生活本身。
只有拓展自己的力量,过生产性的生活,人才能使自己的生存富有价值意义。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
自我实现的人(即更为成熟、更为完满的人)的定义是: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以后,又受到更高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Metamotivations)——的驱动。
能够听从自己是听从别人的先决条件,充分地理解自己是使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必然前提。
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发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实现最完全的人性,或实现这个人的“存在”。一个存在的自我肯定愈强有力,它容纳非存在的能量亦愈强大。
我到底是什么人?我如何才能真正变成我自己?
我不再装着处处顺应别人,不再玩世不恭地否认一切感情,也不再披上理智的外衣,我变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感情的、起伏变幻的生命过程。一句话,我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的特点:开放地对待自己的机体经验;相信自己的机体是感知生活的最佳工具;承认自己有责任做一个有独自特点的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流变的前进过程,并力图在这个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的新内容。
心理上的自由人的运动方向是成为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他更有能力体验他的全部感情,对他的任何一种感情都不感到那么害怕。他坚持要成为他自己,并因而发现他具有健全而又现实的社会性。
“美好生活”定向过程的人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能够创造性地适应新 的条件正如适应老的条件一样,他将成为人类进化的合格先锋。人的基本属性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当他变得更完全成为他自己时,他将变得更现实地社会化。极其令人兴奋的人世间的事情是:当个人取得内在的自由时,他就会选择这一形成过程作为美好的生活。
最后,是高峰体验:在这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
最最后,据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
好了,懂了吗?二十年后再相见,看看你变成个什么样的人。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5
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我看了《人的潜能与价值》这本书,这是上大学来所看的第一本书,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学校的图书馆,在那么多的书中我选择了这本书这也是一种缘分,它也没令我失望,给了我很多启发。
《人的潜能与价值》这本书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这本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潮,作者意在激发读者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攀越生命的高峰,不断地超越自我。本书内容丰富,与其他心理学作品来说,语言也不算很难理解,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细读一遍,犹如做一次心理保健,对你发掘你的潜能很有帮助。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致力于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创造力,不专属于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发明家,创造力是出生时就被赋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数人的潜能。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人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盖、或被抑制而大多丧失了。做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这种潜能。如果你想挖掘自己的潜力,就要敢于接受新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激发出你的潜能,提高你的能力。
我听过一个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六十对岁的老太太把她喜爱的钢琴从四楼搬到了二楼,后来地震停息,专家做个实验让她在搬回去,她挪都挪不动,找了好几个小伙子也一样。我想这就是人潜在的潜力,就是马斯洛所说的人所拥有的内在潜力。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只有不断面对挫折与挑战,并努力坚持,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最大化的挖掘出来!!!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6
有句流行语说“清风吹书读哪页”。在我,这“清风”主要是兴致与心境。
这是一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现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回到了以前写读后感的感觉,没有为写论文找材料的那种功利主义倾向,不去理会个别难缠的概念,反倒领略不少趣味。滋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分享。
马斯洛在致力于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时,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没受过教育的家庭妇女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花很少的钱让自己的家十分美好。她做的饭菜堪比盛宴,她在台布、餐具、玻璃器皿和家具上的情趣总是别出心裁。她在家务的领域,全是独到的、新颖的、精巧的、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马斯洛说,“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他的意思是,创造力,不专属于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发明家,创造力是出生时就被赋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数人的潜能。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人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盖、或被抑制而大多丧失了。做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这种潜能。
而奥托则说,“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可能吗?怕你不信,奥托启发说:你也许记得你的金色童年。当你走出房门,空气是何等的新鲜,万物的颜色是何等的灿烂!你也许有如此体会,父母走进屋子,一言未发,然而你已经预感到他们将说什么,什么事情将会发生。这种感觉的能力到我们成年后就逐步消失了。在未开化的部落中,在新近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科学研究中,都能找到人类潜在能力的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经验之中,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粘住”或“冻僵”了不少的人。陈规旧习阻止我们接受新体验。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敢于接受新挑战,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重新写你的历史”。
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入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运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在具体的观点上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人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以及每个人说来是更好的世界。《人的潜能和价值》,意在激发读者自觉发掘自己的潜能,攀越生命的高峰。该书内容丰富,与其他心理学著作相比,语言也不算晦涩。细读一遍,犹如做一次心理保健。写到此,自己感觉到庄严,同时更感受到心底深处的悲哀,我又挖掘了自己多少的潜能呢?我的价值又是在很好的实现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7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x。作为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x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约四十余万字,林方等编译,1987年华夏出版社出版。
现在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认为,人脑有上千亿个细胞,其中98人的潜能和价值5%——99%的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大约有1%——1.5%的细胞参加脑的神经功能活动,这说明人的潜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等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x。这本书中收录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在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影响很大人的潜能和价值。本书是希望开发自身潜能和价值的同学所必读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