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敬畏生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生命》读后感1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花时背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就、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的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惨叫着冲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背烫伤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的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敬畏生命》读后感2
选择生命科学,我一直认为自己选择了一项崇高的事业。进入大学的第一课,老师告诉我们,生命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更好地利用生物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推动医药学农学人类学的发展以及对自然和生物的保护,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我在懵懂中自豪,我们的生命科学是多么的伟大!
后来,在解剖生理学实验课上,我第一次亲手做了活体实验——蟾蜍的搔扒反射和下肢屈反射。在将解剖针插进蟾蜍脑的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可怜的蟾蜍用它的前肢紧紧地扒住我的手,像两三岁的孩子一样有力,让我难以挣脱。继而用它哀怨渴求的眼神看着我,流下了最后一行血泪。我清楚地看到,它的眼里有我,我想我的眼里亦有弱小的它,那双眸子,我再也忘不了了,它就像一个永远的伤,在我心底留下烙印。我不敢再直视在解剖盘里极力挣扎着的蟾蜍,它还是被无情地掉在了铁架台上,接受硫酸的刺激,剥离出神经的摧残……不知过了多久,它终于完成了所谓的“使命”,彻底地被处死扔进了垃圾桶,毫无尊严。
后来,读了史怀哲先生的《敬畏生命》,我的心灵再一次被震撼,我不知道我们所做的所谓的科学是生命的悲哀还是生命的悲怆。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有爱心,我们同样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尊重生命的尊严,但是现在,实验老师给我的答案却是: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他们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们。我们为自己找了一个多么合适的理由啊!人性的最大弱点就源于对自己很宽容而对其他生灵很苛刻。
我突然觉得,大自然最大的错误就是创造了人这种有着复杂的大脑却缺乏美好心灵的动物,人总是在说,我是那么的高等与智慧,我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给自己取了个高尚的名字“灵长”。可是人对生命的智慧理解的又是那么的肤浅。
曾经有一只黄鼠狼,被猎人的夹板夹住挣脱不掉,最终她挣脱掉了浑身的皮,忍着剧痛跑回洞穴,因为那里有四只嗷嗷待哺的小黄鼠狼。这悲怆的母爱足以让我们对它肃然起敬。在伟大的生命精神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是啊,人骄傲的称自己为“灵长”,可是,论群体精神,人不如狼;论合作意识,人不如蜜蜂;论忠贞不渝,人不如鸳鸯。老虎吃饱了绝不贪食,可是人贪婪的嘴脸从未消失过。
我们追求博爱,每一个生灵都应该得到一份生命的权利,哪怕是死也要在敬重中带着尊严离开;我们倡导和谐,自然之美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精神与精神平等的交流。我坚信,是史怀哲先生唤醒了生命科学永恒的誓言——敬畏生命。人的意识的根本状态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生命才会变得有尊严,死亡才不会变成一种悲哀。只要这样,生命的世界才会生生不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和方向明确的德性。
《敬畏生命》读后感3
近期,我读了一本名为《敬畏生命》的书。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心中涌起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读完《敬畏生命》这本书后,我惊叹于生命的宝贵。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真实的生命故事,引发了我内心最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书中讲述了生命在各种悲剧中短暂而珍贵的一面,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沉思。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它无论是短暂还是漫长,都是无价之宝。它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如何珍惜。
其次,这本书让我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生活的脆弱性。然而,作者用生命故事告诫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无论是一场疾病、一次意外,还是一次人为的错误,都可能让生命瞬间失去光芒。读完这本书,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并且深切地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因为生命如此脆弱,任何一刻都可能消失。
第三,这本书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物质追求、功成名就而忙碌着,却很少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敬畏生命》这本书,以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在生活的工作中,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帮助他人更好地生活,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生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物质的追求,而是在于我们对于世界的改变和美好的贡献。
第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责任。生命赋予我们无数的权利和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无数的责任。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最好。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关心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作为生命的主人,我们有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不能辜负了生命赋予我们的使命。
最后,读完《敬畏生命》后,我对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生命是如此宝贵和脆弱,我们应该经营好自己的生命,用珍贵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每一个机会和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贡献和改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最好,并且有责任关心他人。生命赋予了我们权利,同时也带来了责任,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负生命赋予的使命。
通过阅读《敬畏生命》,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生命是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个时刻,对生活充满感恩,对生命负责,对他人给予关怀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敬畏生命》读后感4
今日在闲暇之余我在网上读了的散文《敬畏生命》,感触颇深。
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集《常常,我想起那山》的“自序”里写到:“我是一切的人,一切的人是我,不管身在海峡的哪一边。我写一切的事,一切的事是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吐露我的声音,而我的声音其实也就是你的声音啊!──”亲切圆融,以小见大,情系万物,在俗常中发现人生的真谛,这就是张晓风散文的整体风格,它在《敬畏生命》中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生命”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志士执著地探询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而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仅仅捕捉住人生一瞬间看到的景致,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动人的魅力展露无遗。植物凭借风传递种子而得以延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接连不断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不遗余力地寻求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热爱,震撼着作者当时闲适优雅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内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
张晓风的散文素来具有诗的典重凝练,而又不失美文的浓郁的品味和洒脱,在平易秀美的文字中浸透着深邃的哲理和高洁的人生境界,在行云流水的抒情中蕴蓄着作者独特而成熟的人生感悟。《敬畏生命》这篇散文是精品中的精品。
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仅仅捕捉住人生一瞬间看到的景致,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动人的魅力展露无遗。植物凭借风传递种子而得以延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接连不断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不遗余力地寻求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热爱,震撼着作者当时闲适优雅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内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说尊敬的情感赞美着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叹和赞颂之余,她又联想到人类自身,“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
《敬畏生命》读后感5
敬畏生命 (750字)
《黑骏马》是一部有趣、感人的长篇小说。他生动的演绎了一匹贵族马由出生到老年的悲欢离合。
小说的主人公黑骏马是一匹漂亮的优种黑马,皮毛乌黑发亮,前额上显眼的一点白色皮毛像一颗美丽的白色的星星。它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受过良好的训练。它性格温顺,又聪明机智,还十分强壮,从小,妈妈就告诉他:马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黑骏马长大后,由于主人家发生了变故,它不得不被卖掉。离开了从前温暖的家,过上了艰难的生活。
在他的一生中,遇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工作:他先是被卖给善待马的戈登老爷当坐骑;后来又被卖给了W伯爵,那可恶的勒马缰绳成为他一生中最讨厌的东西,也是所有马儿的不幸;拉出租马车时,因为人们错误的驾车方式,受尽了折磨。他见过喝多了酒就拿马撒气的醉汉;动辄抽鞭子的出租马车车夫;有不把动物当回事的野蛮人,也有把动物当成朋友的好人家,尝尽了人间的甜酸苦辣。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在那里安度晚年。
黑骏马的一生是维多利亚时期各种马的缩影。在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好的品质:诚实可靠、坚定勇敢、温顺友善虽然它历经各种磨难,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些品质。就像拜伦的诗句所说你拥有人类全部美德,却毫无人类的缺陷。作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黑骏马》用惟妙惟肖的语言,生动的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细致的描绘出一匹马一生的故事,写出了马在遇见种种困难时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黑骏马》告诉我们动物也有尊严,也是生命,它们也有感觉和思想,我们应善待它们这样一个道理。
六年级:王思若
暑假里,妈妈经常带我去图书馆借点书回来看,其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写的《敬畏生命》,让我尤其感到心灵的颤动。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小时侯尚未就学的时候就常对祈祷感到迷惑不解,觉得我们不该只为人类自己祈祷,同时也有必要为动物们祈祷。所以,经常用他自己遍的祷告词为所有的动物们祈祷。七八岁的时候,同学邀请他去打山上的小鸟,当时他害怕被同学嘲笑,虽然心理不愿意,还是去了。就在他准备故意射偏弹弓保护小鸟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救了小鸟。他紧绷的心终于慢慢松弛下来。仿佛种声向他下达了不可杀生的神圣命令。后来邻居的一条恶犬对着他的马狂叫,这时他想有权利鞭打它。可是他抽到了狗的眼睛。他接连几个星期,都无法摆脱这哀嚎声。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持善的信念,也就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我们必须认识到,漫不经心极有可能给其他生命造成可怕的痛苦,甚至死亡。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这份善良和同情,绝不害怕别人的嘲笑和谴责。